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中的禅趣美?王維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名和字均取自于《維摩诘經》中的維摩诘居士,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存詩多達400餘首蘇轼評價其:“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王維詩中的禅趣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王維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名和字均取自于《維摩诘經》中的維摩诘居士,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存詩多達400餘首。蘇轼評價其:“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詩受佛教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可以說是“俯首即拾,觸目菩提。” 早在生前,王維就得到“當代詩匠,又精禅理”的贊譽。後來,更得到“詩佛”的稱号。” 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以下就摘選了十首王維的“佛性詩詞”,雖看似無大喜,無大悲,淡淡的,但卻像一泓清泉,流進無數人心底。
1、終南别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生活本就該如此閑适,擁有超然物外的風采,平淡而含蓄,悠然自得,真真是充滿情趣。當我們在每一個絕望的時刻,一想到那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心中都會擁有平靜的力量。
2、鹿柴(zhài)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yǐng)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覺時有來有卻無,這不就是物我相對的境界麼?
3、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花盛開得爛漫,凋謝得灑脫,既沒有生的喜悅,也沒有死的悲哀。世間事可不就是這般,得于自然,後又歸于自然。 一切都是寂靜空靈的,沒有生的喜悅,也沒有死的悲哀,然而一切又都是永恒不朽的,讀來生死兩忘,萬念皆寂。
4、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幽靜閑遠,仿佛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物我兩忘,或是物我相長,都堪稱優美高雅的意境。
5、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用心神去細聽花落鳥鳴的天籁,内心甯靜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緻。靜到極處的自然才會有聲有色,生意盎然。
6、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明快舒朗、清新鮮潔的環境,正是歸隐山林、寄情山水的向往!
7、木蘭柴
秋山欽餘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岚無處所。
夕照中的飛鳥、山岚和彩翠的明滅閃爍、瞬息變幻的奇妙景色。原來,明滅閃爍、瞬息變幻的奇妙景色,皆是刹那生滅、無常無我、虛幻不實的深深禅意。
8、送别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隻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隻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
9、紅牡丹
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花兒也有情感,也有愁。在美好的春天裡,雖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誰也無法挽留,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隻知道欣賞春色,而不知道花兒的一片愁心。
10、酌酒與裴迪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卧且加餐。
“君”字實為障眼法,骨子裡卻是胸中郁積憤懑,需與摯友借酒澆化。所謂“寬”者,寬人也即寬己,正是因為無法排遣,才生出“世事浮雲過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世事就像浮雲一樣,來去匆匆,自己把持身體頤養天年才是此時最佳之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