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在《山海經》中被稱之為“視肉”,根據郭璞的注釋:“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意思是它就像一塊肉,形狀像牛的肝,長着兩隻眼睛;它不會死,割下它的一塊肉,它會重新長出。
太歲又叫“肉靈芝”,除了山海經之外我國傳統古書中也有它的記載,比如《神農本草經》中:“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肴,太歲十分稀有,是百藥中的上品”。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
太歲在古代通常被認為是“長生不老”的神藥 ,傳說秦始皇曾派徐福遠赴海外尋找的“長生不老藥”就是肉靈芝。而根據現代科學來看,太歲其實是一種由真菌、細菌、粘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它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更不是菌類,比較像是一種“有生命的生肉”。
從太歲的外形上看,就像一塊“肉”,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有可能是一塊,也可能是一坨,太歲體内的真菌類生物體内的菌體可自行繁殖生長,就像《山海經》中描述的那樣,太歲可以再生,從它身上切掉一塊之後它會恢複如初。
2019年3月,山東棗莊一男子在外打工時撿到了一塊6.2斤重“肉”,通過比對、專家鑒定後,他認為此物是“太歲”,并将它帶回了家。據該男子表示,曾有人出價3000元一克想買下來,但是他沒舍得買,他說最低值900萬!太歲為何這麼貴?都有什麼用?來來來,關注過客,聽過客說。
我國近代首次發現太歲是在1992年8月,陝西村民吳鳳蓮和兒子杜戰盟在河邊打撈時發現了一個不明物體,外形是圓的,黃黃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剛開始他們以為是一塊肉就沒太在意,随手丢在岸邊,沒想到過了3、4天他們再去看的時候發現這個“肉團”沒有腐爛,也沒有招蟲子,要知道,那時候可是三伏天。
于是吳鳳蓮和兒子就把這個“不明肉團”帶回了家,并且還從上邊切了一塊煮來吃,據吳鳳蓮表示,她在吃了這個“肉”之後覺得整個人都神清氣爽,渾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力氣。這個消息很快在村子裡傳開,很多村民也都來“割肉吃”,割下來的地方沒過幾天就重新長好了。
1992年9月,有生物教授受命前往吳鳳蓮家裡做調查,通過對樣品的研究後發現,這個不明物體正是太歲,由幾十億年前一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是一種活的生物。
之後我國多次有報道過關于疑似太歲的不明物體出現的記錄,比如2002年,吉林發現49公斤重“太歲”;2003年,河北保定發現超過10公斤“太歲”;還有2015年,遼甯村民發現140公斤“太歲”等等,而太歲的價格基本都在百萬以上。
太歲為什麼這麼貴?原因主要在于太歲除了它本身“稀為貴”的特性之外,還是傳說中可以延年益壽的上乘滋補品,比靈芝的功效還要更勝一籌。正因如此,太歲的價格一直都是“天價”,就連太歲泡過的水,都能引來無數人趨之若鹜,另外再加上一些網上關于太歲的誇張标題和商人的“誇大宣傳”,導緻市面上太歲的價格高的離譜。
吃太歲真的可以延年益壽?太歲其實就跟靈芝一樣,營養價值比較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核酸等營養物質,可以調節身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但也隻是用來補身體,而不是“神丹妙藥”,更不能延年益壽。
制作10噸太歲,能賣100億?太歲在全國都沒有發現多少,但是市面上或者網上卻充斥着大量“太歲”,這是咋回事?
2019年,江蘇靖江一小夥就從網上花費7萬元買了一個“太歲”,但在泡水後發現水裡會發出一股怪味,于是小夥就帶着太歲去化驗,結果顯示,這其實是利用聚乙烯醇制作的化學品而已。另外曾有研究人員也針對市面上所售賣的“太歲”做過化驗,結果發現,大部分都是聚乙烯醇。
這些“假太歲”都是哪來的?對此,警方也展開了調查,2022年9月,新疆伊甯市警方連續破獲了三起生産、銷售有害食品“假太歲”事件,共查獲了10餘噸假“太歲”,如果按照市面價格來算,都賣出去能賣100億以上!
據調查,這些查獲的假“太歲”的原料都是使用的塗料聚乙烯醇,然後經過浸泡、加熱、溶解、混合後做成灌漿材料,溶脹冷卻以後外形很像“太歲”的紋理,最後再通過太陽暴曬後就成了外硬内軟的假“太歲”!從十幾元到價值百萬, 這可真是妥妥的科技與狠活啊~
面對這類已經成形的“黑色産業鍊”,不免令人感到後怕,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分辨太歲呢?其實最準确的方法就是通過科學來化驗,真的太歲是非常稀有的,全國都沒有發現多少,如果發現太歲的話可以先觀察外形,如果神似的話可以帶去讓專家檢驗。
但如果要買太歲來吃的話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太歲的生長環境比較複雜,營養物質又多,很容易受到細菌病菌的喜歡,所以不建議輕易食用,可以用來收藏。
好了,今天就到這兒了,關注過客,聽過客說,我們下期見。#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