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國家組織高值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第二槍”人工關節在天津正式開标。本次采購産品為初次置換人工全髋關節和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共有49家企業獲得參與集采資格,進口品牌有捷邁、強生、施樂輝、史賽克、貝朗等,國産品牌有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威高骨科、大博醫療、微創醫療等。
愛康、威高全線中标,進口巨頭低價競标,平均降幅80%
據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集中采購組組長高雪介紹,此次拟中選的人工關節産品價格從平均3萬元降到1萬塊以内,降幅達到80%以上。此次髋、膝關節産品首年意向采購量共54萬套,按2020年采購價計算,采購金額約200億元。執行集采價格後,整個市場終端規模将大幅縮水。
全場最低價出自天津康爾諾科技有限公司的合金—聚乙烯類髋關節産品,為1788元(1個髋臼螺釘450元,伴随服務50元);次低報價為上海晟實醫療器械科技的合金-聚乙烯髋關節産品,為1970元(1個髋臼螺釘60元,伴随服務200元)。其他多數企業的報價區間集中在6000元至8000元之間。
*報價數據以官方文件為準
在伴随服務上,外資施樂輝與強生報出50元低價,而其他廠商報價均在100、150和200元三個檔位,鮮少有企業報出400元的價格。
從中選情況來看,國産企業愛康、威高全線中标,進口企業降價意願也明顯提升,史賽克甚至在合金-聚乙烯類髋關節産品系統中報出最低價。
國産進口旗鼓相當,集采助推關節國産化
骨科關節國産化程度較低,市場主要被強生、捷邁邦美、史賽克及施樂輝等國際巨頭所占據。對于國産企業而言,借助這次集采,有望擴大其在國内的市場份額。
在《最新:關節國采9月14日正式開标,市場格局大變天》文章中,我們也提到從A組首年意向采購量來看,國産與進口在髋關節需求數量相當,其中國産為123424個,進口為123680個。
A組各産品系統國産進口首年意向采購量(個)
從中選結果來看,一共有44家企業的産品中選(部分中選企業清單見文末附錄),其中國内生産企業30家,進口企業14家,國産與進口預計分配量差距明顯縮小,國産關節企業已逐漸占領更多市場份額。
醫械彙藍皮書數據顯示,目前國内關節領域的國産化率約為35%,通過集采的開展,預計國産化将達60%-80%。
中标不是終點,供應環節更是重點
此前冠脈支架集采部分緊缺引發市場關注,業内人士表示或因為醫院少報量導緻。同樣的問題,在關節報量中也有體現。人工關節集采髋關節三個系列總采購量為30.6萬個,膝關節采購量23.2萬個,共計53.8萬個,比業内預估總數要少很多。
一位天津醫藥采購中心負責人解釋,業界預估的數據是以2019年的使用量為基礎,按每年12%的市場增速測算的。但醫院是根據2020年實際使用量上報的,因為新冠疫情,醫院大概有四個月沒怎麼做手術,所以比預估少。
“如果2022年疫情控制的好,實際的需求量有可能會達到100萬,比現在的需求量翻一倍。”上述天津采購中心負責人預測。
為應對變數,此次競标所有企業都要申報在中國市場的最大産能,以保障後續的供應。
同時,在醫保局推動下,關節集采開展後,醫用耗材登記系統将上線。按要求,企業要實時向國家組織聯采辦報送中選人工關節的庫存數量、供應量流向、醫療機構入庫數量等信息,還将統計人工關節的翻修率、不良反應等數據。
集采外,創新持續加碼
在積極降價參與集采這一紅海市場的競争外,骨科企業創新動力強勁。
威高骨科表示,“公司在關節領域的創新包括多個方向,如産品線擴充(翻修髋關節、翻修膝關節、單髁、肩關節、踝關節等),新材料新工藝産品的開發(陶瓷膝關節、碳纖維peek初次腫瘤關節等),以及3D打印産品(腫瘤定制、初次定制)和骨科手術機器人等,以此來擴大骨科醫療器械的護城河。”
而作為國内唯一一家擁有3D打印定制化産品注冊證的公司,愛康醫療表示“我們擁有5個3D打印産品定制化注冊證,在翻修和重建手術中具有很強的優勢,且我國關節翻修市場處于上升期。此次集采後,醫生将更加專注于複雜病例的處理,未來這一領域的需求量會增加。”
進口企業強生也表示,“集采之下可能會引發産品價格戰,但進口廠商一定打不過國産品牌。因此,強生的應對策略是大力發展骨手術科機器人,而相關耗材也可以通過該機器人進行搭配銷售。”
總的來說,關節國采帶來的市場影響還是較為積極,集采涉及到的關節上市公司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威骨高科、大博醫療股價今日漲幅均超過10%。下一步國家高值耗材集采已放出信号,或将在骨科脊柱領域展開,我們将持續關注。
附錄、部分中選結果如下(具體以官方文件為準)
來源:Eshare醫械彙
本文為轉載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如有版權問題,可直接與我們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