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豐碑”自古不是碑
本來指的是沒有文宇的堅後或樁,其作用之一是作為一種下葬工具。古時往往用大來引棺入墓,這種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這種特殊的葬禮規格,起初适用範圍有嚴格限制,後來普通百姓也學着用起了“豐碑”,即在墳前立起石頭。
2、“勞燕”最慣是“分飛”
“勞燕”代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和“辛勞沒有半點關系。“勞”和”分别朝不同的方問飛去,“分飛”是“勞燕”最常見的姿态而不是“紛飛”。
3、“七月流火”非天熱
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氣熱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氣日漸轉涼。七月指的是農曆,“火是指恒星大火星,“流”指的是西沉。祖先早在爪千年前觀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大火星會落悶夜空的西邊,是天氣将逐漸轉涼的征兆。
4、“衣冠禽獸”是褒義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蚋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
5、“莘莘學子”多少
“莘莘學子”不是成語,而是組合詞。“莘莘是個疊宇形容詞,表示“衆多意思是“衆多的學子”,在“莘莘學子”前加“扯”、“許許多多”,或者是在後面加“們
都屬于誤用。
6、亂說“哇塞”傷風雅
一些人主觀地認為“哇塞”意思跟“哇呀”、“哦喲”、“鳴呼”差不多,僅僅表示驚歎而已。是一個表示性行為的動詞,是很不文雅的詞。
7、“呆若木雞”是境界
呆若木雞”最初是一個褒義詞,而非形容個人有些杲頭杲腦、癡傻發愣的樣子。該詞出自《莊子·達生篇》的一則寓言,在莊子看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現出來的是愚鈍,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來顯得笨拙。
8、“跳槽”本是青樓語
“跳槽”原專指風月場中男女另尋新歡的行為,但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已經忘丁這個詞本來的用法,“跳槽”這個兖滿押邪意味的詞被大家拿來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
9、“朕”也曾是老百姓
“朕”這個第一人稱代詞,在泰朝之前,每個人都可以使用。但自從秦始皇以來,“唯我獨尊的統治者下令使得這個詞從此和普通人無緣但“朕”雖然是皇帝的自稱,但還是不同于“我”、“餘”等代詞,其意思更接近于“我的”。
10、“古林”、“杏壇”路途遠
杏林、杏壇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卻差别很大。“杏林”是中醫界的常用詞彙,人們往往喜歡用“杏暖”、“譽滿杏林”來贊美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大夫。“杏壇”是指孔子講學的地方,也泛指聚衆講學的揚所。
私信“成語”送32條冷門成語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