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5 21:14:19

近日,南京一中事件讓在中國延續了多年的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争,成為争論焦點。有輿論認為,這是“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的低頭”;也有人認為,在高考指揮棒前,任何脫離應試成績談素質教育的行為,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在中國,素質教育概念雖然已經提出了很多年,卻依然處于一個非常尴尬的境地。

由于“素質教育”一詞的内涵和定義還不夠清晰,很多人将它簡單地認為是不刷題,課業負擔小,學習内容輕松,文體活動豐富,就是素質教育了。

也因此,它被粗暴地看成是“應試教育”的對立面。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1

可是,究竟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成績,究竟能否兩全?而作為教育主場的學校,又該如何破局?

撇開似是而非的争執,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這些最基本問題的讨論上來。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2

搞素質教育不影響應試成績

這次争議也表明,很多人依然對素質教育有所誤解,認為“搞素質教育,就是不抓學習,輕視高考”。

我們需要明确的一個重要問題,素質教育并非排斥分數和考試。它和應試教育的區别,是考試在整個教學内容和目标中,所處的地位和比重。

怎麼區分?

  • 如果一所學校,把考試當作教學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的、方法和标準:考什麼就教什麼,不考就不教。這便是典型的應試教育。
  • 而素質教育,除了對考試成績的追求以外,還包含更豐富的能力和素養培養,以能支撐學生的長遠發展。

那麼,一所學校搞注重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會影響學生成績嗎?或者說,素質教育下的孩子,應試能力一定差嗎?

為了厘清這一誤區,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特級教師李鎮西,在自己的公衆号上撰文,以自己帶高三畢業班的親身經曆,堅決表明:素質教育決不會妨礙高考成績!

在他看來,如果高考考砸了,不是素質教育的失敗,隻能說明素質教育搞得還不夠好。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3

90年代,李鎮西第一次帶高三畢業班,雖然那時還沒有“素質教育”一詞,但是他的教育理念就是“讓學生全面發展”“讓班級生動活潑”

他在班級裡搞了大量改革與探索——

成立許多興趣小組(那時還沒有“學生社團”的說法);

讓學生上台講語文課;

鼓勵學生質疑課文并以批判性思維寫成小論文;

把作文課安排在農貿市場、淩雲山上或岷江之濱;

鼓勵學生去擺地攤(賣書、賣冰棍);

讓學生搞社會調查,然後就有關市政建設上書市長;

帶着學生去瓦屋山、峨眉山探險……

此舉引來不少同行的質疑。果然高考成績下來後,他的第一屆畢業班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李鎮西并沒有懷疑自己的探索:“不管怎樣,這些探索本身沒有錯,因為我是在做教育本來的樣子。”

他相信,并非是這些與“高考無關”的教學改革,直接導緻成績考砸,隻能證明自己的素質教育還沒有完全達到目的。

他開始反思、找自己的原因:比如第一次帶高三沒有經驗,比如對高考題研究還不夠透徹等等。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4

五年後,他帶着“素質教育探索失敗者”的标簽,再戰畢業班。在保證課堂學習效果的情況下,他依然走着他堅信正确的路:

課堂上,他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給大家朗誦中篇小說《鳳凰琴》,聽得同學們淚如雨下;

哪怕考前最後兩個月 ,他的語文課也沒有做大量的練習,而是讓同學們讀剛剛出版的《城市季風》《文明的碎片》… …

可這次,畢業班成績卻迎來了空前的輝煌,李鎮西也更加堅信“素質教育沒有錯,素質教育不會影響高考!”

同樣,對于南京一中的“高考失利”,他想提醒的是,也許學校在教學和管理上的确有一些地方需要反思和改進,但素質教育本身沒有錯。千萬不要因此而停止素質教育的探索,而是應該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完善。

而在陷入“教學強度不足“的質疑風波之後,南京一中的确開始了一系列的調整措施。

從學校發布的《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以及校長尤小平接受媒體采訪的回應來看,學校正在從這些方面着手整改:

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管理,非強制性地對學生開始假期補課和延長晚自習時間;

另一方面,突破傳統教學方式,提升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以及研究應對新高考的方法和策略,着手培優計劃和分層教學。

尤小平校長表示,目前學校作出的調整措施,是針對教學管理中确實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和完善,“的确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是,這并非意味着,學校要向“縣中模式”轉型或者妥協。

所謂的“縣中模式”,即通過創造封閉、剛性、高強度的應試環境,來獲得高考的勝利。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5

尤小平還向記者表示,不應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起來。“作為一所百年老校,一方面肯定要提高應試成績,另一方面我們的教育也是要面向未來,辦适合每一個人的教育。”

因此,接下來南京一中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樣,抛棄素質教育,改弦更張,倒向應試教育的陣營。

不得不說,如果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能通過提升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管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高考成績,何樂而不為?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6

為什麼說“素質教育才是‘必選項’”

将“素質教育”,看作是加強音藝體美的課外活動,削弱文化學習,這是對素質教育的極大誤解。

素質教育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更加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它不僅包括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也包括各種各樣的能力和素養培養

比如,培養學生勝任未來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包括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創新與思辨的能力等等。可以說,真正成功的素質教育,應該接近于一種“全人教育”。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7

這樣一種能力的培養,除了比較顯性直觀的興趣活動,它更體現在課堂教學這一重要載體上。

舉個例子,同樣是語文學科,應試教育的方法是讓隻需要學好這本單薄的語文教材,生硬地記住閱讀分析和應試作文的套路;

而素質教育的方法,卻是為學生擴充大量課外閱讀,在廣泛閱讀和思辨閱讀中,内化為真正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當一個孩子擁有了廣博的閱讀面,良好的語文素養,他還會被一張高考語文試卷所難倒嗎?

