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封神榜聞仲滅妖

封神榜聞仲滅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7 02:28:35

封神演義開篇提及: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征北不題。

聞太師這位國之棟梁,這一去就是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間,商湯社稷快被纣王給敗完了。

這一期,咱們不說商湯也不說周朝。就說一說,聞仲北征中的謎團。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1

北方七十二路諸侯到底是什麼人?袁福通又是何許人也?能讓聞太師這樣的人物征伐了十五年?

袁福通此人就在書中出現過一次,此後再也沒有提及。但筆者認為,此人必定是了不得的人物,否則作者也不會單獨給他安排一個名字。

仔細推敲之下,袁福通此人竟然大有來曆。同時也可以驗證,封神作者的對于史料認識令人歎為觀止,封神演義作為名著流傳于世絕非偶然。

當然,在若隻從商朝曆史來看,幾乎不可能揭開上述問題。封神演義畢竟是神怪小說,世界觀架構上多來自于山海經,商朝曆史,以及當時明朝時期已知的曆史。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2

因此,想要弄清楚北海72路諸侯和袁福通的身份,也需要綜合這三者探究。

在此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一點。商朝北方的敵人是誰?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北方諸侯的活動範圍便能得到鎖定。

根據《周易·既濟》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竹書紀年》記載: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荊。

綜合多方史書記載,商朝與鬼方部族在漠南有過多次大戰,最終以商朝勝利告終。而鬼方部族開始逃往北方。最遠越過了蒙古高原,甚至抵達了貝加爾湖畔。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3

這充分說明,商朝北方主要的敵人為鬼方部族。

那麼是不是說,貝加爾湖就是封神中的北海呢?

筆者認為不然。

因為即便是在明朝時期,貝加爾湖并非是固有的疆土。所以,無論是從商史還是明史,貝加爾湖就是聞仲平定的北海都不成立。

同時,本文我們要說的主題,并非是逃亡北方的鬼方部族,而是留在漠南陰山地區,投降商朝的殘餘勢力。也就是聞太師北伐的72路諸侯。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4

解開了這個問題,咱們繼續往下分析。

封神演義中原文明确說過,纣王登基時,四方太平,國泰民安。北海72路諸侯為什麼突然要造反呢?

首先,可能是劇情需要,如果聞太師不走,妲己根本沒有機會魅惑纣王。所以,聞太師必須走。而且走得要遠,時間也要足夠長。

那麼他去的北海到底在什麼位置?以至于要去15年之久?

前文咱們已經鎖定了一個位置,漠南陰山地帶。也就是投向商朝的殘餘鬼方部族的居住地。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5

華夏有句古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鬼方部族跟中原王朝曆來矛盾頗深,就算短時間歸向,也不會消停太久。所以,他們随時都可能造反。

也隻有聞仲出征,才能徹底平定。

為什麼呢?

封神原文中提及:聞仲被歸來,說的是北去一行斬妖除魔。證明北方的諸侯已經被妖魔化,根據封神的神話背景,可能真的是妖怪作亂。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6

而聞仲此人生來正直,額頭有豎眼,可辨忠奸,能震懾妖邪。所以,他北去才是最合适的人選。

既然聞仲北征的位置被鎖定在漠南陰山一帶,那麼北海的位置隻能是一個地方——内蒙古烏梁素海

烏梁素海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在認知有限的認知中,大湖即為‘海’。而烏梁素海面積不小,被稱為北海也不為過。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7

既然找到了北海的位置,北海72路諸侯的身份可能就是蒙古人。

但僅憑地理位置,還不能足以印證這一點。

接下來,咱們從袁福通的身份來論證。

根據袁姓源流考證,商朝時期這個姓尚未出現。

袁姓出自妫姓,始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陳胡公。因此,封神作者在确定這個人物的時候,應該是綜合了明朝曆史。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8

而在明朝時期,袁姓多生活在南方,與蒙古人扯不上什麼關系。

但根據考察史料,筆者找到了一條線索。後來的袁姓并非都是來自于春秋時期,在明朝時期,一支蒙古人在蒙元帝國滅亡之後,也改姓為袁。

史料記載:元朝末任皇帝在窮途末路時,留下七言血書:“本是元朝帝王家,洪兵趕散入西涯,綠柳岸上各分手,鳳凰橋頭插柳桠,一姓改為幾樣姓,幾姓分居百千家,要想兄弟同相會,一夢雲遊海推沙。後人記得詩八句,五百年前是一家。”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9

其中改姓中的一支,就有袁姓,源自乞顔部族。乞顔部族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屬于蒙古族始祖。同時,也是後來改漢姓最多的一支部族。

朱元璋在滅元之後,将大部分的蒙古人驅散,有的南遷融入漢族,有的北撤到漠南陰山一帶。

這麼說來,問題的答案呼之欲出。

封神作者在刻畫北海72路諸侯時,可能綜合了商史和大明史。而商武丁北征鬼方,與朱元璋滅元的情節類似。而漠南陰山一帶的殘餘的袁姓蒙古人,便是封神演義中的鬼方殘餘部族。

也便是造反的袁福通的由來。

話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既然解釋了袁姓,那麼福通二字又是什麼意思?難道是作者随便取的?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朱元璋滅元之後,對待蒙古人的政策說起。

朱元璋立國之初,沒有選擇鐵血手段對付北方的蒙古人,而是選擇了同化戰略。

蒙古人不能再穿傳統服裝,改穿漢服;不準再說蒙語,改說漢語;不準再有蒙古姓,簡化為單字的漢姓。

其中的改服政策便是‘服通’之意。

封神榜聞仲滅妖(纣王7年北海72諸侯造反)10

可見,袁福通這個看似跑龍套般的人物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綜合了曆史之後,打造的一個民族融合的标志性人物。

聞仲回朝後,隻說斬妖除魔,沒說行殺伐之事。從某種程度上,也是迎合了朱元璋的對待異族的國策。

綜上所述,封神演義作為名著而言,不隻是神話故事構建得很精彩。其中各種隐藏的元素也值得推敲。

如果您有不同意見,可以寫在評論區,共同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