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順出自那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理論的一種“名不正,言不順”,是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名不正言不順出自那家的思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是儒家思想理論的一種。“名不正,言不順”,是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的《論語·子路》第3章。
原文: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譯文:
子路說:“衛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子路說:“有這樣做的嗎?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這名怎麼正呢?”
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麼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