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了解孩子語言能力發育規律

了解孩子語言能力發育規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07:50:50

文/賴月輝

語言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兒童都要經曆咿呀學語的階段,從無意識發音到首個有意義的單詞,再到自如地語言表達。任何一個階段發育有障礙,勢必會影響下一個階段的語言發展。語言發展并不是“大一點就好了”,相反,這個差距可能會逐步拉大,導緻語言障礙,對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8月31日,由中國經營報推出的《名醫面對面》欄目邀請到了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王建紅,分享兒童語言-言語發育方面的知識。

王建紅醫生介紹,在兒童語言發展過程中,0~6歲是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根據調查,2歲的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發生率大概在20%左右,其中10%~15%的孩子随着自身神經心理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經驗的增多及醫生和家庭的幹預,語言發育情況會逐漸轉好。但臨床中,仍有很多兒童的語言發育問題是智力發育遲緩、聽力障礙、孤獨症譜系障礙等疾病的部分表現。因此,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問題應該引起關注。

0~5歲孩子的語言發育呈現什麼規律?來看兒童語言-言語發展裡程碑!

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很多規律的,如我們在生活中最常關注到兒童運動的發展規律: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王建紅醫生介紹道,在兒童語言發育上也有一定規律,那就是兒童語言-言語發展裡程碑。

了解孩子語言能力發育規律(孩子的語言發育黃金期)1

0~3個月的孩子在語言和言語上面都會有不同的發展,這個階段,語言表達的形式表現為孩子的微笑,這是一種表達性語言,通過招手緻意、微笑和口語向外界表達信息。除此之外,還有理解性語言,理解性語言可以解釋為是否能理解對方說的話,看懂對方寫的字。孩子聽到聲音之後的反應,這是孩子的理解性語言的一種。而言語則是發音的清晰度、流暢度。

0~3個月的孩子語言言語表達體現在會發出“咕咕”的聲音,這表明他開始有語音的産生。接下來4~7個月,8~14個月,孩子分别會在語言和言語的發展上有更多的進步,比如6個月時開始關注發聲的音樂,開始聽歌,言語表達上部分孩子會發出“啊啊”的聲音和爸爸媽媽說話。8~10個月之間的孩子會發出類似于“dada、mama”的聲音,“g、k”的聲音,通常這時候孩子的語音還是無意識的,沒有明确的指向性。

“語言和言語發展是共同的,隻是每個階段家長可能關注更多的是孩子說了什麼,至于清晰度、流暢度等方面的關注度會相對較少。”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語言發育情況也是不一樣的。王建紅醫生舉例說,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孩子在1歲左右可以說一些單詞,2歲能說一些短語,能聽懂2~3步的指令,比如對孩子說“你幫我去把桌子上的蘋果拿過來”,孩子對于“去桌子上”“拿蘋果”兩個連續的指令都能準确執行。

3~4歲的孩子會問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在哪兒”“誰啊”等等,也可以說比較長的句子,說出的句子遵從一定的句法,還會正确使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

5歲左右的孩子會說複雜句法,如被動句和把字句,如“你怎麼把水弄灑了”,“水被你弄灑了吧”。從發音上來說,“zh、ch、sh、z、c、s、l”這些從發音動作上來說相對難掌握的語音,5歲的孩子也能掌握,并且能夠理解不同場合說不同的話。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定義:開口晚、進步慢

王建紅強調,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是開口晚,就是不說話,比如正常1歲說,但他2歲還不能說話。

第二是開始時間不晚,但是進步慢。按照“兒童語言-言語發展裡程碑”中所給出的界定,孩子如果比這個發展裡程慢了25%,如4歲隻達到3歲的水平,那就需要關注,如果慢得更多,那就需要去專業醫院進行診治。

影響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先天因素、後天因素

王建紅醫生表示,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一般有兩大因素:一是先天因素,也就是孩子個人的發展,先天條件,也稱之為生物因素。二是後天因素,跟環境、養育和帶養等相關。

從先天因素來說,孩子語言發育遲緩,首先要檢查有沒有聽力障礙,有沒有“因聾緻啞”,兒童因為聽力問題接收不到語言信号,沒法感受到語言的輸入,學習起來就會困難,雖然有的孩子很聰明,可以通過口型來學習,但如果有嚴重的聽力障礙的話,孩子在學習語言上就很困難,對于語言言語發育方面問題,需要完善聽力檢查。

其次要看是否和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如果孩子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者有遺傳、代謝性疾病,影響了孩子的認知和智力,從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如腦癱患兒;有的孩子存在部分肢體障礙,如咽喉部痙攣、緊張等,造成發聲困難、張口困難,都會影響語言發展。

後天因素包含社會和環境因素。比較常見的是帶養情況,帶養環境當中的語言輸入。如果一個孩子本身在語言敏感度上比較差,帶養人說的也少,對于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不利的。

最後,王建紅醫生強調,目前臨床兒童語言發育緩慢最常見的因素,如:過度的屏幕暴露。過度屏幕暴露對兒童語言和認知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不建議孩子在1歲半之前接觸屏幕,1歲半之後也要嚴格控制電子産品使用時間,比如在3歲之前每天使用不超過半小時。值得注意的是,為幫助孩子語言發展,家長或許會借助很多工具,比如用ipad或者手機放兒歌,但這些工具的語言呈固定模式,不會根據孩子的成長來調整,不是兒童學語言的最佳方式,最好的方式還是大人和孩子面對面溝通交流。

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家長咋幫忙?

0~3歲是公認的兒童語言發育黃金期,這期間孩子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

對此,王建紅醫生分析,0~1歲屬于前語言期,這個時間段孩子更容易學習大人的手勢、表情,所以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配上手勢,孩子就可以通過聲音、表情、手勢的刺激,學得更快。0~1歲一定注意不要忽視非口語表達的熏陶。

1~3歲是孩子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需要注意帶養人語言的輸出,減少孩子的屏幕暴露時間。另外,帶養人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對孩子做到“知情解意”, 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正确引導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帶養人在這個階段也可以多描述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并且突出重點,這對孩子語言發育也有好處。

王建紅醫生提醒家長注意的是,要多鼓勵孩子說話,但不能威逼利誘,可以用孩子喜歡的事物來引導他說話,當孩子表達準确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并且當孩子說出簡單的句子或詞語時,家長可以适度幫孩子延長句子,比如家長問孩子:“你要吃什麼呀?”孩子回答:“蘋果”,此時家長可以說:“好,寶寶要吃蘋果。”這樣的擴展也有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發育篩查非常重要

王建紅醫生強調,發育篩查在兒童的生長發展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檢查。0~1歲的體檢項目中會常規對兒童進行發育篩查,同時對應不同年齡的孩子還會有發育行為預警征的篩查,包括語言、運動、心理行為等方面的預警,比如孩子2歲不能說單詞,是預警征當中的一個條目,如果有明确預警征相關表現,體檢醫生就會建議進一步評估孩子的情況。

最後,王建紅醫生建議在孩子體檢時進行神經心理發育評估。評估會對孩子神經心理發育做全面評估,語言發展是評估的一部分,可初步判斷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發育是否正常。

另外,如果家長懷疑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可以選擇兒童保健科或者發育行為兒科醫生就診,若是孩子确實存在整體發育落後的風險,也需要兒童神經科醫生的幫助,切不可抱有“小時候都這樣,長大了就好了”的心态。

(校對:張國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