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沒哭

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沒哭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02:54:11

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沒哭?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我今天要寫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沒哭?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沒哭(我寫了比悲傷更悲傷的事)1

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沒哭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我今天要寫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有一天,她私聊我說:

“我一直在關注你的文字,從稚嫩到漸趨成熟,替你感到高興。

我很喜歡她這個比喻,就好像一個嬰兒的成長過程,創作于我而言,真的就像生育孩子。”

她接着說:

“我覺得你現在的文筆,可以表達我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了。

我想請你幫我寫下我的心事好嗎?

題目就叫比悲傷更悲傷的事,如果可以的話。

聽到這,我想起早前剛看完的《一個人就一個人》中的一個故事:從不後悔遇見你

小琴和Lucas的故事,也是小琴請作者劉同幫自己用文字記錄下來的。

用文字記錄别人的人生經曆,主人公的留痕目的也能達到,作者的創作靈感也會得到升華,可謂一舉多得。

我很願意做這個筆替。

好吧,我承認,我也想滿足自己的窺私欲,你的,她的,還有他的。

01

她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但她的多愁善感跟常見的多愁善感還不太一樣。

常規的多愁善感是極其容易生發,随時随地就可以悲傷逆流成河,傷春悲秋,重在于多、善。

她就不是。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她多愁善感的時間真的不多。

所以,她真的不認為自己的多愁善感是病态的,是任性的。

她真的不比林黛玉。

明明拖着病軀,還天天一個不快就以淚洗面,悲至葬花。

她會發作,向内和向外。

但其實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她有的都是向内。

她會說向外,隻是為了符合大衆所提倡的凡做事、說話都不能絕對。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她就是絕對的那一個。

她刻意不向外,也很努力地不向外。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除了那個讓自己多愁善感的制造者,她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向外的合适對象。

她沒有固執,她是嘗試過的,但屢次不成功。

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在努力了多次之後,她才知道能說出的都不是悲傷,說得出的悲傷都不是她真正的悲傷。

明星大s說,她一向對任何一個前任都是0負評。

這句話不對。

她必定心裡有了好多的負評,才會想分開,隻是沒有對外而已。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所有的負評都在心田裡發酵,腐爛,還不能轉化為滋養身體的肥料。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在偌大的城市,自己那麼悲傷了,被掃地出門,竟還找不到一個合适的去處。

02

獨自走在夜晚的小巷中,她腦海裡竟浮現出戴望舒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

同樣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小巷,沒有雨,她也沒有撐着油紙傘,也夠不上丁香,徒有愁怨。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明明就沒有雨,偏偏淚如雨下,将她一點一點澆濕掉,侵蝕掉,她連發出一點求救信号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她可以發出聲音,她隻是怕驚擾了他人的美夢。

她在做夢的時候,她也不想被人攪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個人都有夢,她也有,除卻今晚。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如此悲傷的時刻還要護着别人的夢

走着走着,她聽見小巷那頭有人向她打招呼。

莫不是魔怔了吧,這都淩晨三點半了,她膽怯了,腿像被注了鉛,再也挪不動半步。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你明明想純粹悲傷,卻摻雜了多餘的情緒,比如害怕。

她在想,此番要是能幸免,哪怕是要在悲傷中死去,她也不會關上那扇絕望的門。

幸甚,是她眼花了,幻聽了。

03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她還是回去了,抛掉自己的驕傲,不甘與怨愁。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她還是醒覺了,自己與任性妄為的年紀相去甚遠。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她還是吓到了,她找不到第二個做夢的地方。

然而,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是,我寫完,她看罷,已是悲喜交加,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我沒有追問她更多細節,她說過的,能說出的悲傷都不是真正的悲傷。

我理解她。

唯有摸摸她的頭,撫撫她的背,拭拭她的淚。

她說:

“謝謝你。”

我說:

“如果你需要,我還願意做你的筆替第二次,第三次....”#故事##我要上頭條##圖文創作打卡挑戰活動##那些小事叫愛情#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莓芝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