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這定格在《詩經》裡的生存之歎、人類之盼,回響于曆史長河。
2021年2月25日,中國向世界宣告,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是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的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迹。
這一天,曆史銘記了彪炳千秋的偉業。
這一天,來自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的大苗山女兒楊甯登上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領獎台。大苗山沸騰了,黨中央的囑托,是對所有大苗山兒女的囑托。
這一天,鄉村振興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一項重大任務。中華兒女站到了一個嶄新的起點上。
攻克過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的大苗山兒女,在新起點上,以怎樣的姿态起跑?
榮光錄:殷殷囑托 再踏新程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江門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甯,作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代表登台領獎。
“這是最高榮譽,也是責任、使命和擔當!”當天,楊甯激動地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一段話,“我們村幹部要繼續努力加油幹!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這是大苗山兒女的榮耀。楊甯的心語,是所有奮戰在苗鄉的幹部群衆的心聲。
楊甯與村民談論地裡收成。黎寒池攝
“希望楊甯保持本色,帶領群衆走出新的幸福路。”楊甯的父親、江門村村民楊子善既為女兒高興,更對未來充滿憧憬。
“站在新起點,我們将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代表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融水縣大年鄉黨委到北京領獎的鄉黨委書記莫先偉,信心滿滿。
這是柳州人民的自豪。這次表彰,柳州市共有8人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号、4個集體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号。柳州市委書記吳炜表示,這是黨和國家對脫貧攻堅工作者的最高褒獎,也是對柳州市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大肯定。柳州人民将紮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為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努力奮鬥。
一棵春苗,可見整個春天。作為曾經的脫貧攻堅主戰場、而今鄉村振興最前沿的大苗山,此時,萬物生長,生機勃發……
春光,在這方水土上凝眸。
春耕圖:不忘初心 踔厲奮發
元寶山鐘靈毓秀,泗維河奔流不息,江門村坐落其間。村内,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矗立,見證着紅色血脈代代傳承。
92年前,紅七軍兩過大苗山,扶弱濟困,點燃星星之火。
12年前,大苗山女兒楊甯成為大學生村官。“紅軍留下的足迹,就是我的起點!”铮铮誓言,實幹兌現。
1年前,楊甯從最高領獎台載譽歸來,把黨中央的囑托帶給父老鄉親。在鄉村振興的新長征路上,她繼續沖鋒在前。
2月18日,晨曦微露,薄霧缭繞,幾聲雞鳴劃破山中靜谧。
楊甯腳穿解放鞋、手提年貨,到下泗歐屯跟苗阿嫂們商量高山泉水西瓜種植新計劃。
“去年西瓜收成不錯。今年我們打算選更好的瓜種,還試點在瓜地套種金桔,大家看怎麼樣?”“我有親戚在融安種金桔,好得錢!”“楊書記,你講了算,我們跟你走。”……大家圍坐在火塘旁打油茶,你一言我一語,跳動的火苗閃爍在每個人的眼眸。
苗阿嫂楊哲說:“我春夏種西瓜,冬天在村裡的臘味加工廠打工,一年下來有上萬元收入。這都得感謝楊書記!”
春雨說來就來,楊甯撐起傘又到長架屯走訪防止返貧監測戶董興雲。
董興雲今年46歲,大女兒去年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小女兒今年也将中職畢業。“小雲哥,你們可以享福了。村裡準備組個建築隊,你加入進來咧,這樣也不用出去找工作了。”“好啊,隻要村裡需要,我就幹。”笑聲回蕩在董家亮堂的房屋裡。
茂密的竹林,林梢伸向天際,林下,一朵朵香菇靜靜地生長。楊甯、江門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柳容和村民正在端詳香菇長勢。“前兩年我們開始在這裡試種香菇、竹荪,今年準備擴大種植面積,為加工廠提供原材料。”張柳容指着不遠處的臘味加工廠說,該廠去年8月投産至今,銷售額達200萬元。
去年,張柳容駐村期滿後主動申請留任,“村裡一些産業剛起步,我想助力村裡順利度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期。楊甯是個爽快人,跟她共事很愉快!”
