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骥才的散文作品有什麼?光明日報訊(記者韓寒)第十九屆百花文學獎頒獎典禮不久前在天津舉辦馮骥才、李佩甫、趙本夫、邵麗、李修文等作家作品分别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等多個獎項來自《人民文學》《收獲》《十月》《當代》等文學期刊的18位編輯獲得編輯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馮骥才的散文作品有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光明日報訊(記者韓寒)第十九屆百花文學獎頒獎典禮不久前在天津舉辦。馮骥才、李佩甫、趙本夫、邵麗、李修文等作家作品分别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等多個獎項。來自《人民文學》《收獲》《十月》《當代》等文學期刊的18位編輯獲得編輯獎。
馮骥才的獲獎作品《木佛》以物觀人世,以憂患心見民間文藝的困境,以良知引發深沉反思。老藤的《憂郁的星期天》探讨法、理、情與欲望、道德的關系,在看似不相關的案件背後思考公共管理與人性的博弈。趙本夫的《荒漠裡有一條魚》既是蒼涼雄渾的荒原史詩,也是深邃沉厚的民族寓言。甯肯的《火車》運用非凡的叙事能力,在解構與重建中,制造出懸疑的真實。範穩的《橡皮擦》對社會階層、城鄉等諸多問題進行了獨特而深刻的思考。尹學芸的《補血草》通過家庭故事呈現曆史的縱深感與厚重感。弋舟的《鼠輩》劃開了人的情感與精神危機四伏的内裡。魯敏的《或有故事曾經發生》将社會關系構成的認識遮蔽層層剝開,使得完整回憶并重構生活成為可能。張楚的《過香河》以“浮世繪”見衆生相,為北漂生活提供了新的書寫經驗。軍旅作家董夏青青的《在阿吾斯奇》剛柔并濟,成功地捕捉到家國情懷的具體情貌與手足之情的精神向度。穆濤的《中國時令的内部結構》行文疏密相間,雅俗同賞,字裡行間蘊含着極具洞見的内心表達。李修文的《緻母親》在深情中透露出真知灼見,探究中國故事的新内容和講述中國故事的新方法。熊亮的《萬物如果開口說話》用文字的形式創造出中國式的紙上異境。遊者的《至美華裳》在表達的高度節制中達到内在的精密、繁複和幽深。
百花文學獎以遴選當代文學佳作為使命,其前身為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創立的《小說月報》百花獎,每兩年進行一次評選。今年,為落實“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要求,特别增設“文化交流特别獎”,選出了陳毅達《海邊春秋》、武自然《啊哈嗬咿》、光明日報文藝部《緻敬英雄——2020抗疫報告文學集》三部代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優秀出版物。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23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