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18:32:03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助力民有所靠)1

8月5日,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坪崗村村民陳宏謙的家中格外熱鬧,兒子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村委會和保險公司送來5000元教育金。“我看病、蓋房子、小孩上學,都得到了政府、村裡和保險幫忙。”這位曾罹患癌症的脫貧戶笑中帶淚,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盼頭。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助力民有所靠)2

陳宏謙一家。 南方 石磊 拍攝

在廣東,越織越密的保險保障網,讓許多像陳宏謙一樣身處逆境的基層百姓有了堅實的依靠。為了助力搭建“弱有所扶”“民有所靠”的社會保障體系,近幾年來,廣東引導人身保險機構聚焦鄉村振興、靈活就業等新需求和新變化,将服務的“觸角”延伸、下沉,探索推出了一系列靈活、普惠的保障産品和服務模式,讓普通老百姓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助力民有所靠)3

加固“四道防線”

确保困難群衆“病有所醫”

回憶起今年初母親的生病與離世,南雄市界址鎮大坊村的劉勝(化名)仍難掩悲痛。因消化道穿孔感染引發了膿毒性休克,母親經曆了住院治療,最後仍撒手而去。高達13.71萬元的治療費是這個脫貧戶家庭2年的收入總和。萬幸的是,保險賠完後總開銷僅4862.54元,“還不到賬單上的零頭”,避免了一場“人财兩空”的悲劇。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救助、大病保險支付了11.52萬,這部分是社保統籌,在出院時直接結算,病人自付約2.19萬元,通過我們提供的‘防返貧保險’再報銷了16991.77元,總報銷率高達96%。”中國人壽韶關分公司南雄支公司副經理高俊華拿出幾張理賠資料,拆出了四份保險。

在廣東銀保監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劉雲海看來,這正是廣東為農村低收入人群構築的四道防線。“在夯實基本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這三重保障的基礎上,再通過創新鄉村振興特色産品,加固第四道防線。”

作為基本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這種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治病的經濟負擔。但對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需要更多的保障讓他們敢看病。

廣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長效機制讓經濟困難的農村居民“病有所醫”。2021年7月,廣東省醫保局、财政廳、廣東銀保監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以大病保險為切入點,針對性提升城鄉居民尤其是困難群體醫療保障力度。

“我們推動各地市大幅降低了大病保險的起付線,降到當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梅州為例,起付線為7000元,超過這個金額就可以獲得大病保險的‘二次報銷’。”劉雲海表示,針對困難群體,則進一步傾斜保障力度,政策範圍内的支付比例提高到60%。僅2022年上半年,廣東大病保險共覆蓋建檔立卡脫貧人口101.7萬人,賠付7200萬元

與此同時,在廣東銀保監局的引導下,人身險機構紛紛下沉,一批“保費低、覆蓋全、投保簡、理賠易”的鄉村振興特色産品,不斷築牢“第四道防線”:有為全省50萬農村婦女提供乳腺癌、宮頸癌救助的“兩癌險”、有覆蓋90萬農村低收入居民的小額人身風險保障……其中,最為村民所熟悉的,則是“防返貧救助責任保險”。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助力民有所靠)4

廣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長效機制讓農村居民“病有所醫”。

它被視為一份政策性保險“大禮包”,涵蓋醫療、教育、住房、傳染病救助、意外殘疾、身故等全方位的風險保障,且保費由當地政府部門出資,保障所有建檔立卡的脫貧人員、五保戶、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等農村居民。“在韶關,防返貧保險覆蓋了2.93萬脫貧戶,僅今年上半年,便為680人次從源頭上織密了防返貧的‘保障網’。”韶關銀保監分局黨委書記、局長蘇華介紹。

扶持靈活就業

讓新市民的安全感升級

将視角從農村轉向城市,如潮水般湧入的靈活就業人員,點燃了一座座城市的人間煙火。然而,戶籍問題、勞動關系……它們就像無形的藩籬,橫亘在這群新市民與當地的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之間。

“幹我們這行,風裡來雨裡去,苦點累點都不怕,就怕發生意外又沒保障。”小容在廣州做外賣騎手,一句話倒出了“廣漂”苦水。盡管廣州“單子多、收入高”,但他準備“攢兩年錢就回老家”。及時補充的保障,讓他改變了計劃。“現在我不僅有了社保,公司也幫我買了商業保險,收入穩定、工作自由,我更加安心,也願意留在廣州做一名騎手了。”

在廣東,像小容這樣的“新市民”超過4000萬,他們正成為廣東保險保障網上重點“加固”的對象。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助力民有所靠)5

超過4000萬的“新市民”,正成為廣東保險保障網上重點“加固”的對象。

記者發現,針對“快遞小哥”,有覆蓋意外、醫療、津貼等的“郵俠e路保”等專屬意外保險産品提供保障;針對家政人員,廣州在全國首創了家政服務綜合保險,政府補貼50%保費;針對建築工人,由建設單位投保的系列建築工程保險充當“安全墊”……一個又一個職業專屬保險,讓各行各業的“新市民”無後顧之憂。而在肇慶、珠海等城市,人保健康等商業機構配合政府經辦職業傷害保障,更是提升了保障理賠的質效。

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彭浩然看來,這正是廣東的優勢,通過政府引導保險行業充分參與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創新一系列普惠産品補位,為廣大“新市民”提供醫療、住房、養老等全方位的依靠。

