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改革開放這麼久以來,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真可謂是越來越完善,有了這些政策,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民,切實享受到了真金白銀的利好。年輕時大家都有着一定的工作能力,不過是術業有專控的區别罷了;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體的各項機能相較之前有了很大的下降,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相應的個人的工作能力是一天不如一天。此時若能定期領取到一定的退休金,就算這些年來,自己一分錢積蓄也沒能攢下,最起碼個人基本的生活質量,還是能得到保障的。反之若在年輕時候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或者在退休前沒有繳夠15年,退休金是一分錢也領不到的。
現如今絕大多數人,都有繳納養老保險的意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盡量不要斷繳,否則容易産生以下3大危害,來一起看看:
第一,失去一大筆利息收入職工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賬戶,前者是進入養老金統籌基金的錢,是儲蓄性質的;後者有一定的理财投資性質,其包含了退休前個人負擔費用的8%,這筆資金是可以産生利息收益的。個人賬戶斷繳後雖然可以進行補繳,但這部分不計算利息。也就是說繳費年限一模一樣的兩個人,連繳的一方,退休後可以領取更多的利息;中間斷繳的一方,就失去了這筆收益,養老金的月水平,自然而然就會降低。
按照目前的規定來看,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當然每月繳納的資金越多、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後我們實際到手的資金就越多。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斷繳是會縮短個人繳費年限的,輕則減少退休後到手的實際金額;如果您開始繳費的時間比較遲,再一斷繳,說不定連最低的15年都達不到,這就實在是虧大了!
當然如果是單位原因造成了斷繳,我們可以要求單位為這件事負責,必要時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打官司畢竟不是什麼好事,因此閑來無事時,我們可以下載相應的app,及時查看養老保險繳費情況,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以往很多人由于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也不想負擔較高的成本,參加待遇不是很好的居民養老保險,就專門等着一次性補繳。現如今我國通貨膨脹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城市也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取消了一次性補繳的政策。當前隻有少部分在《社會保險法》實施前,率先繳納了養老保險的人,才能享受到辦理延遲退休、若5年後還沒有繳夠,才能一次性補繳的福利。
綜上所述,能不斷繳就不要斷繳,其實15年對一生來說真的不算長,堅持每月繳納最低基數,對絕大多人而言,其實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往期文章:
9月~11月,5筆錢将發給退休、農民等人手中!有人一次領3000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