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内,伊利集團的轉盤式擠奶設備一次可容納60頭奶牛同時擠奶。 (資料圖片)
伊利集團在阿魯科爾沁旗建設的綠色飼草基地。(資料圖片)
在伊利集團現代智慧健康谷配套項目敕勒川生态牧場,1萬多畝飼草種養結合用地泛出新綠;6000多頭奶牛經過基因組檢測篩選、培育擴繁,通過全智能無人擠奶系統完成生産。
“不創新,無未來。”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說,從一棵草、一頭牛到一杯奶,伊利集團正全鍊條部署創新鍊,打造世界一流乳業生産研發基地。
發展優質飼草種植
如果說牧場是乳業的第一車間,那麼牧草則是乳業的第一原料。近年來,伊利下大力氣推動“種好草”工作,遵循“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的原則,出台種植獎勵政策,鼓勵養殖戶發展優質飼草種植,向種養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
為了讓奶牛從“有啥吃啥”到“啥好吃啥”,伊利積極攻關科爾沁沙地苜蓿越冬返青項目。根據當地氣候變化以及土壤特性,通過選擇适宜品種、建植培育壯苗、統籌規劃刈割、精準冬季灌溉等措施,自主創立了一套苜蓿越冬方案,整體返青率達到85%以上,提高了優質苜蓿供給率。
“種好草”工作逐漸推廣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通遼、興安盟,并輻射到遼甯阜新、甘肅武威、山東濰坊、河南駐馬店等地,産品由苜蓿青貯拓展到苜蓿幹草、燕麥幹草、燕麥青貯、玉米青貯、高粱青貯、小麥青貯。從阿魯科爾沁旗5.5萬畝優質飼草項目基地起步,伊利優質牧草示範服務基地面積已超20萬畝。
“伊利在種植牧草的同時,與全國280多座牧場合作,通過整合資源、選種選育、田間管理等措施,對各地牧場‘種好草’進行指導。”伊利集團原奶事業部韓吉雨博士介紹,伊利推動飼草種—管—貯—用産業鍊條各關鍵技術标準不斷升級,制定了優質青貯品種選育、田間種植管理、收獲加工、貯存飼喂等詳細操作流程,實現由産量管理向品質升級的轉化。
河北省福林牧場是一座存欄1000餘頭奶牛、日産奶量13噸的規模化牧場。随着養殖規模擴大,該牧場租賃了3000畝土地用于飼草種植。伊利奶牛科學研究院為福林牧場提供了與國内農業大學聯合選育的高品質青貯玉米種子,并将“遙感衛星 農業大數據平台應用技術”引入牧場。不到半年時間,福林牧場奶牛平均日單産從20多公斤提升到35公斤,原奶質量也得到很大提升。
目前,伊利帶動全國420多萬畝青貯玉米種植,不僅保障了企業優質飼草供應,還為種植戶帶來超過25億元收益。
挖掘奶牛種質資源
我國乳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優質種源高度依賴進口、育種評價體系不完善、遺傳性能檢測核心技術受限、良種奶牛高效擴繁受阻等瓶頸。如何解決這些難題?伊利積極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嘗試挖掘國内外奶牛種質資源并建立特色種質資源庫。
“種業被稱為農業的芯片,種牛就是乳業的芯片。”伊利集團旗下賽科星繁育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李喜和介紹,公司在呼和浩特打造了種公牛核心育種基地,并在國外建設了種公牛站,引進世界排名前十的種公牛改良國内奶牛種群。
為了進一步加強奶牛育種工作、加快新技術研發,伊利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奶業協會,依托50萬頭奶牛的基礎數據,開展富集奶牛新品系生物育種技術開發。同時,伊利成立了奶牛科學研究院,開展專業化奶牛養殖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
在現有中國荷斯坦奶牛遺傳評估的基礎上,伊利建立了國内最大的奶牛育種數據庫,加強奶牛種源關鍵繁育技術攻關,集成創新了奶牛全基因組檢測與奶牛生産性能檢測技術,每年培育頂級乳用種牛500頭。
“伊利為牧場提供了380多萬元資金支持、全程種群改良技術支持,現在,牧場奶牛單産突破了40公斤。”河北唐山洪發牧場員工沈振東說。通過對合作牧場進行補貼,伊利幫助牧場提升奶牛種群建設進度,對奶牛品質進行升級。3年來,伊利累計為合作牧場發放良種補貼1500萬元,購牛補貼1.2億元。
加強奶品質量管控
養健康牛,産優質奶。在呼和浩特古城牧場,牧場主羅利恒點開手機上的“智慧牧場”系統就能輕松掌握每一頭奶牛的健康、運動、膳食等情況。“現在,牧場1900頭奶牛擠奶,每班隻需要6個人就可以完成。如果是以前,30個人都忙不過來。”羅利恒說。人工減下來、數據跟上來。奶牛活動範圍、進食比例更加詳細,健康狀況更加可控,單産從27公斤提高到35公斤,牛奶品質也提高了。
通過實施“智慧乳業”戰略,伊利開發了“牧場智能運營管理平台”,啟動了“信息化牧場建設項目”“數字化牧場管理項目”“綠智能牧場構建工程”“智慧牧場轉型升級工程”,将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運用到牧場生産經營中,在飼草種植、飼料管理、奶牛飼養、保健繁育及牛奶的擠、儲、運、收等各環節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确保奶品質量。
除智能化建設,伊利還通過整合國家和行業标準,進一步加強産品管控。2021年,伊利發布《牧場管理實戰手冊》,從牧場建設、種植管理、奶牛飼養、原奶生産、物流運輸等全鍊條建立231項640條牧場管理标準。在生鮮乳質量标準方面,伊利從衛生、污染物、農殘等方面,制定280項生乳内控标準。
為解決一些牧場因招工難而出現标準化作業難以維持的狀況,伊利開辦“牧場專項班”“牧業精英班”等管理專項培訓和專題講座,開展遠程直播培訓489場次,覆蓋23萬人,為多地牧場人才培養提供綜合指導。
同時,伊利選調在奶牛科學研究院學習實踐一年以上、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操能力的技術人員,組建嵌入式工作組,實施24小時駐場服務,幫助牧場開展質量管理、單産提升等工作。據統計,伊利開展奶牛養殖技術免費幫扶,近千個牧場奶牛平均日單産得到大幅提高,從2016年的25.89公斤提升到2021年的30.42公斤,奶品質量也明顯提升。
下一步,伊利将加快推進奶業集群項目建設,推進土地改良、飼草種植、飼料加工、規模化養殖、奶牛品質提升、乳制品加工廠建設等産業鍊各環節協同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陳 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