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徐霞客遊記典藏本

徐霞客遊記典藏本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0:02:14

我國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閃光的瑰寶。它的手稿,在當時就被人們争相傳閱、抄錄,被譽為“千古奇人,千古奇書”,“世間真文字,大文字”。

徐霞客遊記典藏本(奇人奇書徐霞客與徐霞客遊記)1

徐霞客遺像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明代南直隸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人。生于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587年1月5日)。他生活在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毅然放棄仕途,寄情山水,遊遍全國名山大川、海隅邊陲。東邊渡海到落迦山,西至騰沖西境,北遊盤山,南達廣東羅浮山。足迹遍及明代的兩京十三布政司,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十九個省市自治區,可能還到過今四川省。

徐霞客遊記典藏本(奇人奇書徐霞客與徐霞客遊記)2

徐霞客旅行路線圖

我國古代著名的旅行家不少,但他們多系封建國家派遣,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有封建國家資助;或為求法朝山,出于宗教的需要;也有的經商,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甘冒“蠻煙瘴雨”。徐霞客出于對祖國山河強烈的熱愛,以地理研究為己任,沒有政治和宗教的目的,畢生從事旅行考察,他是我國古代難得的專業旅行家。

徐霞客的旅遊條件特别艱苦,靠變賣家産,沿途求友告貸來解決遊資。有時身無半文,被迫賣掉衣裙,才換得一頓飽飯。在江南各省以船行為主,在廣西亦間騎馬或乘滑竿,在雲南、貴州山嶺重疊條件最艱苦的地區,幾乎全是步行。他住破屋,頂寒風,卧石洞,受蚊叮蟲咬,甚至在人迹罕至的森林裡風餐露宿。他跋山涉水,求源探尾,日夜兼程,踏泥濘,下溶洞,滑陡坡,跌深潭,三次被盜,多次絕糧。艱苦生活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意志,從二十二歲踏上旅途,遊程越來越遠,觀察的内容也越加豐富。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開始他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最光輝的一次遠遊。曆時四年,遊遍了祖國的南方各省。長期野外生活的勞累和瘴毒損害了他的健康,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重返雲南雞足山時,全身俱發疹塊,後來“兩足俱廢”,喪失了旅遊能力,被麗江木土官派滑竿護送,經湖北黃岡再乘船回家。霞客返鄉後僅半年,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公元1641年3月8日)與世長辭,隻活了五十六歲,為旅遊考察獻出了生命。

徐霞客健于旅遊,也善于旅遊。他追求的是不問道裡、不計行期的“萬裡遐征”,而不是一般人的“有方之遊”。打聽到哪裡風景好,立即奔赴那裡;了解到幾條路中哪條最陡最險,即決心選擇最險的間道攀登;聽說哪裡豺虎出沒,人迹罕至,越要循虎迹、追蟒蹤,親自去看看。他不知疲倦,從不滿足,總是以求全的精神,力求“峰峰手摩足抉”,發現更多的勝景;在一組風景中,也力求遊遍每個部分。有時走錯了路,又累又餓,但毫不悔恨,反為意外發現新景而慶幸。凡遇漏遊的地方,必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補遊。匆匆走過的地方,總設法重遊,必盡興方罷。很多名山的姿色常因時間、氣候而變換,他總是反複體察欣賞,選擇不同的季節,三遊四遊。有時白天剛遊完一遍,晚上皓月當空,又興沖沖奔上山頭。“餘謂遊不必騎,亦不必同,惟指示之功,勝于追逐。餘之欲行者,正恐其同;其不欲同者,正慮其騎也。”這是霞客旅遊經驗的總結。騎則走馬觀花,不及細看,人多同遊則分心,皆不能集中精力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霞客經常一主一仆,徒步跋涉,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一邊體察欣賞,一邊思索記錄,度過了他有意義的一生。

徐霞客不僅能到别人所不能到的地方,以他的遊蹤之廣為人們稱頌,而且還能寫别人所不能寫的内容。他走過數不清的彎路和錯路,有的地方三誤三返才找到,有的風景就在他身邊而失之交臂,苦于缺乏既了解風景又熟悉路徑的理想的向導,深感導遊的重要性,“惟指示之功,勝于追逐”。可以說,《徐霞客遊記》就是他有鑒于此而獻給後世旅遊同好的一部導遊指南。

在我國古代遊記中,有的多輯錄文字材料,與實際出入較大;有的為進行文學加工而緻失真,或僅選取某些側面描述,讀者無法知道全豹;有的系短篇小品,份量單薄;有的是數年甚至數十年後追記,線條較粗,難以反映原貌。《徐霞客遊記》以翔實可信受到人們普遍的贊譽。遊記要真實就得觀察細緻,記錄及時,描述準确,這是霞客遵循的标準。他日必有記,雖然經過一天旅途的勞累,晚上還挑燈作記,有的一天所記即長達兩三千字。有時在途中走走停停,邊走邊依岩作記。偶因旅途安排太緊,或晚上沒有書寫條件,也必抓緊在兩三天内補記。《徐霞客遊記》也遠遠超過地方志中對風景名勝的目錄式的枯燥羅列,它對每個風景區的位置、特點、各風景點的分布、地形變化、交通路線、遊程安排等皆有記錄,既引人入勝,又真實可靠,便于後人踵其步暢遊。它不僅導遊風景名勝,還給讀者提供有關的曆史背景、文物古迹、傳說故事、風情習俗等情況,内容充實豐富。

