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内容,歡迎搜索關注公衆号“家長會了麼”】
1
小學生家長說:
我太難了!
一年級的班級群裡,班主任發布了一條通知:
各位家長:
今日起執行冬季作息,中午1點30分到校,下午4點放學,請家長準時接送孩子。
幼兒園的謝老師看到這條通知,瞬間心亂如麻,怎麼辦?以後誰來接送依依呢?
依依是謝老師的女兒,平時都是由謝老師接送,依依的爸爸在外地工作,爺爺奶奶還沒有退休,依依的外公外婆又生活在另一個城市。
園長的臉色已經越來越難看,謝老師也知道是自己的問題。為了接送依依,她經常遲到早退,遇到家長會還要請假。
偏偏一年級的家長會特别多,開完家長會還要寫體會,總結孩子的階段性成長。有一次她絞盡腦汁寫到半夜,第二天上班哈欠連天,差點在課堂上睡着了。
每個周六上午,謝老師都要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大課堂”,跟着講師學習如何做智慧父母,下午送依依去跳舞和學琴,周日陪依依在家做作業。每個周六日都忙得不可開交,陀螺一樣不停轉。
謝老師思來想去,還是給依依聯系了一家晚托班。這家晚托在他們小區裡,負責下午接孩子和準備晚飯,不負責輔導作業,因此收費低一些。
放學以後,謝老師帶着依依去了晚托班參觀,環境尚可,老闆和善,孩子不多,謝老師很滿意,依依卻不開心,她不想來晚托班,她想和媽媽一起吃晚飯。
謝老師心頭發酸,她何嘗不想多陪陪女兒,可是他們還有房貸和外債。當初為了把女兒送進重點小學,他們兩口子孤注一擲買了高價學區房,從此一夜回到解放前,省吃儉用為了生計奔波。
每天晚飯後,依依開始寫作業,最近這丫頭得了“橡皮綜合症”,右手握筆,左手拿橡皮,怎麼寫都不滿意,一個字寫了擦、擦了寫,反複十來遍,一會兒本子擦破了,依依嚎啕大哭,說作業寫不完了,老師要批評她了。
今天,依依仍是如此,開始慢吞吞,每個字重寫好幾遍,後邊沒時間了又寫得很潦草。整個作業看起來歪歪扭扭,皺皺巴巴。謝老師一股無名火上來,劈頭蓋臉罵了女兒一通,女兒哭着要去找爸爸。
謝老師覺得很累,白天她在幼兒園面對孩子們,保持着溫暖的笑容,耐心地陪她們成長。可是,輪到自己的女兒,她卻不淡定了,她和其他家長一樣焦慮,有時候被女兒氣得心口悶疼。
每一天都這樣忙忙碌碌,在依依班主任那裡,她不是積極的家長;在依依眼裡,她是暴躁的媽媽。她努力扮演好母親的角色,賺錢養家,陪伴女兒成長,到頭來,一樣也做不好。
謝老師忽然覺得做家長,她很失敗,她不停地努力卻得不到認可。臨睡前,女兒告訴她,班主任選她在下周五的班會上發言,主題是關于親子共讀,班主任特别囑咐依依轉告媽媽準備一篇發言稿。
想到這裡,謝老師不敢睡了,洗了把臉,強打精神開始碼字,下周五很快就要來了。
2
各位家長:
今天,你背鍋了麼?
當前教育思潮中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怪現象:大家夥一起不遺餘力地擡高家庭教育的地位,家長(特别是小學生家長)開始一步一步走向神壇。
小學生家長無所不能:一筆一劃教孩子寫字;深入淺出給孩子講解習題;去學校幫孩子做值日;陪孩子采集樹葉做标本;和孩子一塊做英語情境對話;背誦千字文弟子規唐詩三百首;重新熟悉勾股定理扇形面積……
主流教育觀點普遍認為教育的根在于家庭,家長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上行下效,孩子是家長的複制品,家長的問題都會投身在孩子身上,因此家長一臉懵圈地被推上了時代的風口浪尖,勇敢地承擔起偉大而沉重的責任。
隻要是孩子的教育上出現了任何問題,或者社會上出現了熊孩子的負面新聞,家長群體都會被拉出來走幾步,并遭到全社會的指責和炮轟。
家長太不責任了,家庭教育太失敗了,各種強大而曲折的歸因邏輯在這時大放異彩。簡言之,隻要有關孩子教育的問題出岔子了,百分之九十五都歸因于家長教養不當。
比如以下操作:
孩子的作業不達标:你這家長怎麼當的?孩子的作業你為什麼不檢查?寫成這樣你們也敢交上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錯過了黃金訓練期,三歲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早幹嘛去了,現在知道孩子專注力低下了?
