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蟲子非常可怕!如果處理不當!後果非常嚴重!會緻死!
耳朵突然長出顆痣!
金女士今年55歲,前兩天去山上挖筍,回家之後發現自己右耳廓上長出一顆黑色的痣,還跟老伴念叨着:怎麼上了年紀,還突然長出顆痣呢!一家人也沒當回事……
最近兩天,金女士發現這顆“痣”,不僅自己會動,摸上去還會疼,周圍還有少量出血。痛感越來越明顯的金女士,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就診,接診的鐘劍波醫生用“皮膚鏡”一看,這顆“痣”竟然在蠕動:這哪是“痣”啊,是一隻蜱蟲!!!
【資料圖】
聽到是蜱蟲,金女士還一臉的不敢相信:“怎麼可能!”但是通過皮膚鏡的轉拍,一幅完整的蜱蟲吸血圖展現在眼前!鐘劍波醫生說:金女士是今年第一例被蜱蟲咬傷的病例,以往蜱蟲咬傷的高發期在清明前後,今年比以往來得早很多!
【資料圖】
鐘醫生還回憶接診蜱蟲的經曆,印象最深刻的病患是一位老當益壯的八十歲老太,進山砍樹,結果頸部、胸背、四肢都出現大小不等的紅點,當地醫院按照“帶狀疱疹”治了三四天無效!最後醫生在老太身上,抓到大大小小18隻蜱蟲!
甯波就有這種蟲子!有人被咬過!
說起蜱蟲,可能有些人覺得很陌生,而且也覺得身邊不太會出現,但是其實,甯波就有這種蟲子!
市民支女士照常把女兒送進幼兒園,還不忘和老師提了句,孩子被頭上的小包折磨得很痛,希望老師梳頭時能小心點。
午睡結束後,班主任老師記着支女士的囑咐,小心翼翼地幫小T梳頭,好奇地看了看那個“疼痛”小包,班主任發現小包上竟然有觸角,還會動!
幼兒園周園長聽說後,憑經驗斷定小包不簡單,有點像她在山上見過的“軟蛆蜱”,于是立馬聯系支女士将孩子帶往醫院。
“幸好周園長提醒,這次帶着女兒直奔皮膚科。醫生一見到就說,這是蜱蟲。”
一家三人被咬!兩人不治身亡!
看到這裡,很多小夥伴都會覺得,被蜱蟲咬了,取下來就好了,有什麼好擔心的?但是,事實證明,沒有這麼簡單!
被蜱蟲叮咬後會生病,甚至導緻死亡!
江蘇宋先生的小舅子和嶽母先後被蜱蟲咬傷,因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确診,最終因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身亡。
結果,在為嶽母辦喪事的過程中,宋先生的右小臂也被蜱蟲叮咬,留下一個小傷口,他到當地衛生所簡單處理了下。
三天後,宋先生身體開始出現異樣,因擔心自己也是被蜱蟲叮咬感染了病毒,他立即趕到了醫院。
到醫院後,宋先生已經有些神志不清,而且還有咳血、嘔血的情況。感染科主治醫師介紹,他的病情十分嚴重,屬于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綜合征裡面比較重症的病人。
幸運的是,在醫護人員半個多月的全力搶救和精心護理下,宋先生最終脫離了危險。
為什麼被蜱蟲咬後會導緻死亡?
一隻小小的蟲子,竟然能導緻人死亡!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一部分蜱蟲體内有一種可怕的病毒,叫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綜合征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蜱蟲叮咬而傳播給人,引起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綜合征,輕則表現為發熱乏力,重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緻死率達12.7%-32.6%。
發熱伴血小闆減少綜合征發病季節絕大多數在5-11月,5-7月為主要高峰期,9月份為次高峰期。不過,醫生提醒:今年蜱蟲提早出現了!
被蜱蟲叮咬後,人可以在最短2-3天後發病,也有會在1個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醫生表示,“這種病毒感染是全身的,基本上沒有人對這種病毒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被感染非常危險,而且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僅有對症支持治療。”
擴散!被蜱蟲咬傷後這樣處理!
那麼
蜱蟲這麼危險,又很難注意到
被它咬了後要怎麼做呢?
趕緊看!
當然,除了通過以上方法拔出,也有專家提醒道:“蜱蟲吸血的口器很複雜,上面長有倒刺,摘除不當,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斷并留在皮膚裡,從而引發感染。所以,及時送醫是最保險的做法。”
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
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尤其是接下來天氣逐漸變暖,大家外出一定要注意!
在一些空曠的廣場或者周圍花草樹木很多的地方,蜱蟲都有可能出沒,比如說河畔公園,小區綠化帶等等。尤其傍晚,大家吃完晚飯,外出散步、運動的時候,有些人不注意,把過多的皮膚暴露在外面,就很有可能中招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蜱蟲對動物和人的體味比較敏感,在草地遊玩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容易成為“目标”。
所以,大夥兒在野外活動時,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下長時間坐卧。如要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勿把皮膚暴露在外,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蟲子
竟然這麼危險!
大夥兒平常千萬要當心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