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
吳:會意學。甲骨文尖(錄· 622),象大聲說話時張口揚手之形。金文吳(南宮鼎)與小篆昊(說文矢部)略同。從矢(音側,側頭義)、從口,會歪斜着頭大聲說話意,本義即大聲說話,引申為凡大之稱。吳、俗字。
【姓氏起源】
“吳”姓見諸文獻甚早,據《山海經·海内經》記載,炎帝之孫曰吳剛,此為文獻可考生活時代最早的吳姓人物。但同樣的,吳剛并不是今天大部分吳氏子孫的祖先,今天絕大部分吳氏子孫其實都出自姬姓。
據《史記》、《廣韻》、《通志·氏族略》等書記載,商末時,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有三個兒子:分别是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和三子季曆。三子季曆精明能幹,更生了個少有聖瑞的兒子姬昌,所以深得父親古公亶父寵愛。為周部落日後的發展考慮,古公亶父有了将首領之位傳給季曆的想法。太伯和仲雍知道父親的想法後,為了不使父親為難,便決定主動讓賢,遠奔到東南沿海一帶生活,以此來回避季曆。兄弟倆到達吳越一帶後,為落後的當地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技術,促進了當地的發展,當地土著于是擁立太伯為領袖,建立了勾吳政權。領袖之位傳至太伯弟仲雍三世孫周章時,恰逢周武王伐滅商纣,建立周朝。武王正式冊封周章為諸侯,建立吳國(今江蘇蘇州一帶)。春秋後期,吳國逐漸強大起來,一度攻破楚都,成為春秋末期的一霸。後來,吳國末代君主姬夫差驕傲自大,濫用民力,被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所滅。吳國王族子孫避難四散,為表示:不忘故國,于是紛紛以原國名“吳”作為姓氏,這就是今天吳姓的起源。
吳氏著名人物有兵家亞聖吳起、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吳廣、西漢長沙王吳芮、東漢大司馬吳漢、唐代畫聖吳道子等。
【姓氏故事】
吳起吮膿
吳起擔任魏國将軍時,率軍去攻打中山國。看見士兵中有一個生了毒瘡的人,于是就跪下來,親自為他吸吮膿血。這個士兵的母親得知後,馬上就哭了。有人問她:“将軍這樣對待你兒子,你為什麼還要哭呢?”她回答說:“吳起曾經為我兒子的父親吸吮傷口,他父親因此拼命作戰,就戰死了;如今看來這孩子也要因此而戰死了,我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才哭的啊。”後來這個士兵果然勇敢地戰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