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需要更多創新?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創稿,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傳統文化需要更多創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創稿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不僅是國家的政策目标和文化期待,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這與當下火爆“出圈”的國風文化浪潮息息相關。國風文化“火起來”,需要挖掘我國寶貴文物和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号和文化産品,它對于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
深刻理解國風文化“火起來”的本質、價值向度與發展趨勢
國風文化是一種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彰顯傳統文化精神、體現中式審美特色、突出中華曆史文化偏好的現代文化形式。國風文化蘊含着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它通過新奇的創作手法和符号修辭策略,将音樂、服飾、造型、場景等傳統民族文化符号與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符号進行提取、編織、組合,并以青年慣用的符号傳播和互動模式,進行傳統文化的再生産和廣泛傳播,成為傳統文化的時代化表達。
國風文化本質上是對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與彰顯,它的本質特征和優勢就在于通過新奇思維和創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現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活起來”。同時我們應當明确,國風文化“火起來”的根本價值指向在于使傳統文化“活起來”。
當下青年具有“愛表達”的特性,他們極具個性、參與性和時尚性,具有探索精神,樂于将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結合,從而掀起國風熱潮。而“國風熱”的背後,是國風文化能夠滿足青年一代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追慕、對中華民族基本精神的追逐和對社會正能量的追尋,能夠實現青年對民族身份的自我呈現、對民族文化自信的熱切表達、對民族傳統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期許。
由此我們看到,傳統文化“活起來”是國風文化“火起來”的必然趨勢。國風文化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時尚化重構和生活化傳承,實現了文化底蘊、現代思維和創意形式的統一,将發展文化産業與保護傳統文化生态、促進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形成了有機對接,這既為開拓文化市場、繁榮文化産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同時也借助前沿科技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尋得了時尚的傳播介質,開辟了大衆化叙事策略,創設了新的發展空間,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這些都必将促進傳統文化進一步“活起來”。
正确把握傳統文化“活起來”的表現、方向和要求
當下日漸“火起來”的國風文化,彰顯着傳統文化發展的時代化進程,為傳承發展傳統文化提供了方向借鑒,培育了青春力量,天然地推動着傳統文化“活起來”。
從發展邏輯看,傳統文化自身具有延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傳統文化尚變、包容性極強,具有在整合中創新的特質,因而能夠通過與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擁有強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傳統文化融入青年流行風尚而醞釀生成的國風文化,正是傳統文化為謀求自身發展而主動納入新内容、新條件所形成的,是傳統文化“活起來”的重要表現。
從生成邏輯看,國風文化“火起來”是實現傳統文化“活起來”的重要方向。中華民族有着豐厚的文化“家底”,我們從來不缺少優質内容,關鍵在于以“新”奪人,用新業态、新模式、新途徑來“活化”傳統文化資源,吸引人們的眼球。諸如《國家寶藏》《唐宮夜宴》《隻此青綠》等優質國風文化節目,引得年輕人“瘋狂蓋章”……可見,國風文化解鎖了傳統文化IP的“流量密碼”,提供了展現傳統文化魅力的無限可能,為傳統文化“活起來”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借鑒和發展方向。
從運行邏輯看,國風文化“火起來”是傳統文化“活起來”的内在要求。要實現傳統文化“活起來”,必須依靠人民群衆尤其是青年一代主體能動作用的發揮,需要國人發自内心的文化認同、自主自覺的強烈意願和切切實實的實踐推動。一方面,國風文化能夠對人們進行“軟浸潤”,不斷鞏固和形塑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審美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另一方面,新一代青年是推動國風文化生長發展的主體力量,他們為傳統文化“活起來”強化了主體力量和内生動力。
以國風文化“火起來”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行穩緻遠
為了更好地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應該積極引導“國風熱”進一步發展。推動國風文化發展,必須立足傳統文化與國風文化的“關聯點”,深刻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内涵與實質,注重内容的精準性與深刻性,這是有效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證。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立足時代背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為傳統文化“活起來”凝聚活力之源。
要推動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國風文化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和趣味性,能夠以更年輕、更具活力的方式,将符合主流意識形态和主流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内容傳達出來,這既是國風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也是“國風熱”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獨特優勢。
同時,要注重對國風文化發展的價值引導和約束規制。國風文化收獲了傳統文化的大IP特質,具有無可比拟的經濟價值,但同時其過強的商品性、消費性和娛樂性特征容易遮蓋自身的深層次價值。因此,必須加強對國風文化發展的價值引導和約束規制,優化文化經濟政策,樹立國風文化模範品牌,積極引導文化工作者的創作導向,大力研發網絡監管技術、完善相關法律規章制度,不斷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分别系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