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8 05:49:54

2月4日,狗年最後一天,太陽暖暖,似乎在歡送着這收成滿滿的一年。

這一天正好是立春,人勤春來早,天剛蒙蒙亮,重慶日報記者便驅車出發,前往永川區仙龍鎮太平橋村祝家壩小組,采訪一位“90後”的“新農人”。

驅車出重慶城,一路暢通無阻,讓人心情格外愉悅,一個多小時後,重慶日報記者順利到達目的地。剛一下車,被采訪對象、返鄉創業大學生蔣平便迎了上來。圓臉、個頭不高,但看上去十分幹練,精神——或許正是憑着這一股子幹勁兒,今年26歲的蔣平硬是放棄了城裡的工作,帶着對泥土的感情,成為了一名“新農人”。

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9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當上新農人)1

蔣平介紹這裡發展情況。張國勇 顔安 攝

“我是村裡同齡人中,唯一留在村幹“農活”的年輕人!”

大好春光下,按部就班地坐下來采訪,實在是暴有點可惜。“今天天氣這麼好,我們還是邊走邊聊吧。”記者提議。

鄉間,清新、幹淨的空氣撲面而來,農房整齊劃一的外立面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加之阡陌交織,流水潺潺,讓人神清氣爽。

“其實,大學畢業後我的首選還是留在城裡。”走在鄉間小道上,蔣平打開了話匣子:2014年,蔣平畢業于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室内設計專業,畢業後便在主城一家設計公司找到了工作。設計師的工作并不輕松,尤其是對蔣平這種剛畢業的小夥子而言,既要上街做推廣,又要沉下心來畫圖紙,加班到半夜是常有的事。好在蔣平比較能夠吃苦,因而雖然初出茅廬,但他的月薪還是能夠達到六、七千元。

2015年春節蔣平回家過年,他發現農村的面貌變化顯著,村裡水電氣三通、道路四通八達,很多家裡都有了小車。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村裡的人氣卻不怎麼樣,幾乎每戶人家裡都是老人留守,不少良田就此撂荒。

“能不能把這些地利用起來呢?”蔣平将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蔣顯明。

“你有這個想法很好,如果你願意回來幹一番事業,家裡是大力支持,但就是你自己要想好,要幹就得幹到底。”父親蔣顯明拍着他的肩膀說。蔣顯明是永川區的鄉賢評理員,也是祝家壩村民小組的組長,看着良田撂荒,他很是心疼,如今兒子提了想法,他求之不得。

說幹就幹。當年春節後,蔣平就把城裡的工作辭了,準備返鄉大幹一場。他告訴記者:“我是村裡同齡人中,唯一留在村裡幹“農活”的年輕人!”

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9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當上新農人)2

張國勇 顔安 攝

創建“全組合一社”的合作社,帶領大家一起幹

回村 怎麼幹?

“當然最好是形成規模效應。”蔣平說,祝家壩小組共有42戶人,306畝地,如果能把這些地都集中起來,種上柑橘,那對大家都會有好處。

但老輩子怎麼信得過這個毛頭小子呢?“你連鋤頭都沒拿過,啷個會種柑橘?”

關鍵時刻,蔣顯明出面幫兒子做了擔保:“年輕人想闖,我們就應該給他們機會,你們信不過他,還信不過我?”

就這樣,蔣平順利地将全組土地都流轉到了自己注冊成立的重慶市永川區蔣平柑橘種植股份合作社裡,形成了“全組合一社”模式,帶領大家一起幹。

蔣平為合作社制定了規章制度: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紅方式,農民将土地入股,每年每畝有300元保底,待合作社有收益後,收益的50%歸業主、50%分紅給村民。

合作社的306畝地全部種上了各種品種的柑橘,并套種了油菜、豇豆、辣椒等。2017年,合作社依靠套種的蔬菜,有了10多萬元收入,當年底便進行了分紅。前兩天,合作社又拿出了去年的一半利潤12萬元用作分紅,平均每戶人分到了近3000元。

“可不是嘛,我們老兩口過去就指着點農村養老金過日子,兩人加一塊一年才3000多,現在光是每年的務工工錢就有萬把塊了,再加上分紅,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啊,還是年輕人腦殼靈光。”68歲的村民王孝财聽到我們的對話,在一旁“搭白”。

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9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當上新農人)3

記者到現場采訪。張國勇 顔安 攝

“我有了3年多的原始積累,今後将踏上農旅融合之路!”

蔣平個子不高,志氣卻不小。他說,“我有了3年多的原始積累,今後将踏上農旅融合之路!”2019年,他準備在當地修建一個農産品展銷大廳,供城裡人到祝家壩參觀體驗,而今,已有主城南坪的一個商家正準備與他合作。

每年9月沙糖桔成熟、10月愛媛上市、11月是卡拉卡拉、12月至次年4月則是沃柑的采摘期……眼下,在蔣平和父親的努力下,祝家壩小組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年有看頭,月月有果摘”。

按照蔣平的初步測算,種下的各種柑橘大部分在今年可以試挂果,到2020年則進入盛産期,按每畝3000-4000斤、每斤2元計算,306畝地的産值将達到200萬元左右,屆時給鄉親們提供的分紅就更多。

“但我們的眼光也不能僅局限于種植。”他說,鄉村的産業要想蓬勃興旺,一定要與旅遊結合起來。正因為如此,合作社種植了油菜花、荷花等,便于遊客們觀賞。

今年,蔣平想幹兩件大事,一是動員社員們改造房屋,以備接待之用;二是新建一個接待中心,讓遊客們有一個歇腳、吃飯的地方。

“加油!現在鄉村振興政策這麼好,你這麼年輕,又有父親做你的堅強後盾,一定會更成功的。”時值除夕,家家戶戶都忙着準備年夜飯,記者不忍心耽誤蔣平太久的時間,準備結束這次采訪。

“成功還遠遠談不上,跟很多人相比,創業這條路,我才剛剛上道呢!”蔣平說,陽光灑在他年輕而富有朝氣的臉龐上,映襯出了充滿希望的未來。

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9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當上新農人)4

張國勇 顔安 攝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要留住有知識的年輕人

過去幾十年裡,随着城市化、工業化進程,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城市工作、生活,留在農村的多是老人與兒童。但是,随着一系列惠農、富農、助農政策的鋪開,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發生轉變。

稿件中的蔣平就是鮮活案例。他還沒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父母身體狀況良好,還不需要他的照顧。并且,他大學畢業,在大城市裡有較為穩定的工作,想要留在城裡紮根成為“新市民”也并非難事。

但蔣平還是選擇了返鄉創業,不是因為在城裡“混”不下去了,而是因為農村為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一片天。我們看到,出生于斯長于斯的他,在村裡如魚得水,幹得有聲有色。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鄉村振興既要留得住綠水青山,還要留得住青年人才。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需要這些有知識、有能力、有素質的青年回歸鄉土。他們的知識會在農村這片熱土閃耀光芒,他們的能力會在農村這片熱土得以展現,他們的素質會在農村這片熱土繼續提升。有了這樣一群人,鄉村振興之路會越發寬廣,建設美麗鄉村的康莊大道會越發平坦,扶貧發力會越發精準有效,農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也會越來越強。

留住年輕人,産業興旺是基礎,尤其是對于有才華的年輕人,國家應該出台一些有利的機制和政策措施,讓他們能夠返鄉創業,讓美好富裕的鄉村成為優秀年輕人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實現理想的大舞台!(記者 張國勇 顔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