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紅鳍鲌的主要特征

紅鳍鲌的主要特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08:27:00

紅鳍鲌的主要特征?四川的邛海是一個天然淡水湖,位于涼山彜族自治州的西昌市,水域面積達31平方公裡,在四川省的天然淡水湖泊中能排到第2位(第1名是泸沽湖)由于邛海距西昌城區不足1公裡,既能調節區域氣候,又是重要的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因此被譽為西昌的“母親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紅鳍鲌的主要特征?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紅鳍鲌的主要特征(翹嘴紅鲌侵入四川邛海)1

紅鳍鲌的主要特征

四川的邛海是一個天然淡水湖,位于涼山彜族自治州的西昌市,水域面積達31平方公裡,在四川省的天然淡水湖泊中能排到第2位(第1名是泸沽湖)。由于邛海距西昌城區不足1公裡,既能調節區域氣候,又是重要的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因此被譽為西昌的“母親湖”。

邛海是四川第二大天然淡水湖

這麼大的湖自然少不了魚。根據監測數據的記錄,邛海有魚類40種,其中20種是土著魚類,以鲫魚、鯉魚、鲢魚、草魚的數量最多,還有3種特有的魚類品種:邛海紅鲌、邛海白魚和邛海鯉。有這麼多魚類,自然會吸引釣魚者的注意,不過在2016年,邛海全面實行禁釣,規劃了海河垂釣區為休閑垂釣區域,除每年禁漁期外,垂釣者可憑證垂釣。

不過,邛海最近卻遇上了件麻煩事,恰恰和一種魚有關。這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翹嘴紅鲌。此魚并非邛海本地魚種,就是說是個外來戶,大約在2007年左右出現在邛海水域,到2010年後,種群數量爆發式增長,最大的個體曾經長到了20公斤。

翹嘴紅鲌可長到很有大個頭

實際上,當初為了發展漁業,邛海引進了幾種外來魚種,造成原有魚類區系發生急劇變化。近40年來土著魚類種群優勢減少十分顯著,邛海鯉、邛海紅鲌、邛海白魚已基本絕迹。外來魚類取代了本地魚成為邛海魚類優勢種,如翹嘴紅鲌就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種群。

翹嘴紅鲌在我國并不算稀有,它的本名叫紅鳍鲌,又被稱為大白魚、翹殼、白絲、翹鲌子、鲌刺魚等,在長江三角洲被稱為“太湖白魚”,在武漢地區還被叫做“大白刁”。該魚體型較大,側面較扁呈柳葉形,最大可以長到10-15公斤,屬大型淡水經濟魚類。

由于口裂幾乎與身體垂直,下颌向上翹,因此紅鳍鲌才被稱為“翹嘴”紅鲌。它喜歡栖息于水草繁茂的湖泊中,在河流中則通常生活在緩流裡。幼魚以枝角類、桡足類和水生昆蟲為食,成年魚則以魚、蝦、螺、昆蟲、幼蟲和枝角類等為食。

大型淡水經濟魚類翹嘴紅鲌

該魚的适應能力較強,能在堿度較大的水體中生存。在我國的分布範圍很廣,從南方到北方的各大江河、湖泊幾乎都有,包括黑龍江、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等。除我國之外,還分布在韓國、朝鮮、蒙古、俄羅斯、越南等國境内。

翹嘴紅鲌的刺比較多,肉質潔白細嫩,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是“魚中上品”。而且價錢并不便宜,有些地方能賣到20多塊錢一斤,具備很高的經濟價值。對于入侵物種來說,“肉質鮮美”按理說是一個緻命的弱點,為什麼翹嘴紅鲌卻能在邛海泛濫成災,成為霸主呢?