“要向楊甯姐學習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蘇州大學畢業的回村大學生、江門村“兩委”後備幹部梁櫻林記得,去年剛回村,楊甯就跟她講起自己當年畢業時,奶奶送解放鞋的事,“楊甯姐也送給我一雙解放鞋,希望我們一起走好鄉村振興路。”
“這些年楊甯把江門村帶活了。鄉裡将以江門村為示範點,輻射帶動周邊村屯發展特色産業。”安陲鄉副鄉長呂柳芬介紹道。
江門村裡,一座村史館正在興建,一個生态農産品加工園正在規劃。
藍圖,正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創業賦:榜樣力量 遍地英雄
苗鄉歌謠:山歌越唱越開懷,泉水越舀越有來。好山好水好兒女,前浪推去後浪開。
大苗山人愛唱歌,榜樣故事處處傳揚;大苗山娃重行動,返鄉創業處處建功。新的起跑線上,楊甯的小夥伴們比學趕幫超,争相寫就鄉村振興版的《新兒女英雄傳》。
春節剛過,拱洞鄉培基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蒙泰名便走村串戶了。“阿嫂新年好!去年你家4畝田裡養螺,撿田螺收入三四千元,今年要多養點。”在脫貧戶蒙田咪家,蒙泰名幫她算起産業賬。
“最美的風景在家鄉。”作為一名曾經輾轉于各地景區給遊客拍照的攝影師,今年35歲的蒙泰名深有感觸。幾年前,楊甯返鄉創業的佳話傳到他耳裡,思鄉情切,他回了村并高票當選為村“兩委”幹部,組織群衆發展“稻魚螺”綜合種養産業。目前,培基村示範基地達800畝,每年産螺12萬公斤。
“小馬師傅種菌有一套!”同練瑤族鄉朋平村的村民王家體說,他試種了2000棒黑木耳,純收入就達到5000元,那是小馬師傅多次上門指導的結果。
“小馬師傅”名叫馬林,是與楊甯同鄉的烏吉村人。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景觀園林設計專業的他,本可以在城市就業,但他了解到菌類市場前景好,能助力家鄉群衆脫貧,于是選擇返鄉。通過多方學習種菌技術,幾年來,他參與種植生産的香菌、黑木耳菌種總量約500萬棒,按每棒純利2.5元計算,能給150戶種植戶帶來1250多萬元的收入,他也成了“土專家”。“能助父老鄉親緻富,我非常開心!”這位園藝生,已把“論文”,“寫”在了家鄉的土地上。
知識就是力量,當“紅薯妹”的昵稱在大苗山傳開時,其背後卻是書香與薯香的結緣。
出生在融水鎮水東村小洞屯的石秋香,從廣西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到深圳工作。一次回村時,她吃到一個很少有人種植的高山紅薯,從此對那一口香味、一口鄉味念念不忘。為此,她辭職回鄉創立品牌,并發動村裡的留守婦女和老人種植高山紅薯。幾年來,她帶動了周邊3000多戶農戶種植鮮薯11000多畝,農戶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
“我有一個夢想”,石秋香今年一開春就制定“小目标”——“全國紅薯戰略布局”計劃,“我想通過這些途徑,幫助更多的鄉親增收緻富。”
囑托記心間,榜樣在身邊。鄉村振興這一年,大苗山人選準杉、魚、優質稻、油茶、中藥材等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特色産業,并延伸農業産業鍊條,同步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如今的大苗山,“大年”林木茂、“白雲”稻花香、“大浪”油茶醇、“香粉”好風光……七鎮十三鄉,鎮鎮握“靈蛇之珠”,鄉鄉抱“荊山之玉”,“一村一品、一鄉一特”格局已然形成。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漫山遍野的紅杜鵑已經盛開。黎寒池攝
共鳴曲:融水實踐 中國故事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從前,窮在山上,苦在路上,山重水複隔斷了道路,更隔絕了夢想。“深山苗族半居樓,樓上群峰翠欲浮。桐子更兼茶子利,一年生計在山頭。”這首從清代流傳下來的竹枝詞,形象地再現了千百年來苗家靠天吃飯的生活。
今天,當山成了金山銀山,當路成了康莊大道,新一代大苗山人,不僅跨越了山路十八彎,更飛越了心路上的萬水千山,蹚出了一條條他們的祖祖輩輩想也想不到、夢也夢不到的路。
有一條路,接通虛拟與現實、線上與線下,那是“互聯網 ”的思路。它讓源自深山的“苗村倌”“呀呀嗚”“秋野家”等品牌聞名遐迩;它讓大苗山人沿着它,一直走到中國最高學府的講台上。
“雖然我有很多頭銜,但最中意的還是鄉親們對我的别稱‘大苗山發電人’。”一名85後苗家小夥,站在清華大學的講台上,将大苗山特色農産品産業發展模式娓娓道來,引發師生共鳴。他就是融水農村電商帶頭人吳紹林。
