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曆史悠久、文化馥郁的江南水鄉。這裡有甲天下的園林;這裡有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楓橋;這裡有吳中第一名勝虎丘;這裡有紅塵深處最繁華的十裡山塘街;這裡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平江路;……如果說蘇州的盛美該得十分,那麼蘇州的古鎮應當獨得四分。蘇州的古鎮都是一樣的青磚黛瓦,枕河人家,但演繹的卻是不一樣的風情。咱們就來說說蘇州最美的這八大古鎮。
周莊
譽為“中國第一水鄉”的周莊,被評為全球十大最美小鎮之一。周莊的亮點是橋,周莊有十四座古橋,這些橋彼此相望相連,串聯起周莊的交通,也鑄就了周莊獨特的水鄉韻味。旅美畫家陳逸飛把周莊的雙橋畫成一幅油畫,叫作《故鄉的回憶》。1985年,這幅畫被聯合國選為首日封圖案。周莊的橋,形态各異,但都極具韻味。橋畔樹木青翠,橋邊青磚白牆黛瓦,斑駁的牆,臨水的窗,橋下有遊船在靜靜地等待客人,時光仿佛在這裡停止……
同裡
同裡是一樣小橋流水環繞的人家,這裡家家臨水,戶戶枕河。同裡古鎮最著名的景點是“一園兩堂三橋”。退思園素靜淡雅,樸實無華,園林一半多的面積都用于花園,正貼合了園門旁廊壁上那一句“清風明月不須一錢買”;兩堂分别是崇本堂和嘉蔭堂,這兩堂隔河相望;三橋是指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每逢婚嫁生辰或喜慶節日,同裡人都有走三橋的習俗,以圖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錦溪
錦溪素有“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美稱。據說在錦溪方圓一平方千米之内,有三十六座石橋。這些橋建于明清時期,曆經歲月風吹雨打,但仍然保存完整。橋上的花紋、柱聯、碑記精雕細琢,是錦溪古鎮不可多得的曆史文化遺産。在錦溪的磚瓦博物館裡還有各種各樣的古磚古瓦,感興趣的朋友不能錯過。
木渎
木渎是離蘇州很近的一座古鎮,蘇州的地鐵1号線直達,這是一座與姑蘇城同齡的曆史文化古鎮。古鎮西邊有一座山叫作靈岩山,這座山的名字你可能沒聽過,但這座山上曾經建造過一座皇家花園“館娃宮”,你可能聽說過。館娃宮早已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中,但也留下了不少的遺迹。木渎這個名字的由來也與此有關,據說當年建造館娃宮和姑蘇台時,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木塞于渎”,因此得名木渎。
甪直
“甪”是一個生僻字,特意查了下字典,與“路”字同音。甪直的特點是巷多、水多、橋多、名人多、古宅多,還有醬菜美味。甪直有座建于1500多年前的保聖寺,寺中有三棵千年銀杏,每年秋天,陽光慵懶地照着,秋風溫柔地拂過,銀杏葉變黃,落了滿院,仿佛一千多年的一千多個秋天都在此時重疊。
千燈
千燈古鎮上有一座顧堅紀念館,這是一個宜奏絲竹、宜聽評彈、宜唱昆曲、宜品香茗的清淨之所。顧堅是昆劇的創始人,紀念館内還有一座廳堂式的小戲台 。到了千燈那就去看一場昆劇吧,這裡是昆劇(原名昆山腔)的發源地。戲台兩側有幅對聯“曲奏陶岘絲竹江南,腔吹顧堅管弦玉峰”,江南絲竹的創始人陶岘也是千燈人。千燈人才輩出,明末清初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顧炎武也是千燈人,千燈有他的故居。
楓橋
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讓楓橋名揚天下,楓橋曾經是蘇州最繁忙的集散市鎮之一。楓橋鎮位于大運河、古驿道和楓江的交彙點,是水陸交通要道,從唐朝時就舟船往來,商旅雲集,明清達到鼎盛之期。如今的楓橋分為五個區,東部是風霜歲月區,南部是四季楓橋區,西部是江楓人家區,北部是水鄉老街區,還有中部的古刹鐘聲區。
震澤
震澤位于蘇州吳江區的西南部,與浙江省的湖州市比鄰,是曆史上吳國和越國的分界線,古稱“吳頭越尾”。震澤是我國著名的蠶絲産地,被譽為“中國綢絲之鄉”。震澤是一座低調的江南古鎮,但它的曆史足夠悠久,名勝古迹甚多。師儉堂、文昌閣、慈雲寺塔、寶塔街,都是值得走走看看的地方。
江南的古鎮古樸幽靜,沉澱在時光深處。它們都有着鮮明的特色,青磚白牆黛瓦,青石闆鋪成的小街,小橋流水環繞的人家,綠柳如煙古橋如繪,水面上來來往往的搖橹船,梅子熟時的煙雨濛濛……。但每座古鎮都有自己的氣質,演繹着不一樣的風情,都值得細細品味。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左岸三十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