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說山東人不吃辣

為什麼說山東人不吃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0:05:50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鄭芷南 許暢 實習生 任為

放眼全國,一些地域标簽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山東人性格豪爽,酒量大,長得高。在飲食口味上,川渝能吃辣,江浙尚清淡,山東喜鹹鮮……此前,有關“山東人能不能吃辣”的話題,一度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在山東,有人“無辣不歡”,也有人“點辣不沾”。魯南的棗莊辣子雞、臨沂炒雞等為山東“辣胃”正名,而大多山東人習以為常的蔥蒜之辣,卻令不少能吃辣的南方人民心生忌憚。多年來,在吃辣風味獨特的山東,“辣椒之鄉”“大蔥之鄉”“大蒜之鄉”“生姜之鄉”遍布,一幅“辣産業”地圖不斷發展壯大,已然“辣”遍大江南北。

不吃辣還是不怕辣?

“夏天,夜幕降臨,三五好友圍坐一起。兩盆麻辣小龍蝦,外加一盤辣炒花蛤,一把滋滋冒油的燒烤,三兩碟小菜。少不了兩頭蒜,一碟幹辣椒面。辣到鼻尖冒汗,端起冰鎮的紮啤杯,厚厚的玻璃外壁起了霧。”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陳奇向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描述了他眼中惬意的夏天滋味。

陳奇告訴記者,說到吃辣,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四川、湖南、貴州、江西等地,作為魯菜的發源地,山東似乎不太能進入到“吃辣”榜單。“我本身是個能吃辣的人,辣椒、蒜、蔥都愛。山東雖然沒有(上述)這些地方吃辣的标簽深入人心,但是我們有自己的特點。”

記者注意到,近兩年,關于“山東人能不能吃辣”的話題,魯南地區的網友頻頻在相關話題的評論區挺身而出,力圖為家鄉“正名”。

“棗莊必須擁有姓名!俺們從小就被教育,吃辣能當家。”帶上“誰說山東人不能吃辣”的話題,網友“空手套白頭”發了一條微博。“坐标濟甯,爸媽吃煎餅卷的不是大蔥,是辣椒。”在同一個話題下,網友“芸丫頭”說道。

記者在網絡上看到,不少山東網友表示“自己頓頓不離辣”,也有一些網友說,“身邊的山東人都不太能吃辣”,評論畫風一時兩極分化。

山東人吃辣首推魯南

山東省烹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文君對記者說,山東飲食特點以鹹鮮醬香為代表,“年齡上偏年長的基本是這個特點”。如今,随着年輕群體生活的需求變化,很多人喜歡追求味蕾上的沖擊感,“成為辣味菜的消費主力軍。”

“魯菜的構成,主要包括濟南菜為代表的内陸風味,福山菜(膠東菜)為代表的沿海風味,還有孔府菜。魯中的博山菜,以及魯南的棗莊、濟甯為代表的運河風味等,都是魯菜的豐富和補充。”劉文君告訴記者,他認為山東最能吃辣的地方當屬魯南,“可能受安徽、蘇北一帶影響”,辣味菜較多,其他地方辣味相對較少。

濟南一家八不食儒家菜館的負責人告訴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魯菜是酸辣甜鹹互相中和,為的是突出本味。但也并不是說魯菜就沒有其他口味的,比如麻辣雞塊、八寶辣椒、香辣脆藕等。現在好多餐廳都是融合菜系了,很多顧客口味比較寬泛,出來吃飯也都會點一些偏辣的飯菜。”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山東,談到吃辣首推魯南。以棗莊辣子雞、臨沂炒雞為代表的山東辣味菜遍及當地大街小巷。二者整體風味的精髓除了選用本地散養公雞,辣椒的選用也比較講究,如棗莊辣子雞的烹饪一般選用當地的皺皮辣椒以及朝天椒等,蔥姜蒜與花椒也是重要搭配。其與同樣呈現麻辣鮮香風味的萊蕪炒雞、青陽炒雞等,成為與川菜辣子雞不同風味特點的山東辣味代表。

不一樣的山東“辣”

記者走進一家青陽炒雞店,從事烹饪工作18年的陸師傅告訴記者,其店裡的炒雞以麻辣口味為主,“有兩大秘方:一個是秘制醬包,另一個就是印度魔鬼辣椒。把麻椒、花椒和魔鬼椒一起煸香,溫度升上來後再和雞肉爆炒。我們這的辣度是要高于其他飯店的。進店的客人對辣的接受程度普遍還是比較高的,不少人都會選擇中辣。”