“剛回鄉時,楊甯的‘苗村倌’品牌已經做起來了。我去請教,得到她很多指導。”有了小夥伴的鼓勵,2016年,吳紹林用融水返鄉創業政策支持的10萬元貸款,聚集一群“新農人”打造大苗山特色農産品産業鍊。去年,其團隊累計實現電商交易額超4000萬元,帶動農産品基地103個,帶動農戶1800多戶。
幸福屬于勇敢的追夢人。當一張張融水“名片”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走向無窮的遠方時,更有一種路,連接中外,雪中送炭。苗山人沿着它,載着減貧治理的融水實踐、中國智慧,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傳播中國故事。
融水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羅鳳寬的電腦裡,保存着一段影像資料:老撾萬象市桑通縣版索村,泥路坑窪、房屋破舊、塵土飛揚……這樣的場景,因一群中國人的到來而逐漸成為曆史。
版索村是中國在老撾實施的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村之一。作為中國援助老撾扶貧專家組成員之一的羅鳳寬,結合自己在融水汪洞鄉平時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積累的經驗,幫助村裡修路、蓋房、建橋、發展生産,讓這個偏遠的小村莊舊貌換新顔。
“聽到當地人贊許‘一定要把中國的好經驗用起來’時,非常自豪!”羅鳳寬認為,這就是祖國賦予他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2月8日,剛一上班,他迫不及待地打開新一年的工作日志,“鄉村振興,一定會為人類減貧探索提供更多新路徑、新經驗。”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大苗山人唱出的青春之歌如此铿锵激昂,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志同道合者紛至沓來。
有一條路,從山城到山村。畢業于重慶大學的95後重慶小夥、廣西定向選調生彭強,主動向組織“請戰”,到融水三防鎮洞馬村任駐村工作隊員:“楊甯是我的榜樣,我願将青春獻苗鄉。”
有一條路,從渭河到融江。7年前,遠在古城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的師生,跨越千裡,根據融水自然資源禀賦,引進陝西、甘肅等地中藥材企業,打造林下中草藥全産業鍊和特色産業集群。為大苗山打造一支“不走的幫扶工作隊”,是他們一任接着一任幹的堅持。迄今,該校39個基層黨組織與融水36個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參與的師生黨員上千人。
有一條路,從“海誓”到“山盟”。2017年,粵桂兩省區确定湛江與柳州建立結對關系,廣東省湛江市的廉江、遂溪、吳川三縣(市)分别與廣西柳州市的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安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結對幫扶,奏響山海相連的脫貧奔小康協奏曲。至今,廣東省給予融水2億多元資金支持,助力苗鄉跑出“加速度”。東西部“粵桂協作”成為踐行構建國内大循環格局的有益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
春來大苗山,春駐大苗山。
滿山苗青青,一天天拔節,終将巨樹參天,終将成林成片,終将萬山紅遍。
2月初,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活動中,楊甯作為少數民族基層村幹部代表,擔任火炬手,“今天,我跑出這一小段,把奧運的拼搏精神帶回苗寨去,跑出鄉村振興的一大段!”
高擎信念之炬,永懷似火激情。這,就是大苗山奮鬥者的姿态。
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大苗山兒女攜手各族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必将創造大苗山紅紅火火的未來,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胡康怡、黎寒池、陸曉藝)
(責編:吳明江、葉斌)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