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這句話出自《後漢書》第五十六章《陳王列傳》,在《孟子》中也有記載。
東漢時期有名陳蕃者,他胸懷大志,發奮讀書,以期考上北大清華,有一天,他父親的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院内雜草叢生,穢物滿地,仿佛置身于垃圾場中,不由心中不滿,便對陳蕃說道:“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卻說道:“”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何事一屋乎?”
薛勤聞言,大為詫異,覺得此人腦回路清奇,是個可造之材。
此事就在當時薛勤的詫異中,戛然而止了,但是後人借題發揮,硬是借薛勤之口給出了一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回話。
實際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是後人的附會,并未出自薛勤之口,可能薛勤也覺得此回答沒有什麼問題,沒有必要去反駁他。
也就是說,陳蕃後來的仕途成功,是他十年寒窗換來的,而不是因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的啟發。
這句話後來就被引申開來,用來教育那些不愛做家務的男人身上,也被用在了中小學語文應試教育裡,似乎成了一句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名言了。
這句話,咋看起來,好像也沒有問題,但仔細分析并結合曆史社會實際情況去看,就出問題了。
這句話太好理解了,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幹淨,怎麼能夠理好國家大事呢?或者說,瑣碎的事情都做不好,怎能幹出一番大事業呢?
這就是這句話的含義,白紙黑字寫在語文考試的标準答案中,但是那些語文教育工作者們,難道不知道《後漢書·虞延傳》出現了“性敦樸,不拘小節”這樣的描述嗎?
大丈夫,為人處世不該拘泥小節,要像虞延一樣,本性敦厚,不拘小節,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擔得起,放得下,如此方為大丈夫,難道不是嗎?
一個男人太拘泥于小節,總是想着“掃除一屋”,怎麼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呢?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是很有問題的,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起着阻礙和束縛的作用,有的人天生就是要開天辟地,掃除天下而後快的,為什麼非要把房間打掃幹淨?
人的精力其實很有限的,如果你沉迷遊戲就容易耽誤學業,如果你沉迷酒色,就容易葬送仕途,如果你花在事業上的精力多了,那麼你花在掃地上的時間就少了。人生不可能樣樣兼顧,必須有所選擇,有所放棄,像董明珠,他選擇了事業,那麼他花在家庭上面的時間就少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其實都不愛做家務,有時候房間髒了也不去打掃,你敢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來譴責他們嗎?
魏武帝曹操,就是個典型的不拘小節的男人,他吃飯的時候沒有吃相,把衣服弄髒了,他一笑了之,他的手下郭嘉私生活不檢點,他也不去管,因為他知道大丈夫不拘小節的道理,一個非常之人,你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他。
三國時期魏國的紀律委員會主席陳群就曾多次向曹操告狀,說郭嘉的壞話,曹操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郭嘉是性情中人,率性而為,不去指責郭嘉的懶散和放縱,對他始終不聞不問。但每逢戰事,郭嘉就像脫胎換骨一般,一掃之前的頹勢,發言盈庭,當機立斷,群策未決,嘉辄成之,為曹操出謀劃策,打下半壁江山!
如果曹操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種狹隘又世俗的目光來看待郭嘉的話,那麼郭嘉的表現真的太菜了,這個人喜歡讀書卻不喜歡掃地,整天不修邊幅,喝得醉醺醺的,私生活也不知道檢點,就連自己的身體也不愛惜,所以導緻英年早逝了。
但是曹操能從大方向,大格局,大眼光來看待郭嘉這樣的人,而無視他的私生活,終于使郭嘉能夠集中精力為曹操辦事,不被世俗小人所傷,終于成就了三國軍事界的一代鬼才!
試想一下,如果郭嘉投靠在袁紹這種特别注重俗禮和門第的主公的門下,還能夠做出巨大的貢獻呢?恐怕早就因為生活懶散,不修邊幅這些毛病被人檢舉揭發起來,告到袁紹這裡,而袁紹又是很重視這些生活細節的主公,二話不說可能就将郭嘉給革職查辦了吧?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不是古代名人的智慧之言,完全就是後代俗人的附會之詞,小人是很喜歡小題大做,并且從私德方面去攻擊人的。
希望在讀的各位,都能引起重視。
那麼您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