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克萊爾·吉根小說《寄養》改編的《安靜的女孩》,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愛爾蘭鄉村,主角是一個叫凱特的9歲女孩。這是一個大家庭,父母有四個孩子,凱特是其中的一個,母親肚子裡又懷了一個。看得出,凱特是一個孤僻的女孩,她在家人的叫喚聲中,躲在草叢中,回家後,又去床底躲藏。這意味着她自我封閉,不想和外界交往。在學校裡,她偷拿鄰座的牛奶,被撞翻,濺到衣服上,古怪的行走樣子,被同學認為是怪胎。
科爾姆·拜瑞德自編自導的這部處女作,鏡頭對準這個家,光線昏暗,聲音嘈雜,混亂無序,缺乏愛。母親将要臨産,父親不管孩子的午餐,酗酒,似乎和其他女人有染,還賭博,打牌輸掉了小紅母牛。這是一個貧窮的家庭,沒有錢請人割幹草,按父親的說法,很難喂飽孩子,個個都會把家吃個精光,在這個夏天,父母打算讓凱特去遠房親戚家住一陣子,父親甚至說:“他們想養多久就可以養多久。”
車子行駛三個小時到達的親戚家,被樹林、田野圍繞,不遠處有口井,水波蕩漾。母親的表親艾琳和丈夫約恩迎接了她。和凱特的家相比,導演科爾姆·拜瑞德用一種明亮的色彩,呈現艾琳家整潔舒适的氛圍:雅緻的家具、淡色的牆壁、火車圖案壁紙、懸挂着的精美油畫……從家裡的窗口,可以看到外面樹葉随風飄搖的景色。更為重要的是,艾琳親切随和,在凱特還在嬰兒車裡時,她見過她,如今長成一個小姑娘了,她說:“把這兒當自己的家。”
童星凱瑟琳·克林奇扮演凱特,她柔順、細聲細氣、安靜、不愛說話,她和艾琳(凱瑞·克勞利飾演)、約恩(安德魯·班尼特飾演)的互動,全部由細節驅使,潤物細無聲地表現出來。艾琳自然、客氣、得體,最主要的是處處體現對凱特的關愛:替她洗澡、為她梳辮、教她幹活(削馬鈴薯、拖地);在凱特沒有衣服時,拿出幹淨的舊衣讓她替換;當凱特睡前遵照母親的意願不喝牛奶,艾琳說母親的規矩必須執行;要不要拉窗簾睡覺,艾琳征求凱特的意見……盡管有點小心翼翼,但臉上全是愛和尊重。
和艾琳相比,約恩開始顯得有點冷漠:他隻是輕描淡寫地和凱特道晚安;不願帶凱特去農場轉轉;在牲口棚找不見凱特時,他會擡高嗓門……但導演科爾姆·拜瑞德卻讓約恩和凱特快速發展他們的感情:約恩早餐時,偷偷留給凱特一塊夾心餅幹,凱特馬上就去棚屋幫約恩打掃;他們一起喂奶牛;約恩會給凱特遠多過的錢買雪糕;在樹林裡,約恩讓凱特跑步去郵箱取信,慢鏡頭、音樂起,凱特臉上全是滿足的表情。
雖然本片格調平穩、自然,體現着新家的甯靜、和睦,艾琳對凱特說過:“這個家沒有秘密。”事實上,電影在平靜下面隐藏了一個秘密,當這個秘密由外人向凱特透露出來後,凱特的震驚是可想而知的。原來,艾琳和約恩有一個兒子,後來淹死了,凱特穿的舊衣就是他們的兒子留下的。夜晚的海邊,約恩告訴凱特:“生活中總會發生奇怪的事情,今晚你也遇到了。” 艾琳讓凱特穿兒子的舊衣,既思念兒子,也把凱特當作自己的孩子,約恩說,艾琳沒有惡意,但往往事與願違。在随後的畫面裡,伴随歌聲,導演用一組蒙太奇,串起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比過去更多的愛意。
假期結束,凱特要回自己的家了,所有的不舍,都在畫面裡靜靜流淌。本片有許多凱特的主觀鏡頭:她透過門框,看見失去兒子的老兩口秀恩愛;看見約恩聽聞自己即将離開後伫立窗前的落寞背影……最令人感動且具有沖擊力的情景是在結尾:艾琳和約恩送凱特回家,然後和她告别。在他們離開時,凱特突然狂奔、追去,畫面交替切換他們過去在一起的片段,随後,約恩抱起她,她伏在他的肩上,嘴裡輕輕叫喚“爸爸”,任誰都會在這時心靈震顫。(劉偉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