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情深”是唐朝詩壇的一大佳話。
不像杜甫和李白,杜甫給李白寫了10多首是,而李白隻回了兩三首,讓人覺得杜甫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據不完全統計,白居易和元稹在相交的20多年的時間裡,留下了千餘首的唱和作品。
詩仙李白流傳下來的詩歌也不過是900多首而已,可見這個數字是多麼驚人。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足見兩人情誼之深厚。
他們最早是在長安相遇,又是同年進士,同時分配到秘書省,成為同事。
後來兩人又一起領導了“新樂府運動”,在中唐詩壇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且,我們都知道元稹是個花心大蘿蔔,崔雙文、薛濤、劉采春,都是他的紅顔知己。
至于白居易也是個風流人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形容的便是他的愛妾。
可以說這兩人無論是文學還是性情,都是意外地合拍。
公元810年,元稹因為彈劾河南尹房式而得罪宦官劉士元,遭誣告被貶江陵,後又改為通州。
過了幾年,宰相武元衡遭人刺殺,白居易因上書請求逮捕刺客,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
當時在通州的元稹本就重病在床,又聽聞了好友蒙難的消息,又急又氣,寫下了一首詩,淋漓盡緻地表現了自己的悲憤之情。
這首詩名為《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全詩如下: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此詩隻有短短四句28個字,卻将詩人對好友的一片真情寫到了極緻,千年來感動了無數人。
詩歌開頭一句是環境描寫。
屋中的燈火忽明忽滅,昏暗中,物影也顯得搖曳不定。
因為詩人的心中悲涼,所以一切景物在他眼中也就顯得昏暗。
看到燈就覺得是“殘”的,連燈下的影子也變得晦暗不明。
這是典型的以哀景襯哀情,這樣凄涼的環境描寫也就奠定了全文悲涼的感情基調。
接着的一句算是解釋詩人為何心情會如此哀傷的原因。
因為他聽說了白居易被貶到江州的消息了。
在古代,一般來說若是被貶到外地,很難再回到權利中心。
就像劉禹錫、蘇轼,都是一貶再貶。
何況白居易還是因為得罪了朝中權貴,除非這些權貴逝去,否則白居易是很難再回巅峰。
想到好友和自己同病相憐,詩人的心中怎能不感傷呢?
何況此時的他本在病中,一種凄涼之感油然而生。
接下來的一句,很多人都聽過,雖然略顯誇張,卻最能體現詩人對好友的深情厚意。
大病之中的他聽聞了這個消息,蓦然從床上坐起。
詩人用“垂死”二字,可見當時他的病情是多嚴重。
按理說這樣嚴重的病,應該卧床休息,“坐起”應該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但他卻“驚坐起”,可見當時的詩人心中是有多麼震驚。
從另一方面來講,也體現了他對白居易是多麼地關切。
據說當年白居易聽說元稹被貶谪時,是“枕上忽驚起,颠倒着衣裳”,兩人的情意可見一斑。
最後一句還是環境描寫。
暗夜裡,屋外寒冷刺骨的風雨,吹進窗戶,詩人的身心一片冰冷。
“暗風”、“寒窗”都是及其凄冷的意象,而這樣凄清的氛圍,更加突出了詩人此時悲涼的心境。
全詩以景開頭,以景結尾,中間穿插着情,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将聽聞好友被貶消息後的凄涼心境刻畫得入木三分。
據記載,白居易收到這封信後,也是大為感動“至今每吟,猶恻恻耳”。
這首詩中最出名的無疑是“垂死病中驚坐起”這句,後來卻被網友惡搞“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後一句出自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對于這樣的惡搞,有人覺得無傷大雅,有人卻認為這是對文化的不尊重。
不知你怎麼看惡搞詩詞這類事呢?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