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文理分科的改革

高考文理分科的改革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2 15:19:30

高考文理分科的改革?甘肅、黑龍江、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等7個省份今天發布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宣布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進入“3 1 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高考文理分科的改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考文理分科的改革(七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1

高考文理分科的改革

甘肅、黑龍江、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等7個省份今天發布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宣布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進入“3 1 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新高考采取“3 1 2”模式,“3”即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1”和“2”為選擇性考試科目,其中“1”是從物理或曆史科目中選擇1門,“2”是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滿分為750分。

黑龍江:招生錄取方式方面,自2024年起,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實行同一批次錄取。适當增加平行志願填報院校數量,增加考生志願選擇和錄取機會。

甘肅:自2024年起,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實行統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相結合,參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錄取模式。自2024年起,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錄取批次,按照首選科目物理、曆史兩個類别分别編制招生計劃,分别劃定錄取分數線,實行“院校專業組”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

吉林:高考綜合改革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普通高校招生選拔體系,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成績是高中學生畢業、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性考試成績是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自2024年起,統一高考招生錄取按照物理、曆史兩個類别,分列招生計劃、分開劃線、分開投檔錄取。

江西: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按照曆史、物理科目,分别編制專業招生計劃,分開劃線、分開投檔、分開錄取。高校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要求,分專業(類)提出選擇性考試科目要求,提前向社會公布。

安徽:2024年起安徽高考使用全國卷,不分文理科,滿分為750分。選擇性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6門。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結合自身特長興趣,首先在物理和曆史中選擇1門,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

貴州: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按物理科目組合和曆史科目組合分列招生計劃、分别劃定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合并一本二本批次。考生志願由“專業(類) 院校”組成,實行平行志願投檔,實現“多元錄取”。

廣西:2024年基本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模式,普通高等學校按照新的考試招生模式錄取新生,建立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長效機制。

改革七年,新高考帶來哪些新變化?

高考改革,關系着萬千學子的前途命運,承載着整個社會的殷切期望。

2014年9月,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為标志,我國開啟了自1977年恢複統一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刻的一輪高考改革。當年,上海、浙江率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試點行列;2018年,第三批新增河北、遼甯、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個省市。

7年來,高考綜合改革在“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科學選拔人才”的期許中,由東部向中西部穩妥推進。到今年9月,新高考方案在14個省市均已平穩落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帶動了一系列教育變革。

新高考給廣大考生和家長帶來哪些影響和新變化?中學和高校又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學生新變化:追求全面多元個性化發展

時隔7年,當被問起新高考最大變化時,浙江省溫州中學2017屆畢業生、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2021級直博生翁煥博還是毫不猶豫地說:“選!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就選什麼!”

打破傳統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參加浙江新高考的考生,除“語數英”3門必考科目外,還可以從7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任選3門(上海為“6選3”),組成自己的考試方案。據統計,浙滬兩地有超過七成的考生選擇了新的科目組合,個人興趣愛好和潛能特點得到了充分體現。

“我從小就特别喜歡地理,立志成為李四光那樣的地質學家。但傳統理科不考地理,文科又不涉及物理、化學等地質研究必不可缺的知識。”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深造的王甯就是新高考的受益者,高中“物化地”的個性化組合,為他如今的專業學習打下了紮實基礎。

在浙江大學本科生招生處處長朱佐想看來,學生選擇權的增加帶來了多重積極變化:一是學生發展更全面,文科思維與理科思維碰撞融合,有助于提升綜合素質;二是成長路徑更多元,選科組合強調個人興趣特長,志願填報也由學校導向轉為專業導向;三是未來志向更明确,學生選定選考科目的同時也基本确定了報考專業範圍,學習動力被有效激發。他還向記者透露,在浙大2017級本科生中,浙滬兩地生源的績點和優秀率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且比改革前有所提升。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鐘秉林的印證。他和團隊對多個新高考落地省份進行了長期跟蹤評價,數據顯示,無論是中學校長教師、考生及其家長,還是高校教師與大學生,都普遍認同以學生為中心、增加學生選擇權的改革導向,學生群體對選科選考的滿意度較高。

根據各省份實施方案,前兩批試點省份是“3 3”模式,而第三批采取的是“3 1 2”模式。其中“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曆史科目中選擇1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選擇2科;統考科目和首考科目計原始成績,選考科目則按等級賦分後計入總成績。

“這是充分考慮各省份原有高考模式、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以及改革階段特征的結果。”福建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3 1 2”方案有12種組合,大幅降低了新高考對高中師資、教室等軟硬件資源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推進改革的難度。

教育部考試中心常務副書記于涵表示,“3 1 2”方案與此前“3 3”方案在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上是完全一緻的,同時突出了物理、曆史兩個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類人才培養中的基礎作用。在選擇的維度上,既要保證個體選擇的自主空間,又要顧及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局部上的剛性限制,更要體現國家整體需求和長遠利益。

“盡管人文社科類人才也很重要,但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看,高等教育首先應培養更多的理工類人才。而物理在自然科學中的基礎性,是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切忌為了分數最大化而功利性選科,故意避開難度較大的科目。許多頂尖高校的理工科專業,如果不選物理和化學甚至沒有報考的機會。金融工程、教育技術學等社會科學類專業,同樣需要較強的數理基礎。新高考分數的價值高低,更多取決于選科結構,應該先确定方向,在此基礎上提升成績才是正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