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肅穆的靈堂。
一群身着黑色孝服、胸戴白花的人,神色哀傷,眼眶濕潤,啜泣聲此起彼伏。
故去的親人安詳地躺在棺木中,靜待大家瞻仰遺容後,被拉去火化房。
在葬禮司儀的情感關懷下,大家都悲恸得不能自已。
“還我外婆!”
突然,一聲嘹亮稚嫩的喊叫,打破了哀痛沉靜的氛圍。
一個紮着哪吒頭、手持紅纓槍的5歲小女孩,闖入靈堂後,四處奔跑。
她像瘋了一樣,把花圈、祭品摔得四處都是,逮着一個大人就問:
“我外婆呢?我外婆呢?還我外婆!還我外婆!”
小女孩不知道,她外婆幾天前就已經被火化了……
這一幕是熱映影片《人生大事》中的一個片段。
盡管影片以“殡葬”為線索貫穿全部主線内容,但是并未給人沉重陰冷的感覺。
相反,幽默反差的故事情節中,浸染着日常瑣碎裡的煙火氣;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蘊含着濃濃的人情味。
它向我們傳達了:
死,雖是人生大事。
但它來臨前,如何愛好身邊的每個人,如何過好每一天,才更值得我們關切。
所有的惺惺相惜,都源自感同身受
無父無母的小文,自幼在外婆的庇護下長大。
一天清晨,睡夢中的外婆卻再也沒有醒來。
目睹了外婆被殡葬師三妹接走的小文,無法接受現實,便一路找尋,來到了三妹的殡葬店“上天堂”。
看到三妹那一刻,她将無助與害怕,都化為聲嘶力竭地吼叫:
“我外婆呢?還我外婆!”
為了找到外婆,她蜷縮在角落裡,久久不願離去。
無奈之下,來接她的舅舅隻好把她寄養在“上天堂”。
雖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但小文和三妹卻勢如水火:
破壞三妹為客戶定制的骨灰盒、跑去殡儀館大鬧别人的葬禮、讓三妹交巨額罰款、意外打亂三妹接手殡葬店的計劃……
常以孫悟空自喻的三妹,憤懑地想:小文就像個掃把星,給他制造了一出又一出麻煩。
然而矛盾越是激烈,三妹越是發現:他們竟是那麼的相似。
小文從來沒享受過父母的疼愛,外婆走後,她更是被舅媽一家視為累贅。
她用一聲聲“老子”作為铠甲,掩飾自己的不安;
一言不合,就拿紅纓槍戳人,生怕被人占了上風;
稍不滿意,就張口咬人,以此保護自己的倔強。
自小缺愛的她,對世界充滿了畏懼。
因此,她在心裡豎起一道厚厚的城牆,不願對任何人敞開心扉,對外界永遠充滿敵意。
而莫三妹,又何嘗不是呢?
出生于一個多口之家的他,從小就得不到父母充足的關心:
姐姐是父母的掌中寶,二哥是爸媽的驕傲。
而他,卻總是被忽視、被謾罵的渾小子。
二哥去世後,父親更是把所有的期望和不滿都加在他身上。
無論他多麼用心努力,父親對他都隻有指責和批評。
童年時留下的的心理創傷,長大後則變成了對生活的發洩:
為了替女友出頭,他打架入獄;
經營殡葬店,他心不甘情不願;
和鄰居發生矛盾,他惡言相向。
慢慢地,他變成了痞氣十足、出口成髒的刺兒頭。
所以,對于小文經受的每一種孤獨和苦難,他都感同身受。
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他對眼前這個5歲的小女孩,逐漸産生了心疼憐愛之感。
所以将小文送回舅媽家,聽到那句“我憑什麼要養着這個拖油瓶?”時,三妹毫不猶豫地沖了過去,指着舅媽的鼻子說:
“我就見不得你們這群妖魔鬼怪欺負人!”
第二天,三妹便帶着小文去辦理了收養手續。
本是同一座城市中的兩個陌生人,卻因為親人的離去,變成了相互依靠的父女。
就像寒冬夜裡的兩隻刺猬,初遇時把彼此紮得滿身是傷。
慢慢地磨合後,開始溫暖彼此,治愈對方,相互陪伴着,熬過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原來,源自感同身受的惺惺相惜,比血脈親情更能撫慰人心。
所謂的釋懷和放下,其實是與自我和解
影片開始,三妹為了能夠給女友一個家,與父親協商好,要将殡葬店過繼到自己名下。
可陰差陽錯之下,殡葬店的房本卻被洗衣機攪壞了。
一場父子間的争吵一觸即發,父親對三妹失望至極,不僅拂袖而去,還留下狠話:“想要殡葬店,拿出30萬再說!”
