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自身的道德修養

孔子自身的道德修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1 22:21:15

孔子自身的道德修養?“仁義禮智信”的現實意義儒家文化把“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概括為人的基本素養,稱之為儒家“五常”,其在天為之命,其賦予人為之性,其主于身為之心,其所以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亘古今無有或變者,是長道也,故謂之五常在人缺者不可,缺者受損在現代社會更是如此,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孔子自身的道德修養?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自身的道德修養(孔子當年倡導的)1

孔子自身的道德修養

“仁義禮智信”的現實意義

儒家文化把“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概括為人的基本素養,稱之為儒家“五常”,其在天為之命,其賦予人為之性,其主于身為之心,其所以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亘古今。無有或變者,是長道也,故謂之五常。在人缺者不可,缺者受損。在現代社會更是如此。

仁——人生追求的高境界

仁者,即愛人,仁愛,寬厚正直,有責任心。仁愛,愛親人,愛家庭,愛同事,關愛他人。

孔子特别主張個人的不懈修養,強調君子須臾不可離“仁”,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要力争做一個仁德之人。毋庸諱言,在現代化和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由于思想多元化的負面影響,現在的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私自利心理,缺乏奉獻和責任意識,這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孔子的“仁愛”精神依然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義——思想行為的價值判斷标尺

義者,即正義,大義,義氣。看重情誼,有甘于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

孔子常常“義”“利”并提,反對見利忘義的行為,堅持“義以為上”“見利思義”,并以此作為評判君子與小人的标準。如《論語》中所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儒家後學把“義”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地位,孟子更是把“義”作為評判一切的最高标準,呼籲“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對于當今之人,不光青少年,有些成年人對于“義”的概念也模糊不清,或者片面理解,将“道義”理解為“義氣”,當自己的朋友或者哥們有需要時,不管是正當的還是不正當的,都腦子一熱“兩脅插刀”,置法律法規于不顧。《論語·為政》有“見義不為,無勇也”之語,表明孔子當年踐行“義”的決心和勇氣,成語“見義勇為”即來源于此。

禮——為人處世的基本守則

“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甯。”即為人處事要不違背天理,合乎道理,順乎情理。所謂不違背天理就是研究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學禮,無以立”,孔子認為,“禮”是個人道德修養過程裡的必要因素,并對此提出了極高的規定和要求。“禮之用,和為貴”,孔子提出的“禮”的思想觀念,在今天依然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一直以來對“禮”非常重視,在日常生活中懂禮、守禮,對于有效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智——自立于世的重要保障

智者,即聰明,智慧,理智,有見識,學習進取,自強不息。孔子講“智者不惑”,認為擁有智慧的人才能“不惑”,并稱自己四十而不惑。孔子把“智”理解為一種理性精神,一種才智和能力,并把它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予以強調。不管是青少年智力和學習成績的提升,還是成年人個體生存智慧和生活能力的展示,都是自立于世的重要保障。

信——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

《說文》解釋:“信,誠也。”信即誠信,信實,信任。要為人誠信、誠實,工作務實,從小處做起。孔子對“信”極為重視,《論語》裡“信”字出現的頻率頗高。孔子教育學生,主要有四項内容:文、行、忠、信,信占據其中。

仁者無敵,義者可敬,禮者不辱,知者不惑,信者雙赢,“仁義禮智信”,相輔相成。孔子當年倡導的“五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依然煥發着嶄新的現實意義,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内容。

壹點号風雲行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