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瓊枝先出綠叢中

瓊枝先出綠叢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5:5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瓊枝先出綠叢中(栽好梧桐樹瓊島聚英才)1

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攝

瓊枝先出綠叢中(栽好梧桐樹瓊島聚英才)2

歐美同學會第九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海南自貿港峰會開幕式上,同時進行了重點項目簽約儀式。

瓊枝先出綠叢中(栽好梧桐樹瓊島聚英才)3

盛夏時節的三亞海棠灣畔,浪潮奔湧,天藍海碧,洋溢着創新創業的熱烈氣氛。7月7日-8日,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九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海南自貿港峰會在這裡舉行,600餘名留學歸國人員齊聚鹿城,共話自貿港機遇,共謀創新創業。本屆年會設有主旨演講、平行論壇、圓桌論壇、“雙創”峰會、項目簽約等系列活動,亮點紛呈。海南自貿港建設如火如荼,正在為留學人員學成報國、創新創業搭建理想舞台,一項項求賢若渴、築巢引鳳的務實舉措,打造出引才留才用才的“強磁場”。

“大舞台”:

胸懷祖國 發揮海歸優勢

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在海南三亞舉辦第九屆年會,是歐美同學會貫徹落實關于海南自貿港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發揮留學人員人才智力優勢,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助力海南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在年會開幕式講話中指出,廣大留學人員要心懷祖國,堅定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在投身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诠釋愛國主義的真谛;要勇攀高峰,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方向,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努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努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強;要腳踏實地,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新機遇,圍繞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産業方向,敢為人先、奮力創造,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惠及廣大人民群衆。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陳旭指出,希望廣大留學人員發揮人才優勢,以“國之大者”作為幹事創業的方向和目标,做民族複興的奮鬥者;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做中外交流的推動者。

從2012年至2019年,歐美同學會成功舉辦了8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峰會,這已成為集聚留學歸國人員智力、技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是海内外人才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了解人才項目需求、産業發展方向的重要窗口。自2017年以來,歐美同學會年會積極促進項目人才“雙落地”,已累計與舉辦地達成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合作項目約400個,投資額約1220億元。

開幕式上,歐美同學會與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大學分别簽訂了15個框架協議及項目合作備忘錄,涉及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将為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注入發展新動能。

“強磁場”:

年會搭台 組建人才梯隊

一座城,因人而興,因産業而盛,為人才提供舞台,與人才相互成就、相互成長。本屆歐美同學會年會上,海南省領導向留學歸國人員發出真誠邀約,“留學歸國人才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知識和報國情懷,是海南最需要的寶貴資源。海南将為來瓊人才提供幹事創業的良好平台,海南也必将成為留學歸國人員展示實力和才華的廣闊舞台。”

“海南在人才引、留、用上下了大功夫,一系列招才引智政策很有吸引力。”

“海南正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窗口,有不少創新創業的新機會。”……許多參會海歸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員、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理事仝小民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來,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與海歸專業素養與技術特長相結合,這是大有可為的“強強聯合”。“加強合作,充分發揮留學人才國際化和規模化的優勢,将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與國家發展需要相結合。”仝小民對本報記者說。

以辦會為平台,圍繞重點産業發展需求,海南相關部門積極對接歐美同學會,開展招商引資洽談工作,已收集到包括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等重點産業在内的120餘條招商項目信息。

新時代的海南人才工作全面推進“百萬人才進海南”戰略,正在奮力開創着自貿港人才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面向經濟主戰場,聚焦現代産業體系,着力形成海南自貿港現代産業發展主力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依托獨具特色的資源禀賦和區位優勢科學謀劃的“陸海空”(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産業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打造“陸海空”核心競争力。

在年會分論壇之一的自貿港人才發展論壇上,海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發展局局長周廉芬帶來一組最新數據:從2018年4月13日,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正式落地海南以來,截至今年5月31日,海南省共引進人才44.6萬人,認定高層次人才3.2萬人次,其中領軍層次人才1047人次。在中組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海南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中,98項任務落地落實,除36項需要長期推進外,其餘62項業已完成;開放境外人員參加職業資格考試38項,單向認可境外職業資格覆蓋23個國家、港澳台3個地區共269項,開放程度居全國前列。

“新高地”:

大咖荟萃 緊盯前沿科學

年會主旨演講環節中,4位科技領域大咖帶來了關于科技前沿領域的思考與分享。

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丘成桐在視頻演講中指出,推動海南高質量發展,要充分發揮基礎科學作用,需要引進培養一流的基礎科學人才。“尖端的技術需要尖端的基礎科學,技術到了最尖端的時候,怎樣走最好隻有基礎科學家知道。”丘成桐說。

2010年首次舉行的“清華三亞國際數學論壇”,便是由丘成桐發起倡導的。十餘年來,論壇不斷引進一批純數學、應用數學、理論物理學、應用物理學等方面的人才,已逐漸成為國際數學領域的頂級交流盛會。

“人類所經曆的三次工業革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利用地球現有的化石能源,工業革命離不開對石油、煤、天然氣的開采使用。反之,如果沒有這些資源,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大部分技術都将不複存在。”作為材料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所帶來的分享,讓在座不少海歸陷入了思考。“我們不能将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消耗殆盡,那樣子孫後代将無物可用。通過一代代的科技創新,我們可以面向大海、面向太陽發展一些基于完全清潔能源而非化石能源的技術。”展望未來,薛其坤表示,諸如“人造太陽”等具有颠覆性的技術創新,很可能會為人類帶來更為長遠的能源解決方案,以保障人類社會發展,而這需要幾代科研人員矢志創新,直面困難,破解更多前沿科學難題。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發表了主題為“量子信息科技的現狀與展望”的演講,探讨量子信息技術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以及在海南落地的一些應用。2020年6月,海口市開通量子保密通訊,是通過三級測試的量子保密網絡。據潘建偉介紹,海南開通的量子通信地面站重量已經從13噸降低到了100公斤,極大降低了成本。正在建設的130公裡“海文幹線”通過量子衛星,将實現與内地量子骨幹網互聯互通,當前已完成實用化量子衛星地面站部署。

中科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帶來了關于人腦科學的分享。多年來,駱清銘圍繞生物醫學光子學的新技術、新方法展開研究,他表示,類腦芯片隻模拟了人腦的萬分之一,人類對腦疾病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這就要求大家先‘認識腦’。”

随着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獲取與分析技術的出現,中國成立了腦成像工廠、建立小鼠腦圖譜數據庫、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也正式啟動。據駱清銘介紹,海南省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已經成立,接下來,相關團隊計劃在海南省支持下,建立非人靈長類動物的種質資源保護中心。“基于圖譜,利用技術優勢開展腦疾病、腦智能方面的工作,建立一個大規模腦研究圖譜設施,海南有足夠的條件,逐漸形成‘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的研究高地。”駱清銘說。

本文照片均由會議主辦方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