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世界讀書日哪些書單好

世界讀書日哪些書單好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4 19:37:03

4·23,又一個世界讀書日來了。

在我們這個信息幾乎無限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專門的“讀書日”似乎不會在人們心中掀起大的波瀾,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在信息的“大海”裡,大家似乎又處在一種“迷失”的狀态,有着不同程度的閱讀焦慮,工作那麼忙,哪有時間讀書?書那麼多,該讀些什麼?

全民閱讀,不必每個人都是專業人士,但讀書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必需品。世界讀書日之際,我們走進了作家、編輯、書店主理、普通讀者的閱讀世界,他們作為寫書人、編書人、售書人,同時也都是看書人,他們是怎樣讀書的?他們又是怎樣理解讀書的?

移動互聯網年代,讀書要做“減法”?

幾天前,中國文學“扛把子”莫言在公衆号上發了一段視頻,回憶了自己兒時的閱讀經曆。11歲,剛上完五年級就辍學當了放牛娃,有限的讀書生涯,認不了太多的字,但莫言酷愛讀書,十裡八村帶字的書基本都被他讀了個遍。最後實在沒有書了,一本新華字典成了他的最愛,按照拼音順序研究字典裡的字,奠定了他後來寫作的認字基礎。

世界讀書日哪些書單好(世界讀書日寫書人)1

莫言講述兒時的閱讀經曆

小木是莫言20多年的鐵粉。他是一個典型的80後農村青年,通過上大學在城市安家落戶,論年齡,莫言正好算是小木的父輩。酷愛文學的他,和莫言這樣的諾獎巨匠雖相去甚遠,卻也神交已久。

本世紀初,上大學的小木深深地迷戀上了莫言的小說,在學校圖書館裡,他和室友借來了《紅高粱》《檀香刑》《食草家族》……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他現在還記得看到《紅高粱》開篇那句“我爺爺這個土匪種……”時給他帶來的震撼,也記得把“(奶奶)十幾日來,風吹轉篷,雨打漂萍,滿池破荷葉”等句子記在筆記本上。

讀了研究生,莫言出版了《生死疲勞》,這時的小木仍然手頭拮據,但擠了擠生活費,還是第一時間入手了,幾乎又是一口氣讀完。作品奇絕的想象力,魔幻又真實的藝術世界,淩厲的批判現實主義筆鋒,小木将之評價為莫言的又一巅峰之作。幾年後,小木工作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小木和發小分享着這一消息,表達着對自己當年讀書眼光的得意之情,還會拿出當年讀莫言時的讀書筆記來“顯擺”。

世界讀書日哪些書單好(世界讀書日寫書人)2

小木當年收藏的莫言作品

如今,莫言人老心不老,與時俱進的他,經常活躍在手機端,熟練運用各種新媒體表達手段,小木作為鐵粉,一直追随着。小木告訴記者,他覺得莫言這種段位的大咖,已經不再需要制造流量了,“他能入駐平台,用新媒體和大夥互動,真是讀者的福利。”

然而,每日忙于工作的小木似乎是閱讀時間越來越少了,一部書經常打開翻了十幾頁就放置一旁,任其吃灰。“莫言兒時那個年代,是信息的荒漠時期,是‘閱讀對象’極度匮乏的時代,他對文字的饑渴、對文學的饑渴,要求他在生活中拼命地‘做加法’,找鄰居借書,找外村人借書,甚至一部字典都成了研究的對象。而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移動互聯網年代,總感覺需要‘做減法’,身邊太多太多的信息,太多太多的書,紙質書,電子書,客戶端,公衆号……還有各種短視頻平台,感覺被壓得透不過氣。”

“有時候這一天下來,總感覺有很多東西要讀,但又不知道該讀些什麼。”小木困惑着。

作家陸天明:讀書要一生堅持

人生海海,信息萬千,我們每天這麼忙,還要不要讀書,還要不要靜下心來讀書?