這對三妹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小文卻為他招攬來了一個願意出價30萬的顧客。
但對方的要求很特殊:給活着的自己辦一場葬禮,要像古代皇帝殡天一樣風光。
再三思量下,為錢發愁的三妹接下了這筆生意。
一切都很順利,可就在葬禮接近尾聲時,對方的家屬卻打上門來。
最終錢沒到手不說,得知此事的父親還被氣進了醫院。
父親教訓他:給活人辦葬禮,虧你想的出來!
或許是察覺到了三妹臉上的失落與自責,父親漸漸放緩了語氣,還解開了三妹多年來的心結:
十幾年前,他帶着二哥去長江幫雇主打撈屍體,二哥不顧江水湍急,瞞着父親偷偷下了水。
最終屍體打撈上岸了,二哥卻再也沒能回來……
這些年來不斷提起二哥,不僅是因為内心愧疚,更是希望三妹能像二哥一樣,對殡葬師這個職業充滿敬畏與重視。
那一刻,三妹仿佛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讓他獨自面對嘲笑與排擠,不是不愛他,而是希望他早日習慣人們對殡葬師的誤解;
讓他寫工作日記,不是為了刁難他,而是希望他能從中感悟到職業的意義;
在他犯錯時厲聲斥責,不是為了打壓否定他,而是希望他能盡快成熟懂事,獨擋一面。
多年來對父親的埋怨與不理解,在那一瞬間都得以釋然。
三妹終于不再和過去較勁,也開始與自己和解——
他不是不被愛的那個,而是被愛得最深沉,卻也最隐秘的那個。
有人說:“所謂父子母女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他們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
珍惜是永不過時的人生議題,但卻鮮少有人能及時地明白。
太多的人在失去時才知道懊悔,然而卻為時已晚。
其實,無論是成長路上的不公與誤解,還是生活中的艱難和險阻,都不應該成為親情的絆腳石。
比起那不值一提的吵嘴,無時不在的代際沖突,藏在生活細節中沉甸甸的愛,才是更值得被銘記的。
接納生活的安排,才能有意義地活着
三妹一度很敷衍自己的職業,從殡葬店雜亂不堪的環境就能看出,他隻是将“殡葬師”當作糊口的手段。
徹底讓他轉變這種觀念,是後來發生的兩件事。
小文所在的幼兒園,要求每個小朋友都要表演節目。
天真懵懂的小文拉着鄰居小胖,将葬禮上摔碗哭靈的環節,搬到了舞台上。
觀衆席小胖的家長臉被氣得青綠,其餘家長也都面面相觑。
事後小文告訴老師說:她那麼做,是因為在父母工作時經常看到。她的父母,是種星星的人。
三妹知曉此事後,麻木多年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他想起自己之前對小文說過的話:
“外婆沒有消失,飄到天上變成星星了。”
三妹沒想到自己不以為意的一句安慰,竟成了小文心中的美好童話。
也是在那一刹那,他第一次感受到:
“原來‘殡葬師’這個行業并不總是寒意襲襲,它,也可以充滿詩意,充滿柔情。”
這件事,成了改變三妹對殡葬師行業認知的契機。
而讓他真正領悟到“殡葬師”意義的,是和父親合力完成的一單生意。
一次,三妹正和小文在屋内打鬧,許久不聯系的前女友卻突然找上了門。
她的老公在車禍中被碾得沒了人樣,專業的化妝師又請不起,所以隻好找三妹去幫忙。
一開始三妹并不想去,在故人的軟磨硬泡下,他道出實情:
不是不想去,而是幹不了,隻有他老爹才有這樣的手藝。
最後,動了恻隐之心的三妹,隻好去求父親出山。
太平間裡,三妹強忍生理上的不适,在父親的指導下,從腳到頭,将遺體一點點拼好,将面容一點點複原。
死者家屬也終于敢将目光挪到遺體身上,一遍遍心碎地念叨着:
“是,這是我兒子,這就是我兒子。”
那一刻,三妹似乎明白了殡葬師存在的價值:
作為生命尾聲的擺渡人,他要幫逝去的人留住在世間最後的體面,完成和生者的最後一次情感鍊接。
清楚自己使命後的三妹,一改往日的頹喪,将淩亂不堪的殡葬店收拾得整潔有度。
既為了給小文一個舒适的成長環境,也為了迎接全新的生活。
疫情當下的這幾年,我們見過了太多的無奈與心酸,卻依然有不少人用接受的态度,挨住了時代巨浪的拍打。
那些活得肆意飛揚的人,不是向現實臣服了,而是打從心底接納了生活的安排。
将不得不做的事當成了日常,認真地去經營,去熱愛。
劇中有句台詞,令人印象深刻:
人生就像一本書,誰都得翻到最後一頁,有的是句号,有的是省略号。除了死,無大事。
孤苦難熬的時光也好,解釋不清的誤會也罷,在生死面前,都是芝麻小事。
不管人生的過程多麼曲折不堪,我們終會抵達一樣的終點。
而在向終點奔去的漫漫旅途中,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每個人,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其它的,相信上天自有安排。
來源:十點讀書
作者:微芒
編輯:楊興蘭(實習生)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