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隻要對教育家卡爾·威特的思想稍微有了解就會發現:
真正的早期教育都離不開大自然,隻有對大自然有足夠的尊重,足夠的接觸,才能讓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
生活在城市的我們,也會盡量在周末的時候帶孩子去濕地公園、去橘子洲這些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地方。
看季節變化、看草木凋零,看藍天白雲、在草坪上打滾兒......
也會在小區門外的菜園子裡短暫停留,告訴他我們吃的五谷雜糧和蔬菜都是土裡長出來的,對于在城市生活的我們來說,能看到已非常不易。
可能因為我是農村長大的,很想帶他去田野裡感受一番,看看春耕秋收,看看我們吃的大米到底是怎麼來的?
巧合的是,今年9月,我們回老家了一趟。我告訴他我們平時吃的大米都是水稻的果實哦,我還把稻谷的皮剝開給他看。
沒有見過闆栗的他,竟然說那是石頭......,下圖拍于2021年9月:
回來我就找了一套書《田野裡的自然曆史課》,說實話,這套書我瞄了好久,這是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袁隆平爺爺作序的一套繪本,帶孩子走進田野,了解更多的自然與農業知識。
我想說,這套田園風格的繪本真的太适合這個時代的小朋友看了,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我們,現實生活中看不到的,都可以在書裡看到,内容很豐富,适合4-12歲的孩子。
1、讓很少能見到農事的孩子更全面的了解中國的傳統農業文化,開拓孩子的視野。我們是農業大國,但是有的孩子連水稻和麥子都分不清,也不知道糧食是怎麼來的。下圖拍于2021年9月:
2、共有5本,5大主題,包含24節氣、傳統農具、五谷雜糧、水利工程、桑蠶文化。
500多個科普知識點,800多幅精美圖畫,方便孩子理解,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首屆國家科學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作序并力薦的科普知識繪本。
3、将農業融合到繪本裡的中國原創童書,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
孩子4歲的時候,放眼望去,書架上大都是國外的繪本,國内原創繪本真的很少,而像這種把自然和農業結合得如此巧妙的繪本,真是讓人忍不住稱贊。
看着這些繪本,我也會想起小時候,插秧、收稻谷的繁忙景象和一身的泥巴,但是父母總是不舍得讓我下田,我也會想到父母農耕的情景,他們的一生都是那麼純樸。
二
這套書有5冊,每一冊裡都包含着我們老祖先的智慧和結晶,我們分開來看:
1、《節氣歌裡的秘密》
這本書介紹了24節氣的由來,以及節氣裡的習俗、食俗和農事。
以前的時候,節氣用來指導農事,在2016年,24節氣被正式列為非遺代表作名錄,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産。
孩子早上起來就說,媽媽,後天就立冬了呀,我說,是啊,天氣越來越冷了,24節氣常識,我講了三年,每逢節氣的時候就會拿出來念一念。
2、《一餐飯裡的世界》
這本書是唐詩《憫農》二的最好寫照,講述了食物的發展曆史。
一粒種子變成餐桌上的一碗飯容易嗎?五谷雜糧指的是哪些呢?古代人剛開始的時候是以什麼為生呢?了解食物來源有助于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有時候我們會感歎老祖先怎麼那麼聰明,怎麼就知道有些東西能吃呢?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出,就連酸酸甜甜的西紅柿也有着“狼桃”的曆史。
3、《一把鋤下的曆史》
這裡講述了農耕的時候所需要的工具,我看這本書特别有感覺,因為我很容易想到小時候,很多農具我都見過,也用過。
把這些工作方式給小朋友看,他們一定驚呆了吧?雖然現在都是機器來代替人工了,但是這種很可貴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4、《一渠水裡的智慧》
我們都聽說過大禹治水的故事,但是在他之前,他的父親治水9年,還是失敗了,這裡講述了曆史以來的有名的水利灌溉工程。
水對于農作物是必不可缺的,如果不懂蓄水,在旱季來臨時,老百姓種莊稼就隻能靠天吃飯。
像我們國家的十堰和都江堰都因為水而得名,這本書裡不隻有曆史,它也包含着地理内容,不得不感歎,老祖先是真智慧。
5、《一束絲中的輝煌》
這裡講述的是桑蠶文化,人類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衣服穿的,慢慢地有人開始用麻來做衣服,開始養蠶。
隻是後來,慢慢地用棉來做衣服,而且現在,棉是做衣服的主要來源,那麼,這些布料是如何一步一步織出來的呢?可以和小孩子一起來探索。
結語: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根。
北京晚報資深編輯李峥嵘說:這套書将曆史學習與自然教育融合,也貫穿了當下大語文的概念。
5冊的定價是120元,現在領完券優惠價是38元。
價錢适合,質量也不錯,不管是自家孩子,還是送人,都是一份很特别的小禮物。
我自己因為看了這套書之後覺得很好,又入手了兩套送給親戚家的孩子。
我是4歲的孩子特别着迷太空,有哪些和天文相關的繪本和玩具推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