著名作家陸天明的答案是堅定的,他告訴津雲新聞記者,世上隻有兩件事是必須一生堅持的,否則就做不了大寫的人,一是吃飯,二是讀書。

這位寫出多部當代反腐名著的老作家,雖已年屆八旬,但仍保持着閱讀的習慣,他對讀書的理解頗為通透而富有哲思——“讀書要泛讀精讀相結合。隻有泛讀,則濫。隻有精讀,則呆。”他告訴年輕人,在信息的海洋裡,要學會取舍,有所甄别,要做到“泛讀和精讀相結合”。

“讀(學)和思,思和行相結合。以讀(學)促思,在思中導行,以行驗讀和思。以此反反複複,一生不止。”辯證的思想,深徹的體悟,回複完記者,老作家還不忘附上一個大大的笑臉表情。

資深編輯:用“碎片化時間”聽書

同為專業領域人士,湖南文藝出版社資深編輯陳小真的閱讀生活,給廣大年輕人和親子家庭提供了一個有益借鑒。

陳小真從事過多位當代名家的作品編輯出版,因為職業關系,他平時閱讀更傾向于當代作家,如馬原、畢飛宇、林白、範穩,最近他就花半個月的業餘時間,讀完了範穩的《水乳大地》和麥家的多部重要作品。不過,抛開職業原因,從個人愛好上他更喜歡外國文學名著,從去年底到現在,他重讀了《唐吉诃德》《月亮與六便士》《罪與罰》《人間失格》等。

世界讀書日哪些書單好(世界讀書日寫書人)3

讀書就是陳小真的職業生命,深厚的讀書積累讓他受益良多。近年來,陳小真還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讀書方法——聽書,并深深地沉浸其中。“現在的音頻平台有很多,會員價也不高,很多都是專業老師在朗讀,效果很好。”聽書的伴随性,讓他拾起了很多碎片化時間,送孩子上學路上,他會陪孩子一起聽四大名著的青少版,送完孩子,自己要去上班了,他就會切換到自己喜歡的内容。

世界讀書日哪些書單好(世界讀書日寫書人)4

陳小真陪孩子讀的繪本

女兒還在兩歲時,他就帶着孩子讀繪本,多年下來,讀過的繪本已有兩千多本,如今孩子剛上二年級,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進步很快。陳小真說,為了提升家裡的閱讀氛圍,他把客廳的一面牆打造成了書牆,家裡人從不看電視。

現在的手機和網絡吸引眼球的東西太多,他給青年人建議,不管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讀者,都應該盡量少看一些短視頻,少“刷手機”,應該給閱讀以更多的時間。“每天的時間都很短暫,很寶貴,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閱讀的時間就少了。我不看朋友圈,一打開朋友圈,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過去了。”

書店人:給讀者創建讀書“場景”

在信息海洋裡堅守精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為讀者提供一個安靜的空間,無數的書店人在努力着。

擁有百年曆史的内山書店,在天津落地大半年,迎來了入駐天津後的首個世界讀書日。主理人趙奇和團隊策劃了好幾場豐富的線下活動,從名家講座,到名社書展,趙奇忙得不可開交,到下午了,他才匆忙扒了幾口飯。

書店剛落成時,團隊承諾,會延續魯迅時代的漫談會。如今,内山書店漫談會和沙龍活動擁有了更加豐富的内容,從生活到藝術,從文學到哲學,圈粉衆多,風生水起。

世界讀書日哪些書單好(世界讀書日寫書人)5

内山書店(資料圖)

“比如讀書日這天張宇先生的漫談會,來現場的會有内山的書友,也有張宇的粉絲。張宇先生是泥人張第六代傳承人,通過和他的近距離交流,大家可能更容易走進泥人張的技藝世界。”趙奇告訴記者。這時的書店,就成了作者和讀者、非遺和粉絲之間的一個橋梁,交流場景的搭建,成了讀書、理解書的一個重要方法。

回歸中國大半年來,内山的品牌,得到了很好的經營和傳承,年初疫情帶來的影響慢慢淡去,趙奇對書店的信心越來越足。

經過大數據分析,趙奇驚喜地發現,不同于一般商業體内書店的形态,來内山的讀者中,60歲及以上年齡段的顧客占到了足有六分之一。“老齡不是老朽,我們發現這部分讀者,有着更強的線下消費的粘性和忠實度,學曆和文化層次也要高一些。”

一些小發現,不停颠覆着趙奇的固有認知,他發現,不少老年人喜歡讀推理小說,而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則讀起了王陽明。

獨特的背景,讓日本文學在内山書店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一些年輕書友來到店裡,不隻是為了看某一個作家的書,更是為了挑選某個獨特的版本,很多讀者在版本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理解水平。“一些粉絲過來,就是相信我們店裡推薦的版本”。

和書打交道多了,趙奇對讀書的理解更加地包容。幾天前,他跟一位朋友開了個玩笑,說“如果你不隻是每天刷抖音快手,看朋友圈,還保留着一些閱讀興趣,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如果你還讀一點文字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在4·23這天裝得不那麼辛苦。哈哈!”

津雲新聞記者 陳慶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