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湖南油茶産業堪稱“頂流”,多項指标居全國第一。雖然湖南油茶産業頭戴多頂桂冠,但茶油并沒有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動辄六七十塊錢一斤的價格,酷似“油中貴族”,讓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
如何才能實現“茶油自由”?如何讓油茶成為助推湖南鄉村振興的大産業?或許,這份報告、這次會議已經透露了其中的“密碼”……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吳公然 長沙報道
日前,湖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全省油茶産業發展情況的報告,亮出了湖南産業家底,并進行了“把脈問診”,其中就蘊含着實現“茶油自由”的密碼。
湖南油茶産業隻有進一步發展壯大,才能實現很多人“茶油自由”的夢想。
為何“中國油茶看湖南”?
中國茶油産量占全球95%以上,湖南油茶産業為何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我們用數據說話。
報告披露:截至2021年底,湖南省油茶林總面積2277.5萬畝,茶油産量41.28萬噸,綜合産值688.61億元,分别占全國的比重為33.06%、46.38%、35.87%,三項指标均居全國第一位,形成了“世界油茶看中國,中國油茶看湖南”的格局。
結出油茶果的油茶林。
能取得這樣的驕人成績,有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湖南人傳承油茶種植傳統,種油茶的積極性很高。
2008年以來,全省累計新造及更新造林805萬畝,123個縣(市區)中,117個縣(市區)有規模油茶林分布。創建了衡陽、永州2個全國油茶産業發展示範市及24個油茶産業發展核心縣、50個重點縣,形成了衡陽、永州等7個區域油茶産業集群。
其次,湖南油茶不僅種植面積大,而且優質品種多、單産高。
湖南有14個油茶良種被列入全國油茶主推品種名錄,其中湘林210、湘林1号、華碩、華金、華鑫等品種在全省已推廣450萬畝,精細化管理基地産油可達50公斤/畝。
另外,要把油茶果變為餐桌上的茶油,必須經過生産加工環節,這個環節,湖南實力也很強。
報告顯示:全省現有規模以上茶油加工企業139家,算起來平均每個縣市區不止一家;小微油茶加工企業819家,平均每個縣市區超過6家,茶油年加工能力60餘萬噸。
湖南擁有湘純、新金浩等16家中國油茶産業“百強企業”。低溫壓榨、鮮果鮮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等茶油加工工藝不斷推陳出新。一大批醫美、化工領域的企業跨界從事油茶副産物加工,湧現出衆多保健、美容、洗護産品并進入消費市場。
被采摘回來的油茶果。
需要突破哪些瓶頸?
記者梳理發現,與其他省份相比,湖南油茶産業發展成績斐然,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共性問題需要克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畝均産量較低。湖南現有油茶林中,老油茶林占比2/3,畝産茶油多在10公斤以下。新造油茶林畝産茶油超過30公斤,僅占1/3左右。而每畝油菜能産菜籽油一般能超過60公斤,是茶油的2-6倍。
茶油産量如此低,是因為油茶種植整體上仍處于“人種天養”狀況,種植戶科學經營技術缺失,基地基礎設施不完善,抵抗高溫幹旱等自然災害能力較弱,導緻難以達到高産穩産。
生産成本較高。油茶産業前期投入大、周期長,需要7-8年才能進入盛産期。投産前,每畝需投入5000元左右。而油菜籽每畝總成本在1000元左右,僅為油茶的五分之一。
油茶産業生産成本高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油茶種植培管、茶果采摘加工等專用機械裝備研發滞後,生産資料及油茶果上下山運輸困難,施肥、修剪、除草、采收、加工等後續生産經營活動基本依靠人工,導緻油茶生産成本居高不下。
産品銷售不暢。由于現在油茶質量快速檢驗技術、相關标準體系不完善,毛茶油、摻假、以次充好、打着茶油旗号的調和油等産品,同高品質茶油同在市場競争,真假難辨的産品和價格差異,嚴重影響了廣大消費群體對茶油的消費信心,導緻茶油産品銷售難度增加。
科研供給不足。油茶科技創新雖然取得許多成果,但相對于産業需求來說,還存在轉化率不高、人才隊伍嚴重短缺等供給不足問題。基層林業站取消後,油茶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短缺,影響科技推廣應用的現象值得關注。
如何才能實現增值?
作為在油茶領域耕耘已達10多年的創業者,湖南湘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奇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奇志,對油茶産業的發展體會頗深。
創業伊始,懷着濃重家鄉情結和兒時對油茶建立的深厚情感,周奇志立志做地道純正的湖南茶油。她采取50年一次性流轉土地的方式,在浏陽自建一萬多畝油茶示範地。一路走來,其企業以“滴滴香純”的茶油品質征服了消費者,收獲了很多茶油粉絲。
湖南湘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奇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奇志(左)。
根據自己的創業經曆,周奇志認為,要改變油茶“人種天養”的狀況,必須進行良種栽培和科學種植。大到選什麼樣的油茶苗,小到苗間距的大小,裡面的“道道”很多。以前“望天收”,一畝油茶産茶油10公斤左右,用“技術活”種出的油茶,能産茶油30-50公斤/畝。
“一畝茶山百斤油,又讨老婆又蓋樓。”周奇志向記者表示,油茶種得好,絕對是一個富民産業。為了帶領當地百姓一起增收緻富,她采用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模式,與農戶的形成利益聯結機制,每戶年均增收可達到2萬元以上。
盡管“湘純農業”采用了諸多先進技術來确保油茶穩産高産,但成本居高不下、利潤低一直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周奇志介紹,為了企業長遠發展,她于2012年又創辦了湖南奇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油茶高附加值産品的科技研發和精深加工。
“原來100斤茶籽大概榨25斤茶油,也就能賣1500塊錢左右,現在把油茶副産物進行綜合利用,開發出洗護、美容等産品,我還能再賣1000多塊錢。”周奇志說。
如何成為鄉村振興大産業?
在審議報告時,湖南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很多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推廣油茶良種,不要太多。現在的品種有60到70種,建議今後主推14個長期觀測比較好的品種,做到少而精。
在栽培技術方面,除了培養一批技術人員外,還要把新技術标準化、鄉土化。建議标準鄉土化方面,可用順口溜、小冊子等方式,把先進的培育技術做好宣傳,讓農民很容易掌握。
2022首屆“洞庭漁火季”優質農産品展示展銷活動中的茶油産品。
油茶形成低産林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種源問題。建議通過改良品種和加大撫育力度來解決,但低産林改造工作量大,需要政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采摘是個大問題,目前有高校研發出了采摘機,已經進入成果轉化階段。但必須把基礎設施搞好,尤其是林區道路,至少要有路讓機器能進去。建議把油茶機械列入農業機械補貼範疇。
對湖南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建議,周奇志深表贊同。她同時也建議:加大對油茶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把油茶産業基礎創新研究、共性技術攻關等納入各級科技創新項目體系,促進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湖南是油茶大省,有良好的基礎,且前景廣闊,發展壯大油茶産業正當其時、恰逢其勢。油茶不僅是第一産業,也可發展油茶基地觀光旅遊和融合發展深加工産業等,形成“一二三”産業模式,非常有利于很多村莊打造“一村一品”,讓油茶産業成為助推湖南鄉村振興的大産業和富民的“綠色銀行”。
為生活加油,一起努力實現“茶油自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