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之為病,本之于内而形諸于外,緻病病因上來講,多是内因、外因合并緻病。外因包括居所有無潮濕、環境有無污染、出行有無冒雨涉水、有無汗出或浴後當風等等。但當外界環境因素及誘因不明确,無法辨識、推斷的情況下,我們要分析一下内因緻病。
神經性皮炎
内因緻病,多由情志因素導緻,所謂七情内傷,神經性皮炎多與精神因素相關,勞累、壓力的生活工作狀态下(醫生、IT軟件開發行業等熬夜勞累的工作者,情緒容易緊張或更年期的女性多患),容易導緻人的情緒煩躁,郁而化火、外灼肌膚,導緻瘙癢;或肝郁脾虛,脾失健運,水濕内停,蘊久化熱,濕熱蘊蒸肌膚導緻瘙癢。
壓力大
神經性皮炎本無原發皮損,上述因素導緻瘙癢後就忍不住搔抓,搔抓後局部皮膚受損,逐漸角化增生而患病,而被搔抓的部位多數是雙手随手能及的部位,如典型部位頸後(貼衣領容易緻煩,中醫稱之為捏領瘡),骶尾部、雙肘、前臂、手背、髋部外側、小腿外側、足背等。
本病瘙癢是果,亦是因。情緒抑郁化火,火灼肌膚而形成“熱癢”;或是肝郁脾虛、濕蘊日久導緻的“濕癢”(中醫中癢的分類,風、熱、濕、蟲、毒等)是結果,但因瘙癢搔抓典型部位後出現的皮損形成神經性皮炎,此癢即是因。
那麼搔抓是神經性皮炎整個病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就是對“癢”的态度問題。有這樣一個循環,有兩種走向,一種向良,一種向惡,向惡:瘙癢-搔抓-皮損嚴重-瘙癢加重-更加搔抓-皮損更加嚴重,那麼向良性發展,就是瘙癢-不抓(以安撫皮膚或者外用藥膏為手段緩解瘙癢,隻要癢就用外用藥膏來替換搔抓的行為動作)-經過治療皮損逐漸好轉-瘙癢減輕-抓的更少-皮損更輕-直至病情治愈。
所以這樣看來,“搔抓”對于本病的治療轉歸起着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有些病人病程較長,瘙癢嚴重搔抓無度,已經形成習慣無法糾正,長此以往,繼發結節性癢疹、皮膚澱粉樣變病的情況比比皆是。因此,對疾病整體的認識,對待疾病的态度和行為,決定着是否亂投醫、亂用藥的錯誤求治行為,與疾病的轉歸密切相關。
王主任提醒:抓與不抓,配合正确的診療思路及用藥十分重要,得了神經性皮炎的病人,就一定要忍忍不抓,換種解決方式,内治去除瘙癢就還是要審症求因,根據病因辨證用藥,推薦中醫治療。#皮膚健康科普##皮膚病科普##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