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生抽和老抽的用法有什麼區别?給大家說個小故事,讓我媳婦非常讨厭的醬油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醬油生抽和老抽的用法有什麼區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給大家說個小故事,讓我媳婦非常讨厭的醬油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廚房裡的各種調味料:食鹽、胡椒、味精、雞精、老抽、生抽、陳醋、蚝油,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由繁至簡、由簡至繁的一個使用過程。
此話如何理解?大家稍安勿躁,且聽我慢慢來給大家介紹!
剛剛學習下廚房做飯的時候,感覺下廚房做飯特簡單,家人愛吃的那些家常菜、下飯菜,掌握了簡單的步驟之後,放調味料就是做加法,那時的我自以為是的認為,多放調味料總不會錯的,而且家人給我的反饋也比較正向,好似大家都比較喜歡。
這就讓我産生了一種錯誤的感悟,信心滿滿地認為做菜太簡單,各種調味料放得越多,菜肴就會越好吃,
比如我做青椒炒肉絲的時候,就會多放老抽,炒好的肉絲幾乎都是黑色,這樣的菜肴,在我眼中是美味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挺好的,可這樣的烹饪方法,在我媳婦眼中卻不太好,這也是她第一次這樣說,你炒的菜,醬油味太重了,菜肴的顔色也不好看。
我媳婦的話讓我反思,碰巧這個時間段老媽咽喉炎的老毛病複發了,炒菜的時候,盡量讓我清淡一些,所以,我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除了放醬油、食鹽,其他的調味料我基本上都不會放。
吃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媳婦帶着一些牢騷地說道:你炒的菜,沒有任何味道,每天吃的都是醬油味,一點都不好吃,再這樣下去,還是老媽下廚房做飯靠譜。
家人的晚餐,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吃過味精、雞精、蚝油等調味料的,所以,當晚在我反思後重新進行了調整,所有的調味料都是适可而止,以少放為主,但不是不放,這樣的菜肴吃過之後,突然之間,我感覺到自己的廚藝可能有了不小的進步。
在一個很長的時間段内,下廚房炒菜做飯我自己身上發生的改變,各種調味料從多放到少放,家人的牢騷讓我開始思索各種調味料的作用。
比如:胡椒粉、蚝油、陳醋、食鹽等調味料,在烹饪菜肴的過程中,作用簡單但不可替代,唯獨醬油,好像什麼菜都可以添加,大家喜歡吃的青椒炒肉絲、紅燒肉、糖醋排骨、鹵牛肉等菜肴,生抽老抽各放一些,味道好,菜肴的色澤也好看。
即使不放醬油的時候,大家還會将醬油當做蘸料來吃,比如:餃子、小籠包、燒麥等。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曆,炸好的荷包蛋,來上一點點生抽,荷包蛋的味道立馬就會不一樣。
思考的過程就是找尋答案的過程,想要将醬油說清楚,就必須要知道“抽”是什麼意思?吃了這麼多年的老抽和生抽,終于知道有啥區别了,下文,我來給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說說你是喜歡生抽還是老抽?
一、醬油的曆史起源文化?簡單理解,醬油是中國的傳統調味品,使用大豆,小麥加入水和食鹽釀造而成的液體調味品,有獨特的醬香味、滋味鮮美,能夠促進食欲。
醬油是由醬演變而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醬油的釀造方法純粹是偶然的發現,最早的醬油是由鮮肉腌制而成,好似魚露的制作過程,因為風味絕佳而流傳到民間,普通百姓發現使用大豆釀造的風味與鮮肉腌制而成的味道相似,而且價格還非常便宜,逐漸就開始流傳并被大家廣泛食用。
醬油早期是由佛教僧侶進行傳播,遍及世界各地,中國醬油的釀造,早期是一種藝術和秘密,釀造方法由個别師傅掌握,這種技術往往是由自己子孫代代相傳。
醬油的發展,大緻時間線是這樣的:
1、秦漢時期出現了類似醬油的調味料,好像那時的名字叫做:“豆醬清”,是當時比較常見的一種調味品。
2、宋代醬油一詞開始出現,宋朝人将加工醬和豉得到的各種醬汁,稱作醬油,作為調味品,開始在中國的飲食中流行。
3、清代,醬油在飲食中已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古代醬油有如下幾種叫法,比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等。
二、醬油的分類?平日裡我們去超市買醬油,大家關心的最多的是價格和品牌,很少有人關心醬油的分類,今天我們簡單地和大家說說醬油的分類,主要是按照這麼幾個方向來進行分類的:
1、按照釀造工藝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低鹽固态工藝、澆淋工藝、高鹽稀态工藝等。
2、按照國際進行分類,也就是我們通常在醬油瓶身背标上看到的标準号,也就是GB。
