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除夕,我都會打開窗簾,站在窗前觀看外面的煙花。那璀璨而絢爛的煙花,各種形态和色彩的煙花照亮夜空,童年的一幕幕又浮上了心頭。
記憶中第一次看煙花是被媽媽抱着,站在庭院中,看着漫天閃爍的星花,仿佛是天空在說話。小時候膽子小,每次放鞭炮都是哥哥的活,我隻敢遠遠被媽媽抱着觀看。直到,那一年春節,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了……
軍軍是小舅家的孩子,小我兩歲,也許是住在郊區天生與大自然親近吧,非常調皮。那年春節,全家到小舅家串門,一見到我,軍軍興奮異常,拉着我就往外跑,大人不許出院子的囑咐被甩到了身後。
原來,軍軍居然攢了好多各種規格的零散鞭炮。那時候的鞭炮質量不太好,一挂鞭炮放完總有漏網之魚,孩子們經常在大年初一開始,到各家門口尋找零散的鞭炮,一個一個點着玩,而軍軍則玩出了各種花樣。
一開始我們還隻是把一枚鞭炮立在某個地方,用一根香點着,既防止炸到手,又不至于過早與香煙結緣,兩全其美。點多了不過瘾了,軍軍騙我幫他拿着一枚鞭炮,趁我不備點着了,吓得我趕緊把鞭炮扔出去。
咦?居然很有趣!
我們開始擲彈兵模式,點一根扔一根,滿院子雞飛狗跳。于是被大人們嚴厲制止了,好吧,一個有趣的創意被扼殺嘞。
但曲線救國還是可以的嘛,我們選了一個大土堆,在旁邊堆起各種小土堆當堡壘。隻見倆惹禍精,人手一枚鞭炮,點完就擲向敵人的碉堡群。
小時候經常看戰争類影視劇,被戰士們炸碉堡的英勇身姿吸引,我們就把鞭炮插到小碉堡下面點燃。與以往立在平面上燃放不同的是,鞭炮是插在小土堆裡面,隻有上半截露在外面。每次鞭炮點燃,都會塵土飛揚,像極了電視裡的戰争場面。
戰士炸碉堡代價太大了,影視劇動不動就是人和碉堡同歸于盡,要是有大炮就好了。我找了一根短竹竿,固定好,把鞭炮放在竹竿口并點燃。呵,跟電視劇裡的開炮還挺像的。軍軍和我一人一炮,玩得不亦樂乎。
我們還發明了各種開炮方式,比如一個人一根竹竿,用查數的方式掌握燃放時間,有節奏的砰砰聲居然很好聽。二踢腳太危險,大人們不讓放,我們倆決定人工仿制一個。就把攢好的一堆鞭炮打開,把裡面的火藥倒入一個空二踢腳裡面,不過點燃後隻是噴了一陣子火,沒能飛起來。
就在我們沉迷在花樣鞭炮中無法自拔時,我的大姐玲玲,一個女孩子居然摻和進來了,而且摻和的方式很特别。她為我們弄來了兩支竄天猴,這東西非常神奇,用手輕握,對着天空,點燃後沖天而去。
軍軍鬼點子多,他找來三支竄天猴,又剪開一串鞭炮上的長引線。隻見這家夥把長引線和竄天猴的引線連接好。我們把連在一起的竄天猴置入一根竹筒,插到那個大土堆上,點燃長引線。隻見随着一簇火花沿着長引線劃出優美線條,三支竄天猴依次飛向天空,好像火箭炮在發射一般。
從那以後,每年的零花錢被我一分一角攢起來,隻為了年末能買上一兩串小鞭,或者幾支竄天猴。放鞭炮也成了盼過年的動力。想想,現在我無論做什麼喜歡不走尋常路,應當是來源于花樣鞭炮帶來的靈感吧。
小舅家在郊區,來回一次太遠了,但是姥姥正好住在我們兩家的中間,去一次也很方便。于是,本來甯靜的小院子,成為了我們幾個惹禍精的作妖基地。那年我和玲玲正在給小狗波洛剝瓜子,突然閃出一個黑影,隻聽着“砰!”的一聲,小波洛被吓得轉身就逃。
懵逼,然後是手忙腳亂,當我們發現黑影是軍軍的時候,那個巨大的聲音又來了。原來,軍軍手裡拿着一個類似火柴盒的東西,從裡面掏出一根根又粗又短的小紙棍,在火柴盒上劃一下扔出去。看着我們氣急敗壞的樣子,這家夥很不厚道地笑了。
原來,這個裝在火柴盒裡的小紙棍是一種新品種,有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劃炮。玩法也跟之前的煙花鞭炮不盡相同,像劃火柴一樣在包裝盒上劃一下,然後扔出去。後來在商店裡,我們還發現了多響的。再後來,發現了摔炮,聲音很大,但危害性比較小。嗯,玩打仗遊戲有道具了。
随着年齡增長,進入小學、中學之後,這個世界也在變化。到了物質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電子産品占據了我們的生活。那種小時候放鞭炮的日子,也就隻能是大腦中深刻的回憶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