此外,正如李鎮西校長所強調的,素質教育并非沒有高考沖刺。隻不過,它不是“題海戰術”的濫用,而是效率的提高,是以一當十的“精題巧練”。

更不要說,應試所需要的能力,包括自律、自我情緒和壓力管理、一定的學科能力和記憶水平,也同樣屬于素質的範疇。

因此,當一所學校、一個班級,真正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更全面的能力,那麼,高質量的教學也必然會反映在高考成績上。

所謂的應試成績,隻是水到渠成。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8

關鍵是,一所學校是否在推行真正的素質教育,還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短時間或許無法判斷,但最終一定能在學生的綜合表現,包括考試成績上,顯現端倪。

放眼全國,無論是公立學校體系,還是民辦學校隊伍,無論是走高考路線,還是走國際升學,都已經湧現出一批在“升學成績”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兩方面都很出色的學校。這樣的學校,也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不可否認的是,真正的素質教育,也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老師自身就是一個充滿求知欲望的人,善于發現學生之間不同的興趣差異和潛藏其後的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學内容也應該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空間,減少一些條條框框限制的标準答案,啟迪真正的智慧和思考。

教學的管理制度,同樣要與之相配:比如,開設更多、更好的必修和選修課程,為不同能力和志趣的學生提供選擇;能夠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探索空間,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願和内驅力;提供更包容的校園氛圍等等。

與此同時,在高考改革的呼聲下,考試内容和高考制度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将逐漸擺脫“應試化”和“一考定終身”。

比如,考試科目和命題内容将進一步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更科學地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多元多次錄取機制。

理想的考試評價,一定是既能滿足對各類人才的選拔,又能始終把正評價導向、教育方向。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9

未來,哪怕面對高考指揮棒,素質教育也不應該被懷疑,它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

因為教育所指向的,不僅是孩子十八歲時,在一張考卷、一次考試中的表現,還應包括為長遠人生做準備的能力,能在未來具備全球勝任力的素養。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順應人的培養規律的素質教育,才是真正的赢家。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10

“南京一中事件”背後的反思

在某種程度上,“南京一中事件”的讨論和發酵,很可能成為中國素質教育推行中的一個“重要時刻”,無形中重塑着我們的教育生态。

它所帶來的影響正面與否,取決于社會、家長和學校如何看待這一事件,有怎樣的反思。

外灘君認為,這一事件背後至少需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反思:

反思一:唯“升學率”“高分人數”至上的社會風氣

今天,整個社會衡量和評價一所學校的教育成果,還停留在“升學率”“高分人數”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字上。

南京一中僅僅因為400 的高分人數不如同級學校,就瞬間點成了衆矢之的。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11

應試成績,的确是對一所學校的重要評價指标,但是如果唯“升學率”、“高分人數”至上,甚至達到锱铢必較的程度,就是逼着學校走向應試教育。

太過于依賴于一個分數、排名這樣的數字,會讓我們陷入集體無意識的盲目當中。

高考成績排名第一的學校,就一定比排名第二的學校,更适合孩子的發展?A學校清北錄取人數比B學校少,就意味着A學校的教育是失敗的?

沒有正确的“教育評價觀”,何談素質教育的落地。

在評估一所學校時,教育經費的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益、個性化教育的具體實施、不同學科的均衡發展水平、學生的成長性評價… …這些是否比單純的考分排名,更能說明問題?

反思二:家長希望“立馬看到結果”的短視心态

家長,無疑是最直接綁架學校的群體。

如果家長緊盯着分數和排名,對學校的任何教育改革和探索,都要求“立刻看到結果”,這無疑會大大影響到學校的決策。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12

“南京一中”事件,是否會讓有很多原本想要嘗試教育改革、希望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的學校,吓得聞風收緊?

是否有一些學生,本可以在除了題海之外有更多色彩,卻失去的一次興趣發掘、一場自我認知、一次成長的機會?

說到這裡,外灘君想起一位學生家長,講自己是如何給孩子擇校的。

當初擺在孩子面前的有A和B兩所升學率都很不錯民辦學校,A甚至還要高于B。聽了學校宣講會後發現,A對學習抓得更嚴,而B更偏向全面發展。

舉棋不定的家長,找了個放學的時間,在兩所學校門口都轉了一圈之後,果斷拍闆選擇了B。理由是,從B學校走出來的學生,臉上洋溢着比A校更燦爛的笑容。

這位家長說,如果成績少幾分,換來孩子三年中學生涯這樣的笑容,值得。

反思三:學校要有自己的判斷和堅持

每年中高考結束,在比拼“一本率”、“高分段人數”,以及“狀元學生”的教育競技場上,學校似乎很難保持淡定和從容。

但是,一所學校的堅持也很重要。

盡管“升學率”至上的社會風氣無法改變,家長也無法對學校進行“排名綁架”,但是一所學校的決策者,還是應該有着長遠眼光和堅定的價值判斷。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對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13

外灘君曾經探訪過的一些最終得到社會和家長認可的名校,學校管理層無不是有着這樣的堅持和氣魄:甯願“少幾分”,也要孩子全面發展。

也許在初創時期,學校也受到很多質疑,家長“不買賬”,但是卻依然堅信,素質教育是一條正确的,值得長期堅持,也是衆望所歸的道路。

當一所學校能排除幹擾,克服浮躁和虛榮,安安靜靜辦學,創造更有利于學生長足發展的學習環境,最後的成果,家長和社會都能看得見。

教育,永遠是家長、學校、社會“三股繩”相互作用的結果。

當家長心态、社會風氣一時難以改變,學校層面是否更應該承擔起“主動破局”的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