3、按照醬油的等級來進行劃分。這個主要是查看醬油中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因為這個含量越高就越能說明問題,因為醬油的鮮味和營養價值取決于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含量越高,就說明醬油的等級越高,按照釀造醬油的标準GB18186,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大于0.8克每100毫升即為特級醬油、一級醬油是大約0.7克、二級醬油是大約0.55克。
4、按照顔色進行劃分,按照顔色來進行劃分就可以分為生抽和老抽。
生抽:顔色比較淡,呈紅褐色,味道也比較淡,用于一般烹調,大緻上是涼菜或者是一般的炒菜時使用。生抽是醬油的一個品種。
老抽:老抽是加入了焦糖色,顔色很深,呈棕褐色且有光澤,口感比較濃厚,用途比較簡單,就是給肉類食材上色,紅燒的菜肴使用的比較多。老抽的制作是在生抽的基礎上,加入焦糖色經過特殊工藝制作而成的濃色醬油。
三、醬油的食用指南?說點大家不知道的吧,醬油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存放環節不好,醬油是很容易黴變的,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存放于陰涼且低溫處存放,如果發現醬油瓶口或者是醬油黴變,那就不要食用了,黴變的醬油是不能吃的,醬油瓶口是最容易黴變的,一旦發現就要丢棄,不要帶着一絲絲僥幸。
在超市購買醬油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查看醬油瓶身上的标簽内容,看清醬油的用途,比如佐餐用的醬油和烹調用的醬油,衛生指标是不會相同的,菌落指數也會不一樣,所以,如果是烹調用的醬油大家最好不要直接用于制作涼拌菜。
四、醬油分老抽和生抽,“抽”是什麼意思?想要了解“抽”的含義,就不得不說說我們國家最大的5家醬油生産企業,其中有3家都在珠三角地區,所以,“抽”這個詞的使用,可能同廣東人的口語和叫法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因為,廣東的醬油企業多,對醬油的分類,影響自然也會大一些。
從字面上進行理解,“抽”就是抽取的意思,将醬油從缸裡抽出來,因為抽取的時間不一樣,第一次抽取,叫做生抽,之後的抽取就叫做老抽。
生抽提取之後,剩下的醬油還是需要在缸裡繼續發酵的,經過一段時間,缸裡的醬油就發生了變化,成分、色澤都發生了變化,之後再進行抽取的時候,就有了老抽的叫法。
簡單地理解生抽和老抽之後,我們還是需要總結一下,通過總結和比較,大家就能更加清楚它們之間的差别?
時間不同:老抽可以說是生抽的生長版本,發酵和曬制的時間都比生抽要長,從時間上來進行比較,老抽自然要比生抽的發酵和晾曬時間久。
營養成分不同:由于抽取的時間節點不一樣,生抽和老抽的營養成分,因為發酵和晾曬的時間導緻營養成分肯定是不一樣的。
顔色不同:生抽抽取出來之後,老抽還會在醬缸裡發酵和晾曬很長一段時間,生抽的時間段,自然在色澤上要比老抽的色澤淺,同時老抽在晾曬的過程中還會加入焦糖,顔色自然會更深。
味道不同:生抽抽取之後,醬缸裡會再次加入其他的原料進行發酵,等到老抽抽取的時候,老抽的含鹽量自然會高一些,味道也會更鹹。老抽的釀造時間更久,醬油的味道自然更濃,醬香味也會更加濃郁。
總結一下:生抽的味道比老抽鮮、顔色比老抽淡,老抽比生抽味道更鹹一些、顔色也會更深一些,醬香味也會更加濃郁。
五、生抽、老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生抽和老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隻需記住它們之間的最大不同即可,生抽是用來給菜肴調味的,老抽是用來給食材上色的。
1、老抽可以給菜肴一個非常好看的色澤,比如:在家制作紅燒肉、紅燒排骨、紅燴羊肉、鹵牛肉的時候,我們除了炒糖色之外,給肉類食材上色使用的最多的就是老抽,菜肴講究色香味俱全,老抽就是給菜肴提供好看的色澤,讓食客對菜肴更加喜愛。
2、老抽上色的同時,也會給菜肴提供一部分鹹味,所以,我們在放入老抽之後,食鹽的使用量就要酌情減少。
3、生抽的味道比老抽肯定是要好很多的,可以起到給菜肴調味的作用,比如我們購買的是可以佐餐用的生抽,在制作涼拌菜的時候,生抽就能起到比較關鍵性的作用。
4、生抽能夠讓菜肴的口感鮮甜回甘。
寫到最後,還想啰嗦幾句,從字面上進行理解,“抽”就是抽取的意思,将醬油從缸裡抽出來,因為抽取的時間不一樣,第一次抽取,叫做生抽,之後的抽取就叫做老抽。
從日常使用中來進行分析,其實是一個孰能生巧的過程,這個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盡相同,我們在烹饪菜肴的時候,也會逐漸養成固定的飲食習慣,所以,生抽和老抽的使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盡量做到恰如合适、通過原創圖文,在文字與圖片之間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們美味、漂亮、營養,您要什麼樣的美食,在這裡希望我們能夠給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