清代醫家張錫純有一個叫做珠玉二寶粥的食療方,方中有山藥、薏苡仁,還加了一物,用來熬粥,可治脾肺陰分虧,食欲減退,虛熱勞咳等證。
山藥
如他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這樣說道:“ 治脾肺陰分虧損,飲食懶進,虛熱勞嗽。并治一切陰虛之證。”
他又在方後注釋中提到,山藥、薏苡仁雖然都是清補脾肺的藥,但是,這兩個藥單獨使用并不能充分發揮它們的效果,單用山藥,吃山藥太久,會助長濕氣。
中醫認為山藥可以補脾肺之陰,益脾肺之氣,但其特性黏膩,長期單獨食用容易助濕。在給山藥削皮的時候會發現,山藥是黏糊糊的,加上山藥有補脾肺之陰的作用,而補陰的藥往往有黏膩的特性,而黏膩的東西容易助濕。
如張錫純說:“單用山藥,久則失于黏膩……”
所以,山藥單獨長期食用是不合适的。
薏苡仁
我們都知道薏苡仁可以去濕,但是薏苡仁屬于淡滲利濕之藥,淡滲利濕的藥有一個特性,就是久服容易傷陰。所以,大家會發現,明明自己有脾虛有濕氣,吃了很久薏仁粥,濕氣沒有去掉,舌頭上的齒痕反而越來越多,這是因為長期單獨食用薏苡仁,祛濕的同時,傷及脾陰或者脾氣,脾胃一傷,水谷精微化不掉又反過來變成了濕氣,形成了死循環。
張錫純指出:“單用薏米,久則失于淡滲。”
所以,長期單獨食用薏苡仁,也是不合适的。
張錫純将兩山藥、薏仁合用,薏苡仁健脾祛濕的這一功效可以去山藥滋補所生之濕氣,山藥養脾肺之陰的作用可以補充薏苡仁祛濕所傷之陰,兩者相得益彰。
正如張錫純所說:“山藥、薏米皆清補脾肺之藥。然單用山藥,久則失于黏膩;單用薏米,久則失于淡滲。惟等分并用,乃可久服無弊。”
張錫純在兩者的基礎上,還加了一味柿霜餅,張錫純認為柿霜餅涼可潤肺、甘能養脾,可以增強山藥、薏苡仁養脾肺之陰的功效。
那麼張錫純這個珠玉二寶粥是怎麼制作的呢?
将生山藥、生薏仁打成粉,然後煮至爛熟,再将柿霜餅切碎,調入融化,平時都可以吃。
張錫純說,這個珠玉二寶粥,病人吃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充饑。因為山藥和薏仁本來就是藥食同源的兩味藥,所以,沒有病的人也能吃,并不會助濕也不會傷陰,長期吃無妨。
,如張錫純在方後這樣說道:
“病人服之不但療病,并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适口。用之對證,病自漸愈,即不對證,亦無他患。誠為至穩善之方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