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球五個層次大揭秘

地球五個層次大揭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8:34:00

很多人都知道,地球有三(或四)層,它們是地殼、地幔和地核,而地核又可以細分為内核和外核。雖然這種認知并沒有錯,但它卻遺漏了科學家們在地球内部發現的其它幾層。

地球五個層次大揭秘(科學家發現地球)1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們,通過采集玻利維亞的一個巨大地震的數據,發現了位于地表660公裡下面的山脈和其它地形結構,它們将地幔分割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部分。由于目前還沒有對這一新發現的地質層進行正式命名,研究人員将之簡單地稱為“660公裡的邊界”。

為了深入研究地球的構造,科學家們使用了地球上最強大的波,這些波由大地震産生。研究人員稱,他們想要一場大而深的地震讓整個地球震動。這是因為,大地震比小地震的威力要大得多,裡氏震級每上升一步,能量就會增加30倍,而深地震不會将能量消耗在地殼中,而是能讓整個地幔動起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最好的數據來自7.0級或更高級别的地震,因為它們向各個方向發出的沖擊波可以穿過地核到達地球的另一端,然後再返回。在這項研究中,關鍵數據來自1994年玻利維亞發生8.2級地震(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深源地震)後的海浪。

地球五個層次大揭秘(科學家發現地球)2

地震學家和數據科學家使用強大的計算機,包括普林斯頓大學的Tiger超級計算機集群,來模拟地球深處複雜的散射波行為。這項技術依賴于波的一個基本特性:它們的彎曲和反彈能力。就像光波通過棱鏡時能從鏡子上反射或彎曲(折射)一樣,地震波直接穿過均質岩石,但遇到任何邊界或粗糙度時就會反射或折射。

我們知道,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有表面粗糙度,因此會散射光線,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散射波來分析有關表面粗糙度的信息。在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研究了在地球内部傳播的散射地震波,發現了“地球660公裡的邊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這個邊界非常粗糙,甚至比我們生活的表層還要粗糙。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在660公裡的邊界線上,有着比落基山脈或阿巴拉契亞山脈更強的地形。這個邊界的粗糙度也不是均勻分布的,地球的深層和我們在地表觀察到的一樣複雜,正如地殼表面有平滑的海底和巨大的山脈,“660公裡的邊界”也有粗糙的區域和平滑的斑塊。

地球五個層次大揭秘(科學家發現地球)3

那麼,這項新的發現意味着什麼呢?“660公裡的邊界線”對于理解我們的星球是如何形成并繼續運轉有着重要的意義。這一層将占地球體積84%的地幔分為上下兩部分。多年來,地球科學家一直在争論這個界限到底有多重要。他們研究熱量是如何在地幔中傳播的,那麼熱岩石是如何從地核-地幔邊界(大約2000英裡以下)順利地向上移動到地幔頂部的,還是這種轉移在這一層中斷了呢。一些地球化學和礦物學證據表明,上地幔和下地幔在化學上是不同的,這支持了這兩個部分在熱和物理上不混合的觀點。另一些觀測結果表明,上地幔和下地幔之間沒有化學差異,這導緻一些人提出所謂的“混合良好的地幔”,即上地幔和下地幔參與相同的傳熱循環。

但是,這一新的發現為這個問題提供了深入的見解。研究人員的數據表明,這兩種觀點可能都有一部分是對的。“660公裡的邊界線”較平坦的區域可能是由于更徹底的垂直混合,而較粗糙的山區可能是由于上地幔和下地幔不混合而形成的。此外,研究還發現,存在于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上的粗糙度,理論上可能是由熱異常或化學異質性引起的。基于熱量在地幔内部的傳輸方式,任何小規模的熱異常都會在100萬年之内被消除,這隻留下化學差異來解釋他們發現的小尺度粗糙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