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幾乎是一邊倒地對今年國慶假期“休7班7”給予批評。最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也都有代表委員就放假時間的合理安排問題提出建議。
就在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印發《國民旅遊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提出要優化全國年節和法定節假日時間分布格局,這多少順應了民意呼聲。但究竟如何優化格局,這畢竟不是一道簡單的排練組合算術題,因為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很多,涉及到的部門行業十分廣泛。
一方面,長假是國家國力提升的表現,也是人們勞動與休閑觀念的轉變。另一方面,長假期間的旅遊消費井噴帶來的道路交通擁堵、景區承受過載對旅遊資源尤其是文物古迹的破壞、遊客消費滿意度降低等問題多年未得到解決。這也引發了長假利大還是弊多的讨論。
長假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實施24年後的今天,假期拉動消費的作用以及放假對生産供需的影響等都都在動态變化,這需要政府同專家學者充分調研、傾聽民意、小心求證。
2022年國慶假期将至。據剛剛公布的放假安排通知,今年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10月8日(周六)、10月9日(周日)上班。消息一出,“休7班7”瞬間又引發新一輪放假安排制度的大讨論,不少人認為沒必要調休,連休7天後又連上7天班,時間配置不合理,工作節奏被打亂,長假反而使人精疲力盡,5天假期夠矣。國慶長假,真的讓人歡喜又讓人憂。不過對國慶長假調休持歡迎态度的人應該是大多數,在他們看來,吐槽和反對者在這件事情上是不是過于矯情:世上本來就沒有絕對讓所有人滿意的事,魚和熊掌兼得難上加難。
本号整理了自1999年到2022年24年的國慶假期安排表,可以看出以下幾個現象:
一是“休7班7”有10年,分别是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11年、2016年、2018年和2022年。上一次還是在5年前。五分之二的國慶假期都是“休7班7”,難怪人們對長假安排的不領情了。
二是連休8天假期的年份有4年,分别是2009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由于這幾年的國慶假期和中秋節剛好重疊,拉長了假期天數。
三是有21個年份國慶調休安排兩天,3個年份調休安排1天,分别是2012年、2015年和2017年。可以看出兩天調休是國慶長假7天的主要伸縮器。
1999年9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國慶節同春節、勞動節、公曆新年為“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于“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将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兩個個周末四天(俗稱“倒休”)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2000年是國慶長假元年。
但第一個七天國慶假期出現在1999年,适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被稱為“十一黃金周”。
“十一黃金周”被視為是拉動内需、促進消費的一大舉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