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是我國三大海峽之一,位于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是海南連接廣東、輻射全國的重要通道,承擔着海南島内90%的生活物資和全島28%旅客進出需求。
目前從内陸過海南島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飛機,另一種是輪渡,跨海火車和私家車也隻能用專用輪船擺渡過去,用時大約3小時。
令人疑惑的是,中國建成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而瓊州海峽東西長約80公裡,南北平均寬度為29.5公裡,最大寬度為39.5公裡,最窄僅19.4公裡,廣東距離海南并不遠,為什麼不直接造一座跨海大橋?
瓊州海峽修建跨海通道的呼聲已久其實,瓊州海峽修建跨海大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展相關研究,民間也議論紛紛:
早在2008年也有相關媒體報道瓊州跨海隧道即将開始修建,甚至後來還有傳聞稱這條隧道已經開工了。
然而,在2010年院士王夢恕對外表示:“目前,瓊州海峽通道的建設方案仍在争論之中,最終獲準立項尚需時日。”
2015年,在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中透露,沈海高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将在2018年開工建設,預計投資1400億。
當時這一規劃一出,讓很多人支持修建的人看到了希望,最後依舊沒了下文。
為什麼不修建一座跨海大橋?這麼多年過去了,遲遲未見動工的迹象,莫非“基建狂魔”也被難倒了?究其原因,我們從人文和自然兩大方面相結合,給大家細細說來!
1. 地處地震帶
據史料記載,1605年7月13日午夜,瓊州附近曾發生過7.5級大地震,這一次地震導緻陸地70多個村莊“陸陷成海”,東寨港鋪前一帶的“海底村莊”,正是瓊州大地震的遺址。
海南島地處火山地震帶,不排除今後仍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修建跨海大橋安全系數較低。
2. 穿越三大斷裂帶,難度極大
從地圖上可以直觀看到,瓊州海峽雖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但是地質極其複雜,同時穿越三大斷裂帶,南部雷州半島有前山斷裂帶,中間有瓊州海峽斷裂帶 北部海南島有王五—文教斷裂帶。
斷裂帶地質條件不穩定,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仍無法攻克,一旦發生錯位,對于大橋工程來說将會是緻命性災難。
3. 氣象條件差
海南島地處熱帶且位于南海,南海又是一個盛産台風的地方,每年生成一兩次10級以上的台風是常有的事兒。2014年第9号超強台風“威馬遜”最大風力達到17級,對陸地影響巨大,損失慘重,是建國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台風。
而以現有技術,仍無法建成能抵禦16級以上台風侵襲的跨海大橋。若是跨海大橋碰上了威馬遜,損毀程度不得而知。
而瓊州海峽的的海流強、海浪高,對工程實施也增加了不少困難。
以上三大自然因素(地震帶、斷裂帶、氣象條件差) 導緻瓊州海峽修建跨海大橋技術難度大、風險極高。
著名的港珠澳大橋平均水深37米左右,而瓊州海峽平均水深達到了44米,最深處114米,加上地質條件極其複雜,在瓊州海峽建跨海大橋,技術難度遠遠高于港珠澳大橋。
除了以上因素,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瓊州海峽修建跨海大橋投資巨大,錢從哪兒來?廣東省會願意出這筆錢嗎?海南省又出得起這筆錢嗎?全靠國家掏錢也不太現實。
産生的經濟效益又有多大?其實,任何一個工程建設都是追求效益的,瓊州海峽修建跨海大橋不管是經濟效益、環保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從目前情況來看,飛機和輪渡尚且還能滿足需求。
跨海大橋難實現,修海底隧道行不行?前面提到,瓊州海峽地處地震帶、斷裂帶,地質活動頻繁,修海底隧道難度遠遠大于跨海大橋,我國在橋梁建設方面獨樹一幟,但在海底隧道方面,技術條件并不成熟,建設需求也沒那麼迫切,時至今日,該工程一直擱置着。
海南島地理位置優越,北邊有發展迅速的珠三角地區、北部灣地區,南邊臨近東南亞,旅遊資源豐富,倘若今後克服了技術難關,瓊州跨海通道真的建成,相信對島内及周邊地區的發展必将會注入新活力!
不過也有一部分人覺得瓊州跨海通道沒有修建的必要,反對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如此浩瀚的工程,即使技術問題都可以攻克,所需要的資金也并不是小數目,更何況輪渡和飛機就能滿足需求了,何必勞财費力?
二是修建跨海通道會給島内的生态資源和交通管理帶來更大壓力,認為小島生态和設施承受不了大量的流入人口。
大家覺得瓊州海峽有沒有必要修建跨海通道呢?說說您的看法吧。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