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有很多關于母愛的詩作,而且寫得很深情,讀來讓人感慨萬千,譬如中唐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描寫了一位年邁的母親在兒子臨行之前的夜裡,正在幫着兒子縫縫補補,為的是怕兒子一個人出門在外不會照顧自己,身上的衣服破了沒有人補。孟郊也是有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把母親的愛描寫得感人至深,從而使得這首詩成為了描寫母愛最經典的一首作品。
那麼除了孟郊的《遊子吟》之外,還有清朝詩人黃景仁的《别老母》,同樣感人至深,這首詩同樣描寫了一位遊子對于母親深沉的愛,由于家中很貧寒,詩人出門去到外地謀生,于是在風雪交加的夜裡與母親道别,整首詩意境凄美,每一句都充滿了無奈,道盡了遊子的無奈,還有對于母親的愧疚。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黃景仁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正是一種離别之痛,還有無法對母親盡孝的無奈,由于家境貧寒,為了生活,為了可以讓母親過上好日子,詩人隻好選擇去到外地謀生,于是在風雪夜與母親在屋門依依惜别,這時詩人很愧疚,同時也很悲傷,對于一位年邁的老母親來說,她即使是有兒子,可是兒子無法在身邊盡孝,這也就等于沒有兒子,所以最後兩句“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可謂是道盡了天下遊子的無奈,還對于母親最深沉的愧疚。
我個人是很喜歡黃景仁這首詩,寫得通俗易懂,另外情感非常細膩,每一句都有一種直人心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母親的悲痛,還有兒子的忏悔。畢竟母親是我們最親的親人,可是對于遊子來說卻無法在身邊盡孝,這主要還是生活所迫,為了生活不得不離開母親。
元朝著名詩僧與恭也寫過一首很感人的思母之作,那就是這首同樣很凄美的《思母》,作為一位僧人,與恭也是與普通的詩人不太一樣,他在這首詩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訴說着對于母親深沉的愛;與恭,字行己,号懶禅,上虞人(浙江餘姚),雖然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是這首感傷之作卻是打動了曆代的讀者,成為了一首描寫母愛最感人的作品。
霜殒蘆花淚濕衣,白頭無複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籴米歸。
那這首詩寫得更加無奈,在開篇的兩句中,詩人便是充滿了憂愁,回想起了年邁的母親,使得詩人内心悲痛萬分,“霜殒蘆花淚濕衣,白頭無複倚柴扉。”,每到當了冬天之後,那寒霜就會把蘆花摧殘,這時落下了許多的淚水,我那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可能依靠在柴門,盼望着我歸來。短短的兩句,寫得很是感人,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最後兩句又是進一步地思念起了母親,寫得就更加的凄美,也更加的傷感,“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籴米歸。”,去年的五月梅雨時節,家中正好是斷了糧,我隻好典袈裟(籴)米回家,以此來奉養母親。從這兩句中可以看得出來,詩人家中很貧寒,可是詩人為了讓母親可以吃飽,還是賣掉了袈裟(籴)米回家,盡量讓母親多吃一點。
這首《思母》寫得感人肺腑,每一句都充滿了淡淡的憂傷,作為一位兒子,在母親逝世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母親,對于詩人來說,他想到了母親的生活的艱辛,所以整首詩意境凄美,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讀一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