遍布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的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率先打破戶籍的壁壘,讓“新市民”能夠輕松為健康添一份保障。佛山順德在全國首創了“政府 保險 科技 服務”出租屋安全管理新模式,為每間出租屋的承租人提供120萬元的傷亡及醫療保障;廣東銀保監局轄區已有7家公司推出8款專屬養老保險,其靈活繳費的方式,滿足了靈活就業人員養老更有保障。

一組數據能反映廣東新市民安全感提升的由來:2022年上半年,“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及網約車、外賣配送、即時遞送行業的37.6萬名新業态從業人員獲得健康、意外風險保障累計超過1700億元,人均風險保障超過45萬元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助力民有所靠)6

2022年上半年,廣東37.6萬名新業态從業人員獲得健康、意外風險保障累計超過1700億元。

“靈活就業人員是建設廣東的重要力量”,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黨委書記夏青表示,“要解決好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問題,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戶籍參保門檻,大力提升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便利。”數據顯示,全省以個人身份參保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達362.56萬人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7月18日,廣東9部門共同發布“廣東版”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提出20條針對性政策措施,解決“新市民”的重點需求。劉雲海表示,接下來,将協助做好新業态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同時推動商業保險與新業态從業人員基本醫療、養老、職業傷害保障等政策有效銜接。

“為新市民做好保障服務,對城市産生歸屬感、幸福感,事關廣東可持續發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鎖淩燕肯定了廣東做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展凱也表示,這項工作“對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具有重要意義”。

用活保障支點

撬動全方位便民惠民資源

無論是大美鄉村,還是活力都市,要作好民生保障這道“必答題”,都要下基層,察民情,才能解民憂,暖民心。在廣東,不斷擴面、下沉的保險業正以保障為支點,撬動各類便民、利民的“保險 服務”資源,以“多面幫手”的角色活躍在普通百姓身邊。

“阿姨,你爸爸生病報銷的錢7個工作日到賬,到時記得查收一下。”在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獅嶺村村委會,招商仁和人壽佛山分公司的保險專員趙舜華閑不下來。自2018年啟動村民險合作醫療項目,他便多了一項工作——每周四到村裡提供報銷的駐點服務。為了幫一位獨居老人打印缺失的病曆和清單,他在2天内跑了廣州、佛山的6家醫院。“5年來,沒出現過一單投訴,滿意率100%。”他流露出自豪。

保險基礎設施補短闆(助力民有所靠)7

招商仁和人壽佛山分公司村民險合作醫療項目提供駐點報銷服務。

以保障為橋,為鄉村的醫療服務連接科技力量。在韶關市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70多位村醫正在上一堂别開生面的培訓課。“平安健康“的李哲向記者介紹:“村醫進行随訪服務時,都是提着一大袋紙質材料滿村跑,還需要手寫記錄,現在我們教他們使用這款移動軟件,可以提升整個村的公共衛生、健康檔案管理等随訪工作效率。”。當地108個村子将受益于這項數智化服務,這是中國平安保險、金融、醫療健康“三下鄉”項目的一處縮影。

用服務為民排憂解難。今年1月,當心急如焚的朱女士帶着保單來到營業網點辦理退保時,引起了新華保險廣東分公司客戶服務專員李瑞英的注意,并得知朱女士因經營的店鋪面臨資金短缺,又缺乏抵押物難獲得銀行貸款,隻好退保換現金流。李瑞英轉而幫助她辦理了這筆保單的質押貸款,貸款資金當天到賬,還獲得6個月的免息和暫緩還本金,“既有了周轉資金,又沒失去保障,真是一舉兩得。”朱女士感謝道。

民有所需,我有所為。百姓多樣化的需求催生了保險業的多種功能。“保險業既是醫療、護理等基本保障的經辦者或者服務提供者,又是以醫療、護理保險為主線、融合醫養護等服務的補充保障提供者,還是經濟發展的助力者,關乎民生保障體系的經濟基礎。”在鎖淩燕看來,保險業已是民生保障體系不可或缺的力量。

“廣東政府開明、開放,善于利于市場機制,為保險業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供好的政策環境。”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認為,廣東保險業在民生保障方面還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未來的重點是推動不同層次的保障之間協同發揮作用,此外,借助數據和科技力量,針對性提供靈活又實惠的保障,形成可供推廣的廣東經驗。”鎖淩燕等專家建議。

數讀

●2022年上半年,廣東銀保監局轄區大病保險共覆蓋建檔立卡脫貧人口101.7萬人,賠付金額7200萬元

●2022年上半年,廣東銀保監局轄區鄉村振興專屬保險産品為全省90萬農村低收入居民提供445億元小額人身風險保障,累計賠付6000餘人,賠付金額785萬元

●2022年上半年,廣東銀保監局轄區保險業為37.6萬名新業态從業人員提供健康、意外風險保障,風險保額累計超過1700億元,人均風險保障超過45萬元

●截至2022年6月末,廣東以個人身份參保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達362.56萬人

【本文主筆 】南方日報記者 張豔

【采訪團隊】南方日報記者 張豔 周美霖 唐柳雯 黎華聯 唐子湉 肖文舸 唐亞冰 錢明雅 尚黎陽 石磊 羅一飛 見習記者 張令

【實習生】韋碧詩 許程浩

發自廣州 韶關 肇慶 佛山

【作者】 張豔;石磊;周美霖;唐柳雯;黎華聯;唐子湉;肖文舸;唐亞冰;錢明雅;尚黎陽;羅一飛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