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輯:郭娟
指導,審校:董昌盛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人生中,沒有一個人能避免發燒的宿命。
發燒原來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而小兒發燒更是而為人父母者
必須經曆、
最揪心的、
最煎熬的、
最不知所措的育兒入門基礎課程。
養兒不易,
父母更難啦!
如此避無可避的宿命,多去認知它總是沒壞處。故而整理出[發燒寶典]以備寶媽寶爸們不時之需,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助益。
一
發燒的定義
醫學定義:稱發燒為發熱。指細菌或病毒感染後産生的緻熱原使正常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身體現象。
檢測方法有口腔,腋下,肛門,耳朵,體表。
不同的測量方式标準會有差異。
正常值範圍:36-37°C(腋下)
如5-10分鐘,體溫>37.3,且1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C爲發熱。
一般建議3月齡以下的患兒≥ 38℃;3~6月齡的嬰兒≥ 38.9℃;6~24 月齡,體溫超過 38.9℃并持續24小時以上; 2歲或以上,持續發熱3天以上都要及時就診。
其實,隻要精神狀态好,即便溫度有點高,比如:40°C問題都不會太大。
(董醫生曾經指導發燒患兒母親處理:小兒發熱40℃,竟敢不去醫院!)
有經驗的父母會不依靠溫度計,用身體接觸孩子的額頭和配合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态來判斷發熱的程度。
二
發燒就是生病了,不是好事?
實際上,發熱是一種正常現象,是人體驅邪的一種表現。不要把發熱當成敵人,它是一種對小兒有益的生理現象。
當體溫升高,代謝加快,免疫力提升,不利于病源微生物的生存,從而對機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機體的防禦反應,是一個排毒的過程,能調節自身免疫系統,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以抵禦病原體的攻擊。
随着發熱過程的一次次重複,機體免疫力也在逐漸增強。每發一次燒,機體就成長一次,成熟一次,免疫軍團就更強大一次。
沒有免疫系統疾病的小兒,每年都會有幾次生病是正常的。6個月内寶寶有母親的抗體,基本很少出現發熱,一旦發熱應予以重視。
通常,3歲以下小兒,有2次成長發熱。
所以,不必引起太大恐慌。
很多父母怕孩子發燒是因為怕燒成了肺炎、腦膜炎,怕發生高熱驚厥(抽搐、抽風)。
掌握好基本的原則——3天内的發熱,隻要小兒精神狀态良好可居家觀察。
隻要家長懂得基本的原則,觀察、辨别、護理和處理方法,随時注意病情狀态及發展,是能夠避免或者快速處理這類危險的。
反而,因為怕孩子溫度過高,過早地退燒,不讓身體燒起來,濫用藥物破壞機體免疫功能,讓孩子錯失成長、強壯、開智的機會。甚至進入“吃藥治不好,必須輸液,越輸體質越差,越差越有病越需要輸液”的死循環中。
有人會覺得頻繁發熱是體質差的表現。
不發熱的體質才是差呢!
還能發熱您就自己偷着樂吧~
三
引起發熱的原因
1.生理性發熱還是病理性發熱
a、生理性發熱——變蒸
每個人生長過程中都避免不了,所以不必恐慌,恐慌也沒用,必須經曆,而且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經曆。
生理性發熱說明身體在完善發育、智慧斷增長、加固免疫系統。
如果家長的強行快速退燒讓孩子錯過了這些成長機會,讓他們戛然而止,好嗎?
b、病理性發熱
也是身體自我防禦系統的實戰練兵。一支隊伍,不戰鬥,不鍛鍊,隻會懈怠。免疫系統也一樣,隻有在不斷抗争中才能越來越強。
2.問題——怎麼辨别生理or病理?
孩子的狀态!除了發熱外,是否沒有伴随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如果沒有就是生理性發熱。
所以,父母觀察、密切關注很重要!
3.病理性發熱的原因
①外感(感冒、中暑、肺炎、打疫苗等)
②内傷(積食、情緒等)
③外感 内傷(大多情況兼而有之)
④異症(撞見不潔之物)
4.異症的辨别:除發熱外,沒有其它不适,小兒哭鬧利害,睡不安穩。
未完,待續!
醫瘤中醫董昌盛: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内科學、中醫腫瘤學研究生導師
上海市健康科普高級講師
提倡中醫綜合療法
經方為主身心靈同調
擅長腫瘤及各科雜病
弘揚中醫藥傳統精粹
傳播正能量古今智慧
趕快點贊收藏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