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可夫”現在主要用于形容女性不守婦道,放蕩成性,随意與男人發生不正當關系。但這真的是“人盡可夫”的本意嗎?
實際上“人盡可夫”的本意并非如此,它沒有任何對女性貶低的意思,而是一個嚴肅的親情與愛情探讨的話題。
“人盡可夫”最早出自一詞最早出自于《左傳·桓公十五年》: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将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史記.鄭世家第十二》也要類似記載“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胥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戳之于市。”
祭仲是春秋時鄭國著名的權臣,他原是鄭國第三任國君鄭莊姬寤生公手下的卿大夫,深受鄭莊公的信任。他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竭心盡力地輔佐鄭莊公。鄭莊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祭仲帶兵進入周王畿境内,割了周天子的麥子和谷子,打響了諸侯公然挑釁周天子的第一槍。鄭莊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祭仲又輔佐鄭莊公在繻葛大敗周天子的軍隊,還讓周天子中箭負傷,使周天子威信掃地。
鄭莊公與祭仲
祭仲
鄭莊公去世後,祭仲開始在鄭國專權,這引起了鄭國繼任國君鄭厲公的擔憂。鄭厲公偷偷找來了祭仲的女婿雍糾,讓他想辦法除掉祭仲,并許諾讓他接替祭仲地位。雍糾雖然是祭仲的女婿,但是也對祭仲的獨斷專權非常不滿。于是兩人一拍即可,并商定由雍糾在郊外組織宴會宴請祭仲并伺機将其殺掉。雍糾雖然接下了刺殺祭仲的任務,但内心也很忐忑,特别是見到她的妻子雍姬之後,更是變顔變色。聰慧的雍姬很快就發現了問題,三言兩語就将實話套了出來。雍糾心想作為夫妻就應該相互坦誠,于是就将實話和盤托出,并得到妻子雍姬嚴守秘密的承諾後,就放心地去睡覺了。
雍糾
雍姬
雍姬在知道這個消息後,内心也很糾結,一方是心愛的丈夫,另一方就是生她養她的父親,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于是她深夜回娘家找母親請教,向她講述了實情,并問她“父親和丈夫哪一個更親呢”。她的母親對她說“是個人都能成為你的丈夫,但是你的父親隻有一個,這怎麼能比呢(人盡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雍姬聽了終于下定決心,她找到父親對他說“雍糾不在自己家裡請吃飯,而專門跑到城郊外去宴請你,我感到很困惑,就來提醒你。”見慣了大風大浪的祭仲一下就聽出了弦外之音,于是他将計就計将雍糾反殺在郊外。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人盡可夫”實際上是在講一個“丈夫和父親你選哪一個”的殘酷命題,這就像我們現在經常開玩笑的那個話題“母親和媳婦掉水裡,你先就哪一個”,二千多年前的雍姬給出了她的答案,不過這個答案顯得那麼的血腥。
而“人盡可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味的呢?經考證,最早出現在唐朝時的《續弦怪錄》中“昔延州有婦女,白皙頗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與之遊,狎昵薦枕,一無所卻。數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喪具為之葬焉,以其無家,瘗于道左。大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來,見墓,遂趺坐具,敬禮焚香,圍繞贊歎。數日,人見謂曰:此一淫縱女子,人盡夫也,以其無屬,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
而讓“人盡可夫”這個詞作為貶義詞徹底流傳開的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他在《畫皮》裡寫到“乞人笑曰:“佳人愛我乎?”陳告之故。又大笑曰:“人盡夫也,活之何為?”陳固哀之。乃曰:“異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閻摩耶?”怒以杖擊陳。陳忍痛受之”。
其實“人盡可夫”這個詞本身真的沒有任何淫亂放蕩的意思,我們現在每個人都是婚姻自由,隻要雙方相親相愛,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夫妻。張愛玲就曾經說過:“任何人……當然這‘人’字是代表某一階級與年齡範圍内的未婚者……在這範圍内,我是‘人盡可夫’的!”
張愛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