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幹旱和半幹旱的草原或低矮灌木叢中,生活着這樣一群松鼠,它們十幾隻到幾十隻成群地聚居在一起。與大多數松鼠不同,它們不擅長爬樹,而是擅長在地上打洞。
它們有着一條“多功能”的大尾巴,不但可以用來保持身體平衡,遮太陽,睡覺時當被子,還能上下揮舞給其他松鼠傳遞信号,恐吓入侵者,以及在關鍵時刻誤導捕食者吸引“火力”。這條大尾巴的主人就是南非地松鼠。
松鼠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可能是一種喜歡吃堅果的可愛動物,在自然界中實在稱不上強大,因為它們有太多的天敵,比如各種蛇類。而在生物多樣化的南非,野外遇到各種各樣的蛇一點都不稀奇,就算是像眼鏡蛇和響尾蛇這樣的劇毒蛇類也是物種豐富。
那是不是說,南非地松鼠的野外生存狀态非常兇險,随時都會性命不保呢?
其實恰恰相反,成年地松鼠并不畏懼蛇類的挑釁,它們不但對蛇毒具有一定的抗性,有時還會将前來挑釁的毒蛇反殺!
南非地松鼠長得并不大,與同科中可以長到8公斤左右肌肉發的旱獺完全沒有可比性,成年南非地松鼠的體長在45厘米左右,體重僅有600克左右。不過它們的預警方式似乎更加行之有效。
當受到威脅時,它們不但能發出高亢短促的叫聲示警,還能發出一種超聲波示警,研究人員曾錄下一段南非地松鼠的聲音進行分析,發現它是一種48千赫的超聲波,它是一種人耳無法捕捉到的聲音。
研究人員将這段聲音放給其他南非地松鼠,發現它們立刻變得警覺起來,并開始注意身邊一草一木的動靜,但這種聲音蛇類卻無法察覺到。
而且為了應對蟒蛇科和蝰蛇科紅外熱輻射的感知能力(這兩種蛇類可以感知到波長為5到30 μm的熱輻射,蝰蛇的這種能力更強,即使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也能準确地攻擊獵物,并能探測到幾米外的熱源。),南非地松鼠進化出了讓尾巴發熱的能力。
這使得南非地松鼠在和響尾蛇等劇毒蝰蛇遭遇時,會讓自己的尾巴熱起來,誘導蝰蛇轉移攻擊目标,然後乘機逃走或者與之展開搏鬥。而南非地松鼠的抗毒能力,又為它們提供了一層生存保障。
大量事實證明,通過上述這些能力蛇類想讓成年南非地松鼠陷入危險的可能性不大。其中,最經典的案例是在南非卡格拉格帝邊境公園拍到的一段視頻中,一隻成年南非地松鼠為了保護幼崽與緻命的黃金眼鏡蛇大戰了30多分鐘。
其間黃金眼鏡蛇多次咬向地松鼠,都被地松鼠靈活地躲開。最終筋疲力竭的黃金眼鏡蛇不得不放棄捕食,溜進了一旁的灌木叢。一直以來,南非地松鼠在當地都已喜歡戲弄毒蛇而聞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