徐霞客遊記典藏本(奇人奇書徐霞客與徐霞客遊記)3

徐霞客《贈雞山僧妙行七律二首并序》手迹

流傳至今的《徐霞客遊記》有六十多萬字,全文當不止此數。在我國古代旅行家中,霞客所記錄的風景點是最多的,對西南地區的名山幽洞,古代遊探最全者也推霞客。廣西、雲南那些“遠既莫聞,近複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間,雲影苔痕,自成歲月”,“棘霾蔓鎖”的勝景,有不少連地方志都未提及。霞客銳于搜尋邊疆的風景奇勝,第一次把它們全面地公諸于世,且品評殿最,描繪了它們的風景特點。至今人們常遊的勝景,不過是霞客記錄的一小部分。有的因交通不便,仍然人迹罕至;有的雖近在城郊,亦未及開發;有的因年代久遠,地理環境變遷,已漸湮廢。

徐霞客既是遊人,也是這些風景的主人。他對很多旅遊勝地提出了開發、修建、使用、保護的方案。他選景不囿于傳統的陳說,最反對八景、十景“俱八寸三分帽子”的濫竽充數。主張實事求是,風景勝地,景不厭多;“非此地确然特出之奇”,也不必湊數。他反對湮滅曆史遺迹的做法,認為智者應“追遠而創其祠”,愚者才“最新而掩其迹”,新建屋舍應保護文物古迹,突出曆史特點。他提出要盡量保持名山面目,風景區建設應該借景而不能掩景。最好不要在洞中建軒閣,穿岩應保持前後通明的特點,适于觀景的地方隻可略為施欄設幾,建築不要妨礙瞻眺。他主張改善遊覽路線,歧路不能多,要讓遊人漸入佳境。可以鑿通兩岩間的片石,也可建橋連接溪兩岸的風景,方便人們遊覽地勢懸絕的風景點。他多次提出不能把風景區糟蹋為牛宮馬棧,臭穢不堪,呼籲司道嚴禁。這些設計思想,對今天仍可借鑒。徐霞客是開發建設祖國風景名勝的古代設計師。

《徐霞客遊記》是偉大旅行家徐霞客給我們留下的旅遊實錄,是他一生進行旅遊活動的豐碑。它為千百萬熱心的旅行者提供了一部選勝登臨的絕好的導遊手冊,為廣大人民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提供了神遊條件。

徐霞客最大的貢獻在地學方面。他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早年重點解剖名山地區,後來詳記旅途沿線情況,觀察範圍逐漸擴大;晚年則以布政司轄境為單位,全面考察了南方各省。為了系統觀察自然,他經常不走大路走小路,盡量不留空白,也少走重複路線,采取掃描式的旅行路線,正如他自己歸納的:“計離鄉三載,陟大脊而東西度之,不啻如織矣。”他每到一地,必盡量登高,便于觀察地形,了解山河大勢;對水道則窮源探尾,随流跟蹤;對山脈則“行周其四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全面觀察。

《徐霞客遊記》内容豐富多彩,可算我國古代的地學百科全書,内容涉及地形地貌、岩溶、江河源流、水文變化、地熱、氣象、物産、政區、交通、地名等方面。

《徐霞客遊記》的可貴,還在于它是實地調查的真實記錄。霞客調查的對象遍及各行各業,有樵夫、牧童、農民、商人、行腳僧、旅客等等。親聞還必親見,有的内容雖聽别人介紹了,但未親見,仍不放心,必加注說明。遊記中根據自己落實的程度,用“即”、“疑”、“聞”等字嚴格區分哪些系親自遊過;哪些是過而未登,缺乏研究;哪些是聞而未至,隻聽說過。沒有到的則注明“惜未至”,從不以假亂真。霞客對各種地記及前代地理著作十分重視,但又不輕信文獻資料。他随身攜帶明一統志,又沿途廣泛搜訪地記、方志,将實地觀察和文獻記錄認真核對,訂正了文獻記錄中不少錯誤。霞客有着精确的數量觀念,也十分注意量的記錄,道路遠近,洞穴大小,都經過他實測,詳記具體數字。這些情況說明:徐霞客遊記的記錄翔實可靠,準确具體,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說:“他的遊記讀來并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部二十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徐霞客在明亡前夕社會大動蕩的歲月,舉步遐征,廣泛接觸社會各階層,耳聞目睹,使他了解到國史、邸報不可能反映的社會底層的生活情狀。霞客對朝政不滿,以及他對社會底層群衆的同情,使他有可能把當時的社會實際忠實地記錄下來。因此,徐霞客遊記也是一部實錄性質的曆史著作,是後人認識明末社會情況的最直接的信史,它的豐富而可靠的内容應該受到史學家的重視。《徐霞客遊記》猶如一幅明末風俗畫的長卷,從東往西,展現了從江南水鄉到西南邊疆千姿百态的社會生活,生動真實,絢麗多彩。它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廣泛,包括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從書中我們可以了解明末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狀況,西南邊疆各民族的衣食住行、生産情況、風俗習慣、民族語言等,明末的政治狀況,從統治階級到普通民衆的生活,南方農民起義的情況,宗教發展,文物遺迹分布等等。

