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複旦網紅教授梁永安在網上開了一門課,叫《工作之苦》。
在課前的一次直播中,網友們紛紛朝他倒起了苦水:
有人抱怨工作雜事太多,有人吐槽人際關系太難處理,有人發愁自己勤勤懇懇十多年仍然一無所成……
梁教授最後總結道:
今天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體的苦,而是我們在精神上的迷茫。
仔細想想,的确如此。
很多時候并非工作本身讓人疲憊,而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消耗了太多心力。
如果你工作太累,就給自己來一次斷舍離。
無用的情緒,當斷
網上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叫做“情緒成本”。
說的是,你每陷入情緒一分鐘,就會損失一分鐘去解決問題。
工作中最沉重的隐藏成本就是情緒成本:
碰到難搞的任務,焦慮得好幾夜沒睡好,連續一周都效率低到不行;
被老闆批評了三分鐘,結果一下午都悶悶不樂,無心推進手頭上的工作;
遇到混日子的同事,開始懷疑起自己認真工作的意義……
這世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
真正阻礙我們把事情做好的,不是能力,而是自己的心境。
真正内心強大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緒,收起了委屈。
主持人陳魯豫大四那年在電視台實習時,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既要負責剪輯、配音,還要被領導安排到處打雜。
但當時的制片主任以她還是學生的借口,隻給她一半的勞務費。
憑什麼自己辛辛苦苦,幹的活更多,最後被區别對待?
魯豫心裡特别不爽,特别難過。
但最後她還是選擇了把委屈咽進心裡,第二天該做什麼做什麼。
因為她知道,這份工作對自己來說是個好平台,吃點苦、吃點虧沒關系,把事情做好,得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
稻盛和夫曾說過:
成功不要有無謂的情緒,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這才是一個成熟人該有的心态。
與其把精力花在内耗上,不如以積極的心态來努力提升自己。
當你學會把情緒調成極簡模式,自己能力提高了,工作也跟着順了。
低質量的忙碌,當舍
有人問撰稿人易小昭:為什麼我整天忙得腳不沾地,卻沒有絲毫的進步和成就感?
她答道:因為你總是在瞎忙,不分大事小事,什麼都忙。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找不到自己該聚焦的點,就注定會陷入低質量的忙碌。
股神巴菲特曾經為自己的私人飛行員弗林特做過人生的規劃。
巴菲特讓弗林特在一張紙上寫下他的前25個目标,然後讓弗林特選出前5個必須要完成的。
最後,巴菲特告訴弗林特,以後要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在剩餘的20個目标上投入精力,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前5個必須要完成的目标上。
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也說過:“整天隻知道為瑣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然成不了大器。”
有選擇的專注,遠比瞎忙要重要得多。
紮克伯格每天早上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現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才會感覺自己的時間沒有浪費。
工作需要努力,也需要巧力,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就像導演樊小純講的,人不需要活太多樣子,你認真做好一件事,會解釋所有事。
任何時候,專注20%的要事,避免80%的瑣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過往的經驗,當離
看過一個感慨很深的故事。
一頭驢背着鹽過橋,腳一滑掉進了河裡,鹽遇水很快就化了,它頓時感覺背上輕松了不少。
驢高興壞了,以為獲得了減輕負重的好方法。
後來有次它又背了幾袋棉花過河,幹脆直接就跳進了水裡。
結果吸了水的棉花越來越重,驢也因此溺水身亡。
總以為抱緊過去的經驗就能如魚得水,卻忘了這世界其實瞬息萬變。
你發現沒有,很多人工作上之所以一直沒什麼成長,就是陷入了這種“驢子背鹽”式的思維誤區。
通用公司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在商界馳騁多年,屢次締造商業奇迹。
曾有人提議他将管理經驗總結成書,他卻幽默一笑:“那我得去垃圾桶裡翻一翻了。”
工作數十年來,傑克從不做經驗留檔,甚至要求公司定期清理内部文件。
在他看來,過往的經驗隻會成為束縛,他更希望員工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也正是得益于他這種“經驗歸零”的思維,通用才躲過了創辦以來的最大危機。
1981年傑克剛接手通用時,當時的制造業利潤已經日益下降。
他深刻認識到,如果依賴傳統的管理經驗,别說維持現狀了,公司還極有可能破産。
于是傑克大膽抛棄了沿用數十年的公司戰略,結合當時的形勢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在他的帶領下,通用的市值不降反增,擴大了整整30倍。
走老路,永遠到不了新地方。
以空杯心态去學習知識,用成長思維來對待工作。
不斷向外學習、向内更新,永遠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之前讀《麥肯錫極簡工作法則》,其中有一點讓我受益頗深:
永遠不要雜亂無章地進行工作。
擺脫無用的負面情緒,才能專注自我的提升。
告别低質量的忙碌,才能擁有高質量的人生。
抽離過去的經驗,才能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
點個贊,工作這場修行,願你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态,輕裝上陣。
作者:洞見Autumn。來源:洞見,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