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
首發:娜姐的光影筆記
人物專題系列又來啦!今天開始用幾篇文章(每篇一個主題)跟大家深度聊聊王菲。部分參考資料基于黃曉陽的《王菲畫傳》和姜昕的《長發飛揚的日子》,以及網絡公開發布的圖文和視頻。
01
看王菲的傳記,發現一個人的性格底色,可能真的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子。
1969年8月8日,女高音夏桂影正在登台演出,忽然感覺到下腹一陣劇痛,被送到協和醫院沒多久,一個女嬰就呱呱墜地了,這就是王菲出生的過程。
王菲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上面有個哥哥王戈,因此媽媽一直盼着這一胎是個女兒,王菲的出生讓媽媽如了願。
小時候的王菲
但是王菲的童年并沒有太多溫馨,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太少了。
爸爸王佑林是煤炭工程師,工作地在遙遠的礦山,因此不得不遠離家人,在煤礦一待就是幾個月。媽媽夏桂影是煤礦文工團的女高音,日常工作就是跟随文工團深入礦山演出,常常一個演出任務結束,行李都還沒來得及整理,新的任務又來了,不得不再次匆匆離家。
我們老家也是礦區,把這樣性質的工作叫做“流動單位”。那個年代,一份體制内穩定的工作是所有人朝思暮想的鐵飯碗,哪怕工作地點變幻不定,離家千裡,也絕對服從組織安排,沒有人會輕易離職,因為外面的機會太少了,接近于無。
王菲的童年是孤獨的。她被父母托付給鄰居大媽照顧,大媽是個善良的熱心人,哪怕自己有七個子女,對于小王菲也是愛護有加。隻是,這樣的好景也不長,大媽的女兒結婚生子了,大媽要去照顧外孫,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幫忙照看小王菲了。
那個時候,正好趕上王菲的爸爸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家庭的重負一下子落在媽媽一個人的身上,她隻好更加努力工作。王菲被送進全托幼兒園。
所有帶過王菲的阿姨和教過她的老師,幾乎都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孩子常常一個人獨自發呆”。
童年王菲和媽媽夏桂影
早年的寄養生活,對于天然需要依賴父母的小孩子來說,無異于一場浩大的颠沛流離。
迫于生活的壓力,王菲在四歲那年,又被父母送到上海的姨媽家。
姨媽家經濟也并不寬裕,王菲對新的環境不适應,和表哥表姐也玩不到一起去,變得更加孤獨和沉默。
02
在上海的姨媽在住了兩年之後,王菲到了上小學的年紀,爸爸把她接回了北京。
隻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仍然是個遙不可及的奢望。
爸爸再次回到五七幹校,媽媽一如既往工作忙碌,家就像一個旅館。連那種最普普通通的場景,比如上學放學有家長接送,對于小時候的王菲來說,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在王菲更大一點的時候,夏桂影忽然對她嚴厲了起來,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不僅在學習上嚴格要求,生活上更是嚴苛。比如,女孩子要文靜一點,放學後要待在家,不許到街上亂跑。
這樣的做法,可能一方面出自于對孩子成材的迫切期望;另一方面,也出于對孩子小時候缺乏陪伴的補償。
可是,這種忽然的嚴厲卻激發了王菲的“逆反”心理。
少女時期的王菲
到了中學時期,王菲和媽媽之間的隔閡矛盾也來越激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媽媽不準她唱歌。
早在小學時,王菲已經是銀河少年合唱團的一員了,并且俨然是個小明星的感覺。因為唱歌出衆,學校的各種演出,王菲都是台柱子,連居委會、街道搞文藝活動,都少不了這個“小歌星”。
但是,因為沒有考上重點初中,媽媽便不準她再參加這類文藝演出活動,一心希望她能把學業抓起來。
有時候,父母對于孩子就是這樣的,一腔情願地用“我是為你好”的方式,把自己認為對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這樣的愛很沉重,也是一種認知局限。
對夏桂影來講,她自己就是文工團的女高音,卻不允許女兒喜歡唱歌,看似很矛盾,我想最大的原因或許是,以唱歌和演出為生,并不是她滿意的職業和生活方式吧。并且在那個年代,主流價值觀也普遍認為,好好讀書,将來做個知識分子,才是受人尊敬的。