徐霞客遊記典藏本(奇人奇書徐霞客與徐霞客遊記)4

江蘇江陰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學家。他的著作流傳至今的有《徐霞客遊記》及詩作三十八首(見附錄,其中《吟白崖堡南岩詩》見《粵西遊日記四》)。《溯江紀源》(一作《江源考》)原載《江陰縣志》,也被後人收入《徐霞客遊記》。他的著作目錄散見于徐霞客遊記中的還有不少,但絕大部分已散佚。贈雞足山僧妙行七律二首手迹近年被發現,原件藏雲南省博物館。另有山中逸趣跋,系據霞客篆文手迹刻印,現亦藏雲南省博物館。

徐霞客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名山遊記成為寫景的佳作,被古今的遊記選本多次收入。記麻葉洞探險、湘江遇盜、南甯與靜聞訣别、雞足山顧仆逃跑諸篇,情節生動,層次跌宕,描寫細膩,情深意切,是叙事性散文的名篇。随筆二則、近騰諸彜說略等專篇,揭露大膽,議論中肯,切中時弊,成為他的議論文的代表作。《江源考》、《盤江考》邏輯性強,結構謹嚴,是考證文章的典型。“我欲倒騎玉龍背,峰巅群鶴共翩翩。”霞客的詩是他高潔人格的化身,當時即以“詞意高妙,備極諸長”受到黃道周等名家的贊賞。

古今遊記不外兩類。多數皆重文學塑造,借景抒情或議論,為了使景物典型化,竟至移景換形,張冠李戴,雖成文學名篇,但與描述的對象相差很大,幾乎到了失真的地步。這類作品一經和風景實際對照,往往使人失望。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雖然脍炙人口,也因此遭到徐霞客的批評。《徐霞客遊記》則屬另外一類。它重視寫實,力求準确、生動地再現祖國山河,讓多姿的山光水色直接和讀者見面。這類遊記雖然不強調作品本身的文學價值,然而卻和名山大川同樣受到人們熱愛,與壯美的山河永存。

在諸多遊記中,大量的隻能算小品,而徐霞客遊記當推長篇巨著,其所記時日之多,篇幅之浩大,内容之宏富,皆為古今第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早稱贊過:“遊記之夥,遂莫過于斯編。”為了容納衆多的性質各異的内容,适應巨大的篇幅,徐霞客遊記在體例上分為四種情況,即日記正文,這是遊記的主幹;文中偶有說明,用小字夾注;還有一些綜述性質的專條,補充交代當地的風土、物産、人物、曆史,或綜括山、水、地形,或作為某一段遊程的提要,附在各天日記之後,個别的穿插在正文當中,可說是遊記正文的發展和補充;有些地區形成較獨立的專文,如永昌志略、麗江紀略、法王緣起等,集中反映某一地區的曆史或現狀,是對該地區綜合研究的成果,也可說是注說和專條的擴大,與遊記正文聯系起來,更便于閱讀。前者按遊程發展,采用日記體裁,用時間把衆多的景物和事件貫穿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縱的線索。後三者雖然範圍不同,規模各異,但都對重要問題展開,進行橫的典型解剖。縱橫交織,詳略互補,構成了獨特的“徐霞客遊記體”,豐富和發展了宋代以來的日記體遊記,在遊記寫法中獨樹一幟。

徐霞客遊記也是用文學筆調寫作科學著作的典範。我國古代大量的科學著作,多是羅列若幹互不相幹的條目,文字枯燥;近代有的科學著作,為了吸引讀者,又編造虛幻的内容,脫離實際,降低了科學價值。徐霞客遊記既忠實于科學真實,又進行了認真的藝術加工。它把豐富多彩的地學和史學内容,統一到各個特定的地理環境,羅織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畫面,再随作者的遊蹤逐步展開,一步一奇,引人入勝。它避免說教和空洞的闡述理論,使讀者不覺得枯燥乏味,卻在文學欣賞中不知不覺地了解自然,接受科學知識。徐霞客遊記把科學著作和文學著作融合為一,把準确的科學内容和生動的藝術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它的藝術成就,對科普讀物的寫作是極好的借鑒。

◎本文轉載自“中華書局1912”,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