陳奇告訴記者,論辣味的普及度,相對于四川、湖南、貴州等省份對辣椒的偏愛,蔥姜蒜的食用或許更能呈現山東人的吃辣特點。在山東,蔥、蒜的生食可謂“宜乎衆矣”。“無論是餃子、包子、面條,還是饅頭、煎餅,對于大多數山東人來說,日常吃飯的時候沒點蔥、蒜的辣味,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陳奇說。

前段時間,一段“山東人與四川人吃辣對比”的短視頻獲贊近50萬,評論、轉發均達到數萬之多。該博主分别飾演一位手持蒜瓣的山東人,以及手持一枚辣椒的四川人,“二人”各自生吃手中的蒜與辣椒,均表示不辣。但互相換過來後,卻被對方習以為常的“辣物”辣得受不了。

不少山東網友表示,“咋會有人覺得蔥姜蒜比辣椒辣呢,山東人民不理解”“我能吃生蒜,但吃不了辣椒”。網友“萬崽崽”稱:“我宣布中國最能吃辣的省份是山東。讓湖南、江西、重慶、四川、廣西、雲南人都過來試一試,生吃蘿蔔、大蒜加大蔥!我一個江西人被辣的要去看胃病了。”

還有不少南方省份的網友則表示,“感覺大蒜比辣椒辣,大蒜吃下去感覺胃在發燒”“作為四川人,能吃辣椒、糖蒜、醬蒜、臘八蒜、蒜泥,唯獨吃不來一整個的生蒜”“在山東十幾年,頓頓有辣椒,吃不了生的蔥蒜韭菜。”

山東“辣産業”地圖

山東是産“辣”大省。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山東有“大蔥之鄉”章丘,有“大蒜之鄉”金鄉、蘭陵(原蒼山縣),有“辣椒之鄉”金鄉、武城,有“生姜之鄉”“花椒之鄉”萊蕪等,一幅頗具齊魯特色的“辣産業”地圖日趨發展壯大。

6月,大蒜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的濟甯金鄉,50餘萬畝的大蒜收獲完畢。此前,記者在金鄉采訪時得知,當地圍繞大蒜已形成“種植-冷藏、加工-貿易”的完整産業鍊。

在金鄉,伴随着大蒜産業的迅速發展,辣椒産業順勢而起。蒜農趙俊偉告訴記者,近些年,當地越來越多的蒜農們“在蒜地裡套種辣椒”,“每年大蒜的收獲、交易過後不久,就輪到辣椒了。”數據顯示,金鄉辣椒種植面積已達40萬畝,辣椒種植、加工成為當地又一農業支柱産業。

記者了解到,2020年8月,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評選出“全國十大名椒”,山東的金鄉辣椒、武城辣椒名列其中,兩地也同時位列“全國辣椒産業十強縣”。其中,德州武城也被譽為“中國辣椒第一城”,全縣辣椒種植高峰時面積達到30萬畝。近年來,武城辣椒從種植到加工、銷售,辣椒産業鍊日趨完善,逐漸發展形成江北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場。 

2022年3月,山東省辣椒協會會長譚英潮曾在受訪時表示:“山東辣椒在全國種植面積上排第六位,在産量上排第四位。老幹媽、四川郫縣豆瓣、湖南剁椒用的辣椒,80%原料都是來自以山東為龍頭的黃河流域。

而提到山東的辣味“扛把子”,非聲名在外的章丘大蔥莫屬。“蔥比人高”“蔥中之王”“再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章丘大蔥上熱搜的說法可以有很多種。據2021年的數據統計,章丘全區大蔥種植總面積達12萬畝,在智慧農業的加持下,實現年産量6億公斤,年産值達到7億多元。

更不要提在山東“辣産業”地圖上,還有萊蕪“三辣一麻”(生姜、白皮蒜、雞腿蔥和花椒)、蒼山大蒜、壽光大蔥、安丘大姜……如今,紮根齊魯大地發展的“辣産業”,已不斷發展為助農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為什麼說山東人不吃辣(山東人能不能吃辣引熱議)1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劉慶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