夏桂影的一片苦心和強勢鎮壓,并沒有讓王菲停止對于唱歌的熱愛和對演出活動的參與。
15歲那年,王菲遇到了人生中很大的一個機遇。
那一年,北京一家唱片公司計劃發行一集鄧麗君的口水歌,既要求唱得好,又要便宜,所以隻能在新人裡面選。王菲和另外幾名少年歌手被推薦給唱片公司,經過面試之後,唱片公司選擇了王菲。
錄音地點在雲南,需要十幾天的時間。
那時王菲正在讀高一,馬上期末考試了,向學校請十幾天的假,沒有家長的批準,校方是不敢随便批假的。媽媽夏桂影本來就不準王菲唱歌,所以她不敢告訴媽媽,打算放棄了這次機會。
可唱片公司不肯放人,他們聯系王菲的媽媽,試圖說服她,卻引起了軒然大波。無奈之下,又聯系到王菲的爸爸王佑林,那個時候,王佑林已經在香港生活幾年了,他親眼目睹了香港歌壇的黃金時代,能站在更開闊的視野,理解當時内地對于演藝圈的偏見,因此他很支持王菲唱歌,認為唱歌也是一條出路。
就這樣,在爸爸的支持下,王菲錄制了人生第一張專輯,《風從哪裡來》,那一年她通過唱歌賺到了将近1000元,而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收入才幾十塊錢。
03
多年後,王菲成為了巨星。她“高冷”的性格一直被津津樂道或崇拜追随,在我看來,她的性格中有着非常矛盾複雜的成分,而這一切都有迹可循。
一方面,她在熟人面前是很溫暖很随性的,人緣非常好。
王菲跟經紀人陳家瑛、邱黎寬幾十年的合作關系,從來都很友好,從沒有過負面消息;她有很多朋友,組織了一個私人小圈子叫“六一班”,娛樂圈很多明星都是圈中成員;她結婚離婚兩次,但和每一任前夫前婆婆關系都不錯,窦唯的媽媽可以來參加李嫣的生日宴,這在普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但在王菲這兒,都不是事。
另一方面,對于陌生人和公衆,王菲又會有一種防禦的姿态,也就是傳說中的“高冷”。
這種防禦最明顯的體現是,在記者追問私事的時候,她一點場面話都不會說,會很直接地怼“關你什麼事”。在陌生的場合,面對很多陌生人,還會有點緊張,不知所措,沒有一丁點的圓滑世故,容易給人一種特别率性自我,愛誰誰的灑脫感。
這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集于一個人的身上,看似矛盾,也可理解。
王菲的性格底色其實是溫暖樂觀的,因為她對愛沒有匮乏感。
被父母好好愛過的人,一生都會感覺到溫暖。王菲的父母雖然工作忙碌,常常不在身邊,但毫無疑問他們是很愛她的,哪怕後來媽媽不準她唱歌,也是基于愛。
而童年的孤獨讓王菲形成了内向敏感,自我探索型的人格,這樣的人格對于陌生人群有一種天然的防禦心理,後來媽媽對她唱歌的壓制,也強化了她的防禦心理……所以在公衆面前呈現的形象可能給人一種“高冷”“疏離”的感覺,但那并不是她的性格底色。
04
王菲的童年雖然不那麼完美,但總體來說,她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她在很小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的天賦所在,并且體驗到了成功的感覺。
看了那麼多的人物傳記,我發現任何一個獲得了世俗極大成功的人,都是在某個方面天賦異禀的人。對于普通人來講,發掘到自己天賦所在也很重要,因為隻有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才有可能活得快樂并且賺到很多錢。
怎樣找到自己的天賦?最簡單最直觀的一個判斷方法是:你輕輕松松可以做好的事情,你沉浸其中感覺到非常快樂的事情,就是你的天賦所在。
不要輕易打壓孩子的天賦。
記得一個讀者跟我說,她家孩子很喜歡看漫畫,她覺得太影響學習,就把孩子的漫畫書收起來,但是孩子還是會偷偷看。
人在小時候是最容易發現自己天賦的,因為小孩子還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世俗利益的束縛,小孩子會天然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沉浸于最本真的快樂。
天賦真的是很寶貴的東西,并且它是壓抑不了的,就像王菲,經曆過那麼多曲折,還是要唱歌。
本期完,記得點個“關注”噢~
下一期,聊聊王菲成為巨星前的經曆,從香港到美國,從模特到歌星,從迎合市場到找到自我的過程。都說她任性自我,其實她一點都不任性!
★原創不易,點個“關注”,就當鼓勵我了~
★作者:李娜,坐标北京,一個水瓶座少女,和她性感的大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