孩子在班裡受欺負了:孩子性格内向,膽子小,不合群,這是典型地陪伴缺失造成的不自信。
親子活動家長沒空參加:這位家長,工作忙可以理解,但是教育是家長的終身事業。就算将來您功成名就,可是孩子不成器,想必也是極大的遺憾吧。
誠然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産生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我們隻是普通的家長,不是師範科班畢業的,也沒有學過教育心理學。
我們工作繁忙,上有老下有小,我們壓力很大的。我們承認自己生的自己教養,我們可以教他做人不偷不搶,教他誠實正直善良,教他頂天立地有擔當,但是輔導作業,講解習題,寫家長會發言,參加五花八門的親子活動,我們量力而行可不可以?
我們做不到出類拔萃隻當普通家長可不可以?我們沒空參加家長會時,請諒解一下可不可以?
我們和依依媽媽一樣平凡而普通,我們努力上進,賺錢養家,陪伴孩子,按部就班謹小慎微,卻依然被“家長”的光環壓得透不過氣……
3
孩子的教育時機不容錯過,
但是家長賺錢也是一件艱難的事
還記得去年出自《開學第一課》的那段“緻家長”的話嗎?當時可是刷爆了朋友圈,家長和老師紛紛轉發。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掙到的錢孩子一年就掙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會在哪方面收獲,孩子的教育時效性太短,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孩子優秀了,你留錢做什麼?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錢做什麼!”
我們必須承認,這段話極其正确。但是,生活從來沒有變得容易,我們可以視金錢如糞土,我們可以豪氣軒雲,我們辭職做全職媽媽,我們天天陪孩子寫作業,我們帶孩子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前提必須是有穩定的經濟支撐。
如果經濟上捉襟見肘,我們不去賺錢就沒法生活呢?如果我們不去賺錢,拿什麼照顧我們日漸老去的父母呢?
将來孩子讀高中大學娶妻生子,作為父母,我們都要提供經濟支持,如果我們現在不去賺錢,以後的“經濟支持”都是空話了。
有一些雞湯文裡說:陪伴孩子三年,再去賺錢也不會耽誤什麼?我們姑且不論職場的更新換代有多快,就單說這三年吧。
孩子讀了幼兒園,家長就解脫了嗎?不需要人接送嗎?不需要人參加親子活動嗎?現在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多如過江之鲫,哪個工作能讓家長三天兩頭請假呢。
到了小學,情況變得更糟,每天要接送四次,還要輔導作業。如果父母把照顧孩子的事推給老人,又要遭到新一輪“隔代撫養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大讨伐。
4
路總要走下去,
滿腹牢騷隻會挫盡銳氣
有時候發發牢騷,也是一種自我減壓。大家聚在一起,強力吐槽一波,頓覺神清氣爽。
但是,治标不治本,想要擺脫困境,還得實打實地解決問題。
樂觀精神是必備神器。凡事往好處想,想着想着我們就會發現:樂呵一天,苦悶一天,都是過日子,發愁上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懂得選擇和取舍很重要,一個人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
有人選擇全職照顧家庭,陪伴孩子成長;有人選擇職場打拼,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還有人選擇兩方兼顧,又帶孩子又工作。
不論哪一種選擇,都有利有弊,世間沒有十全十美,有得到必然有舍棄,平常心就好。
所以回到輔導孩子作業上來,其實這件事非常專業,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好的,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躬身探索,且行且思。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衆号“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