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理學家範成大

地理學家範成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9:42:01

地理學家範成大(一個被詩名所掩的地理學家)1

作者:再思

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有那麼一個人,無論在哪個界别混,都是名聲響當當的。在政界,是棵常青樹;在詩詞界,被稱為“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在書法界,被稱“近世以能書稱”。那人就是南宋範成大。

但今天給大家說的不是政治家範成大,也不是詩人範成大,更不是書法家範成大,而是地理學家範成大。

01

範成大生于靖康之難的前一年,1126年。一年後金人鐵騎踏破了大宋國門,直攻進國都東京,擄走了欽、徽二帝和一幹宗室。

範成大家在吳縣,也就是今天的江蘇蘇州,沒有直面戰火,尚可偷得一隅安生之地。他的父親官至左奉議郎,母親是蔡襄的孫女、文彥博的外孫女。

幼年的他在父母的教導下發奮讀書,十二歲時讀遍了經史,十四歲時已能作文寫詞。

然而,在範成大快樂度過十七歲的人生時,老天爺的折騰開始了。在十八歲時,父母接連亡故,隻留下他與兩個妹妹生活。

生活還是要繼續,範成大選擇走父親的路,參加科舉。

地理學家範成大(一個被詩名所掩的地理學家)2

範成大在禅寺苦讀了十年,于1154年一舉中第,時年二十八歲。年少得志,前方一片坦途。此後的十五年裡,範成大先後在多個地方任職,取得不錯的成效。

這時間段裡,範成大的仕宦生涯雖有小挫折,但也算是步步高升。在1169年五月,範成大被召入朝廷工作,為他遊走山河大地提供了機會。

02

1170年,宋孝宗命範成大出使金國,承擔奪回北宋皇帝陵墓和更改宋帝接受金國文書時禮儀的重大責任。

這是範成大的第一次遠遊。在這次出遊,雖然帶着重大的任務,行程也兇險萬分,但範成大還是義無返顧地前往。

範成大于六月走出國門,八月渡淮,經過虞基墓、歸德府、雍丘縣、宜春苑、相州、台城、邯鄲、沙河、良鄉縣、燕山等地方,但是,讓他想不到的是,每經一處地方,都讓他感到難過和心碎。

靖康之恥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此時的中原已被金國占領,繁華的故都東京汴梁已頹敗,長滿荒草。當來到東禦園(宜春苑),被裡面寸草不生的荒涼景象震驚了,曾經的皇家禦花園落得如此境地,讓人悲痛不已,範成大寫下了一首《宜春苑》:

狐冢獾蹊滿路隅,行人猶作禦園呼。

連昌尚有花臨砌,斷腸宜春寸草無。

蒼涼的景色讓人悲哀,而當面對居住在那裡的百姓見面詢問,第一句問的就是宋朝軍隊還會回來嗎,那種痛更是讓人刺骨。

看着這一切,作為南宋的使者範成大站在往日的禦路上,寫就了一首詩詞《州橋》:

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禦路也。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地理學家範成大(一個被詩名所掩的地理學家)3

失去的國土,百姓的殷盼,都讓他感到無力與悲傷。

他想起朝廷的任務,若是國家強大,自己何需此行,百姓又何需年年期盼?

他唯有努力地做好本次朝廷賦予的任務:接回陵寝、更改文書、寫好沿途的日記。

範成大從啟程開始,細細地記錄從宋、金分界線的泗州(根據隆興和議)進入金國直至金國統治中心燕山(金稱中都,今北京市)的全部行程及沿途所見,包括經過的府、縣、鎮、山、河的名稱及距離,還考察了一些名勝古迹以及金中都(今北京市)宮殿的布局。

故國也許回不去,但有幸再次踏上這塊土地,範成大下決心用筆細心記錄着,帶回去,讓朝廷、讓百姓、讓自己銘記着這塊失去的家園。

1170年農曆九月,範成大曆盡艱辛,回到臨安。同時帶回的,除了一堆北行“日記”書稿外,還有金世宗的敕命——雖然不歸還前朝皇帝的陵寝,但同意歸還宋欽宗的梓宮。從當時的外交政策上看,也算不辱使命。

回國後,範成大花兩個月時間,整理出使金國時沿途寫下的筆記,寫成一部對後世影響甚大的地理學著作《攬辔錄》。

03

1171年,範成大出任靜江知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次年臘月七日,範成大從家鄉蘇州出發他一路南下。

範成大先是乘船經湖州,後在餘杭行走兩天,再乘舟從富陽出發,到達嚴州桐廬縣釣台,經嚴州,婺州、衢州、沙溪、貴溪、餘幹、南昌。

1172年元月十二日,範成大到達臨江軍,題詩清江台,詩題為《清江台在臨江郡圃西岡上,張安國題榜》:

