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劃船遊玩

古人劃船遊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4 04:37:49

古人劃船遊玩(中華行五十八都江堰上握)1

五十八、都江堰上握“锸 ”人

邢少山

四川的都江堰位于市城西,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産、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它是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這亇工程建築二千多少了,一渠興邦,把個“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地方變成了“天府之國”,今天我們随團到這裡來參觀。

我們的車子來到青城山,下車不久,便聽到一種低顫、轟鳴的水聲。往前走,便到了伏龍觀。伏龍觀,着上去洋洋大觀,江水翻江倒海,喧嚣奔騰,勢不可擋。再向前走,見江心有石籠,成魚嘴形,水碰到石籠,一下子裁為兩截。導遊說,咆哮奔騰的岷江在這裡一分為二,變成内江與外江了。導遊介紹說,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守,李冰接任,沒有餞行,不要接風,“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他來到祟山峻林中,艱難跋涉,勘察地勢,尋覓治水良策。他了解到了發源于羊膊嶺的岷江水,水源非常豐富,但流入到成都平原,卻易決易澇,“十年遭澇盡為蕪。”李冰以使命為學校,以水利為教材,“大塊假我以文章”,悟出“遇彎裁角、逢正抽心”的治水策略,通過伏龍觀,因勢利導,将岷江水引入新渠灌溉,使之成為外江;讓側流經寶瓶口,流入走馬河、蒲陽河、柏條河,進入廣袤的成都平原,成為内江。恐内江水大,李冰又在都江堰附近修建能漫水的飛沙堰,暴雨洪水時自然流入外江;同時還根據都江堰附近容易被沙礫、卵石充填淤高的特點沒計出杩槎斷流的辦法,年年在内江與外江輪流“深掏沙、作低堰”,消除水患災害。我們來到“水上畫樓”——南橋,橋上兩個人扮的美猴王格外亮眼。 寶瓶口,李冰用火燒岩石的方式,将玉壘山鑿出一個缺口,形似寶瓶,飛沙堰竹籠裝卵石。在實地看到、了解到這些情況,我們感到都江堰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水利工程。我們行走在都江堰,這裡周圍植被茂盛、鳥語花香,山勢不是太高,郁郁蔥蔥的山林,波光粼粼的水面,清爽宜人,讓人心情開朗。

古人劃船遊玩(中華行五十八都江堰上握)2

最後,我們來到二王廟,是為紀念李冰父子治水所做出的貢獻所建。山門“二王廟”三個金字,系是愛國将領馮玉祥将軍的手筆。它臨岷江,後依翠嶺,南望青城,西連岷山,遠近風光十分绮麗,人稱“玉壘仙都”。廟門前壁上我們看到有清代末年繪制的《都江堰灌溉區域圖》,是極為珍貴的曆史資料。走進廟内,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前殿李冰像身着袍服,正襟危坐,手拿着半裹的絹圖,凝神沉思治水方案;後殿二郎像草履便服,手執鐵锸,英姿勃勃,充滿青春豪邁激情,父子倆手裡握着同樣的工具一把“锸 ”。“锸 ”,是古代插起地上土的工具,相當于現代的“鍬”。有文獻記載:“大禹治水,勞作焦作,持锸 向野”;漢代王莽也“負籠荷锸 ”。眼前的李冰父子倆也各自握着“锸 ”,是一個普通勞動者所持有的工具,這使我們感到親切與震驚,我感到他倆太偉大了,他們曾“一锸 曾領百萬師,一生轉戰三千裡。”導遊看我們不舍離去,又告訴我們一件奇事。1970年,在都江堰的淤泥中挖出一尊石像,頸子已斷,但手中握的長锸 卻絲毫未損,人們無不感到奇怪。我們看到二王廟内匾額、對聯、詩文、石碑甚手書“功垂不朽”、光緒帝禦筆“功昭蜀道”,以及“恢拓禹功名父子,創開天府古神仙”等,都是對李冰父子治水功績的贊頌。廟内有觀瀾亭,亭邊一排丹牆石壁上镌刻着兩則治水《三字經》。前後娘娘大殿、戲樓、牌坊、兩廊”等。

我們在裡面遊覽,感到都江堰上有這樣的握“锸 ”人李冰父子,有這樣的握锸 精神,我們的事業一定會取得偉大的成就,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克服,我們的恢興夢一定會實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