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恐龍會發電

恐龍會發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20:12:55

“恐龍終于回家了!”連日來,這條上了熱搜的消息成了蘭州市紅古區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在國際博物館日舉行的捐贈文物藏品儀式上,紅古區博物館終于迎來了由收藏家侯興軍先生捐贈的一具完整的鹦鹉嘴恐龍化石。這具恐龍化石的到來,終于結束了恐龍故鄉沒有完整恐龍化石的曆史。

恐龍會發電(恐龍終于回家了)1

紅古區作為恐龍的故鄉,1947年在該區海石灣鎮出土的馬門溪龍,是我國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之一,距今約1.6億年,是化石記錄中脖子最長的恐龍,個體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現珍藏于中國古動物館。2000年,紅古區建成了華龍廣場,并在廣場上建起馬門溪龍雕塑。雕塑長20米,高12米,按照裝架複原圖複制,成為紅古區的标志性城雕。

恐龍會發電(恐龍終于回家了)2

近年來,紅古區在大力宣傳提高馬門溪龍的知名度的同時,向全社會各非國有博物館、民間收藏機構、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人士發出捐贈文物藏品的倡議。自倡議發出以來,各民間機構及社會熱心人士積極踴躍向蘭州市紅古區博物館捐贈藏品。

截至昨天,共接收2家民間機構及10位社會人士捐贈藏品600餘件/套,其中包括:彩陶301件、玉器1件、瓷器21件、石器70件、骨器16件、古錢币96件、青銅器6件、古生物化石3件、紅色文物13件等。尤其是侯興軍先生捐贈的完整的鹦鹉嘴恐龍化石,及其他收藏愛好者捐贈的胫骨化石和大唇犀頭骨化石等化石類标本5件,豐富了博物館藏品數量和類型,壯大了館藏力量,提升了藏品質量,拓展了觀衆參觀内容。

據了解,紅古區博物館成立于2011年。現有館藏文物682件套,其中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18件/套。主要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馬廠類型及辛店文化時期的彩陶。目前,該館已成為展示紅古區彩陶文化、河湟曆史的重要窗口。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顔娜

通訊員 馬雲 文/圖

來源: 蘭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