南來富壽岡,形勝此蟠結。

岑竮戴高台,欄檻了風月。

蕭灘曳長煙,合草炯殘雪。

江流當帶橫,練練浮木末。

天風來無鄉,萬裡吹醉缬

登臨信奇事,忍凍亦癡絕。

故人春夢覺,遺墨秋蛇掣。

浮雲真可,{角單}揮觯空闊。

遊玩過後,範成大繼續前行,經過新喻、袁州、萍鄉,于二月初轉入湖湘。

地理學家範成大(一個被詩名所掩的地理學家)4

在二月第七日坐船在湘江進入衡山縣時,被苕荛半空的衡山所吸引。于是逗留兩天,前往衡山遊玩,寫了一首《步入衡山》:

應有人家住隔溪,綠陰亭午但聞雞。

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雲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

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

二月十日,告别了衡山繼續溯江而行,途經衡州、永州、全州,于二月二十六日進入桂林界,在三月十日正式到達,并入城交接府事。

範成大這段旅途共曆時四個月共125天,行程三千多公裡。途經之處,在遊覽之餘,記錄風俗風景與人情,寫詩吟詞記所聞。

後來,在廣西任職時範成大将一路所行所見的遊記,編纂成冊,取名為《骖鸾錄》。

04

1175年,範成大遷四川制置使。但當時吐蕃、青羌數次侵擾邊境黎州,南宋軍民煩不勝煩。于是範成大向宋孝宗上書,指出應當多撥銀兩用于抓緊練兵,并多多修築作戰所用堡寨。

孝宗深以為然,賜錢四十萬缗,而範成大還沒到制置使任上就被調任為管内制置使,負責此事。範成大深感皇恩,他知人善用,為朝廷招募了大批英才投入到增強邊境防範中,以此對抗外族來犯,保一方國土安甯。

1177年五月,範大成離任,從成都萬裡橋出發,取水路而下,準備回臨安(今浙江杭州)。

作為一個愛好觀賞地理、風景、古迹的詩人,這次旅程正是遊覽沿途名勝古迹的又一次好機會。

五月底出發,沿岷江行走,六月底來到青城山,範成大宿丈人觀,觀玉華賞孫太古古畫,遊上清宮。

當他在青城山最高峰遠眺雪山,還見到了難得一見的青城聖燈,為此他寫下《最高峰望雪山》一詩:

大面峰頭六月寒,神燈收罷曉雲班。

浮空忽湧三銀阙,雲是西天雪嶺山。

地理學家範成大(一個被詩名所掩的地理學家)5

六月登上大面峰十分寒冷,但看到神燈及五彩缤紛的雲霞,讓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範成大告别青城山以後,一路遊玩了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三峽、洞庭湖、赤壁、黃州、廬山等風景名勝,對這些名勝之地的美好面貌全部細心記下來。在一些地方,範成大還賦寫了詩詞,以歌頌其美麗神奇。

五月出發,十月到達了臨安,一路行程,走走停停,範成大用了五個月的時間。

作為地理愛好者的範成大,在這五個月程裡收獲最大的是用每天用日記記錄着每處大自然的神奇。後來範成大将這些日記整理成了《吳船錄》,又一部地理遊記誕生了。

05

1181年,朝廷召回範成大,任命他為端明殿學士兼建康知府,命他赈濟災民,應對蝗災。範成大不辱使命,每件事都完成得很好。

但過度的勞累導緻他染上了風眩的毛病,精神大不如前。1183年,範成大因病請求緻仕,但孝宗不舍得放他離開,直到第五次上書才同意他辭官歸鄉。

晚年的範成大回到了蘇州,全身心享受平靜閑适的生活,描繪家鄉風光,《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

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地理學家範成大(一個被詩名所掩的地理學家)6

春水、鵝、綠草、畫舫、農事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田園生活,讓人心醉,也讓範成大對這樣蘇州田園生活神往不已。

因此,宋孝宗及其子宋光宗多次希望重新起用範成大,範成大是不願意再重回朝堂的,但禁不住皇帝的一次次召喚,也曾短暫地任過福州知州、太平州知州等。

後又再次請求緻仕回蘇州。因為範成大生于蘇州,長于蘇州,對自己家鄉蘇州有十分濃厚的感情,即使在入仕後四處遊宦,仍是心系蘇州。

範成大隐居蘇州後,在前人的書籍基礎上,對蘇州的風土人情進行整理,并增加一些新鮮的事兒,于1192年編制成其家鄉蘇州獨有的地理學著作《吳郡志》。

《攬辔錄》、《骖鸾錄》、《吳船錄》和《吳郡志》四本地理遊記及著述的出現,貫穿了範成大整個遊官生涯。這四本書的誕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範成大:既是一個嚴謹的地理學家,也是一個富有情趣的詩人。

作者簡介:再思,一個喜歡看古代文學、曆史,追尋曆史人物足迹的寫作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