主要還是因為沒有天敵。這種魚以活魚為主食,在邛海主要覓食的是本土魚類,以及濾食性魚類,而後者恰恰可以淨化邛海的水質。近年來翹嘴紅鲌在邛海内的種群數量迅速增長,初步統計總量達到了100噸。

邛海捕魚場面

如果按10公斤1條的話,100噸相當于上萬條大魚,因此對邛海的其它魚類和生态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以至需要進行專門的治理。據漁業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翹嘴紅鲌以魚苗、小蝦為食,我們投放的魚苗估計有一半被吃掉,邛海中青蝦、銀魚數量也在減少。”

為了維護邛海的正常生态,西昌邛海生态漁業有限公司發布了一則《關于開展路亞垂釣治理邛海翹嘴紅鲌的通知》,計劃從2022年5月1日起至2023年4月30日,組織社會力量對邛海翹嘴紅鲌進行釣捕控制。

“路亞”是Lure的音譯,是一種垂釣方法。一般是利用帶有魚鈎的小道具,經過竿與輪的花樣操作在水中産生泳姿(硬餌)、光澤(亮片)、氣味(軟蟲)等,吸引具有攻擊性的魚類注意,當魚發起進攻時将其捕獲。由于翹嘴紅鲌性情兇猛,比較适合這種釣法。

用于路亞的釣餌

用釣魚的方式來治理入侵的翹嘴紅鲌,西昌也真是别出心裁。不過也不是随便能釣,按上述《通知》的要求,垂釣者需要統一辦理“路亞垂釣生态治理邛海翹嘴紅鲌防僞垂釣證”,數量200張,一年一辦。該證為“一人一号一碼”,通過掃碼識别信息真僞。

辦證不是免費的,需要繳納費用。辦證之前,還需提供購買綜合意外險證明材料,進行實名登記,簽訂并遵守《路亞垂釣生态治理邛海翹嘴紅鲌管理規定》《治理翹嘴紅鲌安全和文明垂釣承諾書》。垂釣區域劃定為從月亮灣唐家灣起至青龍寺紅燈籠處,時間為治理期每天上午8點至晚上7點。

由于是為了維護生态,所以要求隻能釣翹嘴紅鲌,如果釣起其他魚類,需要立刻放生。雖然有這麼多的限制條件,但這樣的“為了保護生态而釣魚”的機會,仍然吸引了大量釣魚愛好者的注意。

邛海允許垂釣翹嘴紅鲌的區域

據工作人員介紹,《通知》發出後,每天都能接到幾十個咨詢電話,周末每天能接到上百個電話,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釣友,成都、重慶等地釣友比較多,其中成都釣友占了一半。截至4月19日下午,已有近100名釣友報名交費。

不過,這次治理活動的目的也不是要把翹嘴紅鲌趕盡殺絕。從邛海生态平衡考慮,需要保留一定數量的翹嘴紅鲌種群,這些紅鲌可以部分替代接近滅絕的邛海紅鲌的生态位,能夠豐富邛海魚類和水生物食物鍊,達到一個新的動态平衡。因此,專家建議将翹嘴紅鲌控制控制在邛海漁業資源總量的4%-5%為宜。

由此可見,對翹嘴紅鲌的釣捕控制,屬于一種“生态捕撈”,也為長江禁漁之後産生的“魚滿為患”現象提供了參考。自2020年1月起,長江、漢江幹流武漢段禁捕工作全面實施。從此,長江開始全面實行“十年禁捕”政策,以此來恢複魚群數量和生态環境。

長江禁漁緻部分魚類種群泛濫

不料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出現了:在政策的保護下,一些恢複速度較快的食草魚類、雜食魚類快速繁衍,數量劇增。禁漁僅僅兩年多,長江流域多個湖泊竟然出現了魚群泛濫的情況,甚至超過了水域的承載量,造成水草數量減少、水質降低、生态不平衡。

這是由于肉食性魚類種群的恢複速度較慢,無法控制食草、雜食性魚類,導緻後者因沒有天敵而數量失控。為了控制魚群數量,保護生态環境,需要進行“生态捕撈”,即隻捕撈數量泛濫、體型巨大的食草、雜食性魚,一旦發現保護魚類、特有魚類、瀕臨滅絕的魚類,以及規格過小的魚,需要立即放生。

生态捕撈有利于恢複健康生态

2022年1月,湖北省農業廳就決定在武湖、魯湖、惠亭水庫、野豬湖、保安湖五個試點湖區進行“生态捕撈”,捕撈數量總計不超過1800萬斤,捕撈品種必須是提前申報的品種,重量必須在2公斤以上。

随着禁漁政策的持續實施,将來這種生态捕撈現象将越來越普遍,直至魚類種群分布恢複到健康水平為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