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位媽媽,她家是農村的。她兒子從小體弱多病,學習上不夠自覺。當兒子在家附近讀完小學後,她便讓兒子考了市裡的私立初中,并一直全職陪讀到現在。她兒子現在在市重點高中讀高二,成績拔尖。她說,他要是在鄉鎮公立初中讀書,成績肯定早就垮了。
她兒子讀的那所初中現在變成公辦學校了。
事實上,現在很多地區的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都變成公辦學校了。
各地私立學校紛紛改為公辦學校比如,北京海澱區的清華附屬實驗學校、人大附中分校等7所私立學校将于2022年9月正式以公辦身份招生。
浙江杭州共22所民辦轉公辦,僅西湖區就有4所私立轉了公辦,像育才外國語學校、之江實驗中學等。
西安市已經确定将38所學校民轉公,還有湖南、天津、湖北、重慶等省市的部分民辦學校也紛紛轉了公立學校。
看來,“民轉公”現象也如曾經的民辦學校一樣開始遍地開花了。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民轉公”可能利大于弊好處應該主要是這幾點:不少家庭的經濟壓力減輕了,公立學校就學名額是有限的,很多家長隻能被迫讓孩子進入高價私立學校讀書,民轉公之後,學校收費和普通公辦學校一樣,家長的經濟負擔自然就卸下了;學生的生活環境比以前寬松一點了,很多民辦學校管理相當嚴格,比如班主任全天候陪讀,科任老師上課無縫銜接,變相補課,等等,而公立學校在管理上普遍比民辦要寬松一些,至少晚自習時間短一點,還有雙休呢;更能體現教育公平,一位教育專家說“民轉公是實現教育公平公正發展,走向更加美好的舉措” 。
看,不少家長表示很開心,因為一年可以省下一大筆錢。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就是實打實的好處。
凡事有利必有弊,有時利弊是相伴而生的,“民轉公”對學生和家長不太友好的地方可能在于:
對部分家庭不友好,很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能照顧孩子,于是讓孩子讀私立學校,因為私立學校有“全托”服務,平時有生活老師幫助洗衣服、督促起床和休息等,這樣父母就能比較安心地在外工作,而公辦學校則沒有;對自制力差的孩子不友好,民辦學校班級人數少,老師對學生盯得很緊,這對自制力差的學生是有好處的,公辦學校班級人數多,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就會渾水摸魚,甚至還會做出半夜翻牆上網之類的行為;對農村孩子不太友好,民辦學校一般在城區,農村孩子想進城讀書,進不了公辦可以考進民辦,現在最後一條路被堵死,隻能留在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當地中小學了。
對很多老師來說,“民轉公”是一劫。雖然不同的地區對待學校老師的做法不太一樣,但老師們基本都面臨着這樣那樣的困境。
一是考編。一般來說,這些老師不會直接入編,想留下來的老師就要通過考編或者學校的考核,當然能通過考核的隻有部分老師。
二是成為合同工。沒有通過考核但可以留在學校的老師就會成為合同工,也就是代課老師,這樣不僅工作不穩定,而且工資會大打折扣。
三是轉行。有的地方會把沒有通過考核的老師直接裁掉,那麼這些老師就相當于失業了,他們一般年齡相對要大一些,教了半輩子書還要重新去找工作或者轉行,真是讓人唏噓。
寫在最後教育的目的是傳道授業解惑,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公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對老師來說,不管是入編還是離職,“民轉公”都可能是他們的一次鳳凰涅槃。希望他們都有更好的未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